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朱耷(约1626年—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明朝宗室。号八大山人,又号雪个、个山 、入屋、驴屋等,入清后改名道朗,字良月,号破云樵者,汉族,南昌(今属江西)人 。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著称,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在创作上取法自然,笔墨简炼,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他的大写意花鸟画受徐渭影响,以简洁孤冷的画风,而自成一代宗师。

      一鱼一世界
      ———评朱耷之鱼

      人们评论八大山人朱耷的作品时,常常用到怪、奇、愤等字眼。如果不看画,单看这些评论,人们脑海中幻想出来的很可能是一幅幅墨色漆黑,充满压抑的作品。但当你打开任意一幅朱耷的画,跃入你眼帘的总是那种纯净的如同孩童涂鸦般的作品。
      也许真的是我涉世未深,我很难真正读懂朱耷的作品。小时候第一次在书本里看到他画的鱼只觉得孤零零的,便拿笔在后面添了一群小鱼,为此狠狠被父亲骂了一顿。从此,八大山人这个怪异的名字便深深的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随便打开一本书,对朱耷的评论无不涉及他的明朝遗民身份,并再三说道他所画之物都为了表现亡国之痛和对当权者的愤恨之情。看这些文章就如同在看推理故事,从画中的蛛丝马迹探寻到真像。比如那反复出现的那个‘三月十九’能看出他对故国的怀念、动物冲上的白眼是对当权者沉默的反抗、《瓜月图》中的题诗暗示了他期待能复国的情怀。这些说法,有些有据可查,有些只是猜测,朱耷也常常在诗句和画中表明自己的心态。这样看来,朱耷的画似乎永远都笼罩着一种痛苦和压抑。但所实话,如果没了解这些背景,朱耷的画在我眼里完全是另一种感觉。
      我喜爱朱耷的画,尤其喜欢他画的鱼。那一条条活灵活现,顽皮古怪的生物在空空的画面上演绎出了一个世界。虽说这些鱼都具备了朱耷作品典型的造型和白眼的特点,但我却不想仅仅把他们当做一条条愤怒的鱼。
      给我印象很深的是那幅《枯槎鱼鸟图轴》。画面的右下角是一块圆形的大石,一段枯树自石上生长出来,树枝向下,似乎垂到了水里,一只黑鸟姿态怪异的单脚立于树上,水中一条鱼翻着白眼,撇着嘴正要又出画面。
      照一般的分析,这白眼的鱼和单脚的鸟以及下垂的树枝都暗示着朱耷国破的愁苦和对当朝的不满。但当看这画,似乎那有些笨拙的鸟儿刚刚落到树枝上,弯着脖子想逗弄水里的鱼,哪知压弯了树枝,惊跑了鱼儿,那鱼飞快逃命,脸上还显出了一副鄙视那笨鸟的表情。
      而带着轻松的心情看朱耷的其它作品,他所画的每一个生物都有着古灵精怪的个性。尤其是那似是游在水里,又似乎飞翔于天空的鱼儿。或瞪着眼做吃惊状、或好奇的斜着眼望向上方的诗句或树石、或不高兴的游过纸面、或像在逃避天敌般匆匆下潜… …我不相信一个心中只怀着苦闷与愤怒的人能创作出如此灵动可爱的作品。他赋予了画中的每一个事物以生命,使得看画的人能从每幅画中看到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前人所云,“惜墨如金”,“以少少许胜多多许”。朱耷正是完美的做到了这一点。他透过那空寂的画面,给看画之人一个无限的想象空间。感情饱满的事物和大片的留白完整的表现了朱耷对于周遭的看法。无论对错与否,每个看画的人都能在他的画中找到一个精彩的世界。
      朱耷的画,因看画的人的阅历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含义。在我看来,好的画正应如此,不将看画之人局限在那小小的方寸之中。
      人们大多用“以泪研磨写丹青”来总结朱耷,我倒更想盗用他在《题奇石图》中的句子:
      “浑无斧凿痕,不是惊神鬼?”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