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康熙晚年一废太子之后引起了朝堂上的轩然大波,各个阿哥党派欲争相上位,朝堂上有臣子上书八阿哥礼贤下士,可立为太子,结果惹得康熙大怒,下诏书训斥八阿哥,讽其“柔奸成性,妄蓄大志”,八阿哥从此无缘上位,这就是直接出头被削的例子。这所谓枪打出头鸟。在没有绝对保证的情况下,先出手的往往成为靶子,就像有人见不得太子继承皇位,同样见不得“非己方”上位一样。
    因为朝堂动荡,康熙不得不再立废太子胤礽,可是这只是权益之计,一个曾被废了的太子如何能担当大统。所以,康熙把希望寄托于嫡长孙,可惜,康熙有志向的儿子太多,且各个能力斐然。也的确有直接传位于嫡长孙的皇帝,比如明太祖皇帝朱元璋,不过那是太子没熬过他爹先挂了,且致死都让他爹始终念着自己的好,后来洪武皇帝传位于自己的皇长孙朱允炆,这也为后来的靖难之役埋下祸根,最终朱允炆还是被自己的叔叔拉下马,下落不明,建文四年也不为永乐认可。由此可见,广平郡王就是再好也就是个郡王到头了,他要真坐上那个位置,那将来就不是朝堂动荡,而是天下烽火起了。
    再说康熙朝。很快,出现了二废太子,康熙把目光又转回了自己的儿子们身上,毕竟培养一个新的继承人比培养一个可能的隔代之君要容易些,也保险些,但是康熙死的不是时候,或者对胤禛来说死的很是时候。胤禛上位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始终是存在争议的,这个先不谈,然而,从历史的角度来说,雍正王朝虽然没有康熙王朝的轰轰烈烈、乾隆的盛世繁华,但是,它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极好衔接,不得不说雍正在政务上是一个极其称职的好皇帝,如果没有雍正这一朝的休养生息,就不会有乾隆朝代的熙熙攘攘。并且,只有胤禛先成为了皇帝,才可能由弘历来继承大统。
    再说乾隆。乾隆活了八十多岁,在晚年同样面临了子嗣继承正统的问题。幸运的是,因为康熙晚年九龙夺嫡的教训,雍正留下了将遗照提前写好留存于正大光明匾牌之后的方法,使得皇子倾轧的情景只在暗中涌动,且正统明正。然而诏书写下之前,暗流涌动是必不可少的,乾隆是一位极其长寿的皇帝,子嗣自然是丰沛,选谁作为继承人,乾隆肯定没少费心,而考核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必然是孝顺。嘉庆作为皇帝在历史上只得到了“平庸”两字的评价。然而,顒琰能够从众皇子中脱颖而出,继承皇位,不得不说其恭顺孝敬到极点。《清史稿·仁宗本纪》也记道:“初逢训政,恭谨无违。” 可惜,这样的继承人虽然讨得了乾隆的喜爱,却并未在政治上有所大的作为,如果没有乾隆留下的和珅,嘉庆想“吃饱”可能也是一个难题。
    (⊙o⊙)…说的越来越远了,一开始只是想写一点广平郡王无缘上位的想法,解雇扯到康熙就不知不觉把一些对九龙夺嫡的想法扯出来了。
    总之一句话——
    历史总是在上演着惊人的相似。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