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母亲50岁时,我穿上军装当了兵。因为我当了兵,母亲开始学写字,写字是为了给我写信。准确地说,母亲写信是在描字,绣字,看到不识字的母亲给我寄来第一封亲笔信,看到信上那歪歪扭扭的字时,我的泪涌了出来,灼烫着双颊……
读书到高三,我想当兵,母亲起初舍不得,要我先参加了高考再说,我很执拗地坚持着,母亲便叹了口气:真是穷人养骄子,去部队上长点见识也好!
我戴着大红花奔向远方的时候,母亲泪花晶莹,却忍住没有哭出声,还说为我高兴,可列车的背后,留下了母亲在寒风中翘望的身影,留下了母亲一串长长的思念。
上了年岁的母亲,没读过书,不识字,只得请村里我的一位同学代笔,拿着代笔的家书寄给我,她觉得缺了点什么,更何况从我的信里,她感受到了我初到军营很不适应的恋家心绪,她为此忧心忡忡,想到了抵万金的家书。
母亲苦思冥想着,从写信想到了绣花,又从绣花想到了描字,她决心“描信”。不认得字、不会写信的母亲就开始给我“绣”家书。
年轻时,母亲学过女红,能做精致的绣花鞋,帮人绣过鸳鸯枕,在村里小有名气,后来养育了我们,要做她永远做不完的家务活,而生我坐月子时又落下眼疾,绣花就搁置下来,如今她又拿出绣花做嫁衣的心劲,不过攥在手中的不是绣花针而是笔。
描一封信对母亲来说远比绣一床的花难上百倍。可她握紧了笔,把一张薄纸蒙在请人代写好的信上,尝试着一笔一画地描起来。描字不是绣花,字很小,别人的手书,更不好描,何况还怕我认不得,一笔描不好,就一点一点地顺,在有月亮和没有月亮的晚上,在那盏油灯下,母亲用人世间最博大的爱为我绣成了一封、两封、三封……共41封家书。
远方的我难以想象,在山村昏暗的灯光下,母亲是怎样强睁着患眼疾的双目,颤抖着从未握过笔的手给我“绣”家书,一封信往往要描好几个晚上啊,那是怎样的艰难,又是何等的投入!我真担心她瘦弱的身躯经受不住冬夜彻骨的寒风,经受不住夏夜的蚊虫和闷热,我还担心她的眼疾……
母亲,你不要写,不要绣,不要为儿这般地煎熬!那位代写家书的同学也劝说过,可母亲依旧,待我探家时,同学几次情不自禁的谈起母亲描信的艰辛,我无言以对时,泪眼婆娑。
60岁的母亲已学会写一些简单的字,我想这个世界上先“写”信,后识字的只有我的母亲!
她把伟大无私的爱给予儿女,总是竭尽全力,变着法儿来帮助我们成长,哪怕再煎熬60年,我永远报答不完我的母亲,可她只图我们生活得红红火火,工作出色,身体健康,能实现她的梦。
那年第一次探家,我哪儿也没去,还像小时候一样牵着母亲的手,牵着为我绣家书的手,听她慢慢叙叨着家里的一切,末了还不忘叮嘱我:“国家事大,家里事小,在部队上不要惦记着家。”十年后的今天,我依然记着这些话。
我的母亲,您就是家乡那青山绿水中永恒的底韵,您哪里是在给我“绣”家书,分明是用心在我人生的征途上绣星星,绣太阳。母亲是灯,烛照我的前程;家书是线,母亲绣字的手牵着我的一生。远在军营,我前进的每一步,都融进了您绣的家书,我胸前的军功章应双手捧给您呀——我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