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4 ...
-
睡了饱饱一觉后,我再醒来已人在皇宫。
"人呢?"
"您是问胡太医还是肖亦?"宫女问。
"肖亦?"
"就是打包的那个。"
"他不是不说名字吗?"
"胡太医一审就说了。"
"都审出来了?"
"恩。"
先惊讶一下,我以为那小偷会抵死不从呢!
"他审了多久?"
"大约三个时辰。"(六个小时)
"...真是没原则。"
"奴婢倒觉得那小偷倔强得很。"
"倔强?三个时辰就招了还倔强?"
"那是您没见着胡大人审人,以前的都是半个时辰就招了。"
...
让他当太医是不是太屈才?应该派他去刑部才是。
"皇上醒了?"大狐狸走进来,后面还跟着一个少年。
"这个是?"
"打包。"
"?!!"
我瞪大眼睛看着这清秀白净的少年,他去了易容,竟长得相当不错呢!
"都审清楚了?"
"让他自己说吧。"大狐狸端来一杯清茶,顺便看了看我的脖子,"过几天就没事了,只是这两天上朝时穿高领的衣服比较好。"这话是对着宫女说的。
"奴婢记下了。"
"陛下,肖亦接下来的话您要听仔细,这回您倒是拣了个宝贝。"
肖亦:"你是皇上?"
我:"朕是。"
肖亦:"怎么一点也不像?"
我:"..."
大狐狸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我瞪他一眼,他干咳一声,"肖亦,说正经的。"
以下正经:
肖亦是肖家人,茕城肖家。
那是一个兵器世家,有相当庞大的武器工坊,武林中甚至军队的兵器,不少就是来自他家。
本来肖家一直安稳地呆在茕城,结果突然有一天,有一个人到访肖家,说要造二百把兵器。
二百,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以前也不是没接过这样的活儿,于是肖家答应了。
后来,肖家全国各地的工坊忽然陆续接到了许多订单,有的几百,有的不过几十。
其实这也没什么新奇,一般人也是不会发觉--除了肖老爷。
他觉得这些订单来得实在凑巧,便检查了一番所有的银票,却发现那些银票都来自两个银庄,镇南和荣通。
于是肖老爷预感,有人要举兵,要造反。
肖老爷早年的时候受过先皇的恩情,于是他决定派人进京面圣。
可人还没派出去,就被那方势力发现了,于是一夜鏖杀,肖家一把火被烧成了干净。
肖亦说到这里,泣不成声。
我心里忽然一痛,我与他明明年龄相仿,我一身荣华,无忧无虑,可肖亦却经历了这番丧家之痛...
老天真是不公么?
胡倾离看着泪眼汪汪的两个少年,叹息一声后,忍不住看着方云瑛的侧颜,轻柔地笑了。
也许云瑛没有二皇子那般聪明理智,大概永远也成不了明君,但他,绝对是个善良的孩子。
方云琪也许会为大局牺牲小有,但方云瑛不会,任何生命对他而言都是平等的,他会真心地对人好,从不设防。
干干净净的,像雪一样。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这些人才会心甘情愿地待在这傻傻的小皇帝身边。
那么自己呢?又是怎么沉沦的?
记得自己初见他时,他不过十岁,自己也才十六而已。
那时候的方云瑛就很爱吃甜食了,胖墩墩的像个小球儿。
那时候的胡倾离不太喜欢憨傻的三皇子,也就是后来的太子,他比较欣赏的,还是风流儒雅气度不凡的二皇子。
后来他见惯了朝廷的尔虞我诈,心里渐渐觉得寒冷了。
直到某天他看到有个宫女不小心把汤水撒到了方云瑛的身上,宫女吓得跪在地上痛哭不止,被烫到的云瑛却在安慰她:还好这里只有咱俩,不要害怕,我不会罚你的。
好说歹说,让宫女相信了自己无事,她才千恩万谢地退下了。
宫女一走,方云瑛却自己跑到了偏僻的地方,解开衣襟,白嫩嫩的胸脯上烫得红红一片。他用手指碰碰,痛得流出眼泪来。
胡倾离无奈走出来,掏出药瓶给他上药。
胡倾离问他,为什么不罚她?
十岁的方云瑛睁着又大又亮的眼睛,认真地看着他。
"狐狸哥哥,你不可以说出去哦。"
狐狸哥哥,亏他想得出来。
后来三年不见,他再进皇宫,却发现小胖墩不见了。
他到处问太子在哪,却发现一个少年笑盈盈地扑过来熊抱他。
他一回头,一张与皇后神似的清丽脸庞。
"狐狸哥哥~你看瑛儿是不是长个儿啦~"
小胖墩到了抽条儿的年纪,吃的没见少,却越来越高挑清瘦,他不说话的时候(意思是他开口就完了),长发轻柔,眉目含情,让旁人无端悸动。
后来胡倾离因缘故闯荡江湖,取化名的时候也鬼使神差地取了'倾云'。
倾云,胡倾离,方云瑛。
什么时候,才能让那朵云倾倒呢?
在发觉自己的心意之后,胡倾离就入宫做了胡太医。那时他再看方云瑛,十五六岁的少年,出落得越来越漂亮,撒娇的时候,眉宇间有不经意的媚意。
方云瑛那种爱甜食不爱吃饭的坏习惯,让他变得有些瘦弱。曾经一阵子,他常常高烧不退,胡倾离急得嘴里长泡。
疼在心里。
于是温和公子摇身一变,成了气场强大的太医,以欺压皇帝老子为己任。可是心里的爱意,却越来越浓烈,几乎让胡倾离不能自拔。
方云瑛,你还要我等多久?
"朕一定会彻查这件事!"少年抹去眼泪,郑重其事。
胡倾离收回思绪,微微一哂,因为他所了解的,远比方云瑛要多。
比如,镇南和荣通,坐庄的就是镇江侯--赵太妃的叔父。
这件事他已和太后和章玉商讨过,三人都觉得此事赵太妃有参与,谋反之事怕是蓄意久矣。
幸亏云瑛偶然抓到了肖亦,不然情况将不利得多。
无所谓,他们不仁,我们也没多少义。危险的事物,自然是除掉得好,对谁都一样。
就在胡倾离危险而冷漠的一面渐渐显现的时候,他忽然想起太后的话。
"赵太妃固然是自不量力,琪却是个好孩子。况且,他待皇上,是真心的。如果清肃赵家,琪定会受到牵连。到那时,皇上会怎样?"
皇上会怎样?
如果我为你做了这一切,你会不会难过?会不会从此厌恶害怕我这无情卑鄙的人?
算了。
胡倾离心中一敛。
先静观其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