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5章 ...

  •   费琰闻到肉香,蹦蹦跳跳地迎了上去。蜂窝煤炉子上架着一个大锅,里面熬的是一些猪肉。其实并不是为了偷吃,谁让丁老太似乎是为了新年做准备,煮的时候什么调料也没放呢。费琰自己是个调料控,小时候误把生姜当肉片咬下,又觉得八角花椒桂圆那些东西都怪怪的,经常会被大口吃肉的自己误食,非常讨厌这些调料,后来自己做饭时才发现只凭味精鸡精没法做出好吃的汤来,反而每次做汤或鸡肉粥时总要切上几大片姜,后来发现有青椒后汤的味道更鲜,更是连鸡精都省了。
      故而费琰只是掀开锅盖看了看,闻就知道还什么调料都没放,兴致缺缺地回屋放了书包,又跑下了楼,丁老太笑着叹了句“皮孩子”,让费琰、费启文跟她去楼后面收被子。今天虽然还冷,可太阳很足,费老太就把屋里用的不用的被子都抱出来晒了一遍,预备过年时来人多了用得上。
      别说今天太阳好得好几家都来晒被子洗被罩床单,现在太阳落山大家都陆陆续续把被褥往回抱。一路上丁老太和好几拨人打了招呼,费启文也“马婶子”、“张姨”、“李嫂子”的叫着,费琰就从抱着的大团床单后面探出头,笑眯眯地跟着问好,这些半边天们有些眼熟,有些则不太有印象了,费琰一律跟着他爹叫,他爹叫婶子姨的他就叫奶奶,他爹叫嫂子叫姐的他就叫阿姨,同时努力记住这几张面孔和他老爹说的姓氏对上号,省得以后再见面叫不上来或者叫错辈分了平白给自己添尴尬,谁让这悲催的娃儿他不会认人呢。
      半边天们倒是看到这小短腿儿努力地抱着几个揉在一起的床单不让掉下来,但总像是被床单埋住了一样,跟他们打招呼时从被单后面探出来个小娃娃头,生得很是漂亮,尤其那白净的小脸上一双黑葡萄似的眼睛滴溜溜转,瞬间被萌住了,夸奖道:“这精怪娃儿如今懂事了呢。”然后问问费琰几岁了上啥学呢等等基础问题,费琰自是不费力地应对了,好在彼此都要忙着收东西,就没多为难费琰。费琰脸蹭着带阳光味儿的被单,心想今儿个必能睡个好觉,回头让老爹也把他那里的被子晒晒——话说今儿个怎么没想起来呢,这下得等下礼拜了。
      正搬着,费琰他爷爷从外面回来了,推着他那老爷自行车,后座绑了一袋面,座位前面的横杠上一袋面,前面车筐里一桶油,原来快过年了,费老爷子储备物资去了。经历过各种灾害的老人家自然是习惯性要囤粮的。费启文见了,忙迎上去,埋怨费老爷子买面怎么也不叫他。费老爷子嘿嘿一笑,说自己没事就去了。
      费琰知道费老爷子是个急性子,加上不服老,实际上也确实腿脚还挺好,所以事事总爱亲历亲为。好在一路上有自行车只要扶稳了也不花什么力气,而且现在雪也化了路上并不很滑。关键是把面从车上卸下抗回屋子需要点力气,费老爷子自己一个人有丁老太在旁边帮忙其实也能弄回去,不过终究没有逞强,也可能确实推车推累了,就让费启文出力把两袋面陆续抗了回去,费琰自己屁颠颠地把那桶油给提回去了,这时候的油桶还是那种白色的塑料桶,旁边有个把手的,费琰两手拎着倒也适宜 。然后,看着费启文在丁老太的指导下把一袋面拆线,倒入厨房的面缸里。那面缸是个绿皮的大油桶,能装不少面,平时用时就从里面舀出面粉来用,很实用很结实,至少从费琰有记忆起到他重生前,家里都是用的这个大面缸。

      劳动了一会儿费琰饿了,也是到了饭点儿。丁老太下午都在忙活家务,没做晚饭,是中午特地多搓了一些麻食备下的,这会只要下锅煮好便是很方便的一餐。费琰松了口气,还好不是碎面。
      S省多吃面食,费琰却逆反心理发作似的,偏偏爱吃米饭。其实面食他也爱吃,不过是包子饺子烧饼一类,面条不喜欢。其实跟费琰主要和老人生活在一起有关。老人们吃饭爱吃软烂的,费琰却爱吃有嚼劲的,丁老太下的面片儿很软,又爱放醋,费琰自然不喜,却很喜欢麻食。做麻食时前面发面的步骤和面条差不多,擀面的时候不要擀太薄,用刀切成小丁,然后用大拇指一捻、一搓弄得卷了个圈,然后把些茄子豆腐土豆肉块切丁,配上木耳黄花菜之类做卤,费琰自己觉得比软烂的面条好吃多了,筋道啊。
      费启文盯着费琰看他把一大碗饭吃了个底朝天,奇倒:“哟,琰琰今天没挑食,黄花木耳都吃下去了。” 费琰一愣,才想起自己小时候是不吃黄花和木耳的。从小到大他虽说不挑食吧其实还是有很多东西是不喜欢吃的,只是没有别的孩子那么挑剔而已,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其他做法的开发,这些食物他也没那么讨厌了,为了健康他强迫自己多吃这些食物,有的倒也逐渐地喜欢上了。细想想他小时候不吃的那些东西,比如冬瓜芹菜山药洋葱等等,都是有利瘦身和健康的,难怪他以后会越来越……想到这里费琰握拳:“爸爸,老师说挑食不好,营养也不全面。我以后再也不挑食了。”
      费启文才和费琰接触了一天,加上男人向来不细心,丁老太倒是发现这孩子突然之间说话也利索有条理了,见人也热情了,也更懂事了,心中认定这孩子是突然开了窍,大感欣慰,对费琰的老师倒是暗自感激不已。
      晚饭后费启文回去,费琰索性趁着新鲜劲没过,又找费老爷子要来旧报纸练大字——他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不过趁着小时候没有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多学点是点。费老爷子小时候也上过几天私塾,很会写毛笔字,指导费琰不在话下,只是看费琰写着写着就猫下腰,离桌子越来越近,对眼睛很不好,喝止了几次,费琰索性在台灯前面贴个大纸条时时提醒自己注意眼睛。这样写着写着猛然惊醒也能及时调整过来,同时暗想背背佳啥时候会出,这辈子无论如何也得让爹娘给自己买一份来。
      除了练字就是背唐诗了。虽然死记硬背不是万能,但这些是为了以后打基础的,费琰很羡慕那些直指重点出口成章把对方辩倒的人,但自己想说总说不出来,想来虽然教育方面越来越向素质教育靠拢不再提倡死记硬背,但能把死记硬背的东西活学活用才是硬道理,记都记不住用啥呢,现翻书?别人给你那个机会么。费琰曾经也背过一段时间的古文,但不喜背诗,诗句往往只记得一些出名的句子却不知其出处。这辈子费琰决定先记了再说,后世国学热,而且费琰自己也很喜欢这些,只是没机会学而已,这次有了漫长的时间,自然不能放过。当然费琰也不是单死背而已,单个字词的释义,词句的解释和诗作的背景费琰也很用心地去了解着,这辈子,费琰决定不再做诗词盲了。

      虽然有成人的心智支撑,外加费琰上辈子的夜猫子宅男属性,但毕竟现在费琰的身体还是个小小孩,费琰没有搞到太晚,早早就钻进了晒过阳光的柔软的被窝,一夜好眠——好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辈子不能早早把身体就给弄垮了。第二天到学校,果然是快过年了,饶是现在一周要上六天半的课,学前班也比小学一至六年级放假要早,当然一场考试是必须的。老师公布了周三考试然后放假的事情,大家欢呼不已,没有一个人为考试发愁的。毕竟学前班嘛,好多孩子太小还没开窍,学前班也没什么难度太大的内容。
      于是费琰就在白天上课下午回家帮忙收拾屋子——扫个地拿块小抹布到处擦擦,或者给丁老太做饭时打下手什么的——然后练字背诗的生活中,迎来了自己重生后的第一个长假。坚持练了几天大字干了几天活,费琰觉得自己的手劲大了不少,提笔也更有力了,左手练字也偷偷摸摸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每逢地头看到自己依然凸起的小肚腩,费琰总觉得如鲠在喉。最终费琰决定:跑步去也。现在雪早化得差不多了,水泥马路上干干得很安全,不过冬天太早晨练不好,费琰就定在每天八点半过了以后每天跑步一个小时。丁老太不太放心,跟了费琰一回,看他选的都是平时比较繁华的街道,再三叮嘱费琰不要接受陌生人的搭话,看费琰近来很是机灵的样子,也就放心让费琰自己锻炼去了。虽说费琰养在两位老人身边,能排解俩老人的寂寞感,但男孩子还是要自己去闯荡一番,不能总圈在窝里,该养成大闺女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