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余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

  •   余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欲彰亲近而失之狎昵,应该类似韩信登坛拜将一般,以隆重仪式彰显尊重。引用黄岩岛不能让(23楼)

      孔子就是意淫南子却说南子调戏他南子会看上脑袋长得像土包奇丑无比食古不化若丧家犬的孔子吗笑话 孔子其实不是杂种孔子移坟嫁母。认墓做父混得贵族身份孔子是货真价实的野种上任七日就公报私仇孔子还杀害齐国无辜演员说孔子满肚子男盗女娼算是说到点子了

      ----------------------------------------------------------------------------------------------------------------------------------

      这么总结倒也有趣~

      不过论据的可靠性。。。。

      【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难道只有子瞻才以此隐刺权贵么?秦以前的历史,有时也只能看看。说不定就有寓言。。。。。。被后人当做史料呢。因为据传是同时代的资料中,就有N多自相矛盾的文字呢。(尤其有些文字本就不是以史料自居,那么假托主客问答形式也就是应有之义了。。。。。。国语什么的。。。。。)

      从论语的上下文来看,没有对南子YY的意思。

      出则与君同车,(尤其是同车的还有南子)欲彰亲近而失之狎昵,

      孔子毕竟还是欲有所为,估计在他心目中,比较认可的方式,应该类似韩信登坛拜将一般,以隆重仪式彰显尊重。

      ==========================================

      PS:发现现在的解释,不少受了贾宝玉的荼毒,认为好德是天理,好色是人欲,普天下多数都是俗人,天理战胜不了人欲。。。。。。

      这解释也太TM坑爹了吧?

      偶一直以为那是红楼梦的一个包袱,一个笑点,博大伙儿一粲而已。。。。。。。居然现在这种解释成了主流?

      看过论语的,第一印象就是偶说的这样吧?

      是在隐晦的表达对卫君的不满,或者说,提出谏言!

      论语是后人摭拾孔子的言论而成,可不是孔子自身欲以此立言!

      结果述而不作的后果就是,前后文不贯通的情况下,言论的一鳞半爪被人各种神展开神解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