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说实话,这是我看文以来感觉最能贴合同志这一特殊人群心境的文章。真实不做作,没有某些文章所刻意表现出来的做作和空洞的理想主义色彩。很感谢作者的用心,使我有感同身受的感觉。由于你的作者说,我知道作者似乎感情也有波折,也或许正是这个原因,你写起感情的变化很是细腻到位。所以,有时挫折也会是一种别样的财富。
写同志爱,有的作者只是写感情的甜蜜处,似乎真的天下大同了。偶尔看看,不失为调剂,但看多了是会对现实生活产生许多误判的,毕竟感情中是不会只有甘美的,总要经历过酸甜苦辣,才算真正的体味人生——更何况当我们面对的是在现世大多数人看来还是“另类”的感情的时候。而《晨之光》则让我难得的感觉到了可信度,尽管多少还是有理想主义的倾向——但却理想的恰到好处——使人在感喟的同时又对感情保持了一种仍能看见阳光的希望。在文章中,姜的小心翼翼和郑的体贴入微表现了我们对感情应持的谨慎态度,而后两人所经历的一系列变故则表明感情固然无法一帆风顺,但最重要的是双方必须要在统一战线表明态度:有人会说是勇气,有人会说是坚持,但无论如何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让对方知晓,心意互通才能更好的同仇敌忾,应对各种变化。姜和郑一开始的分离就是姜的谨慎过度造成的。要知道,感情是双方的,仅仅是一方在努力或者各自努力却迷失了方向,最终结果都不会是使人乐见的。而一旦双方同时往同一方向使力,我想成功的概率总会大大增加的。
作者的另外几篇文我也读了。对我而言,《晨之光》是写的最成功的,文中的人物形象都很立体,这也或许是因为作者其实更多的投入了真实感情进去的结果。正如有人说过,作者还是最会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而《言宇翔书》和《守夜的人》人物形象上设置的与《晨之光》太过类似,尽管同样温馨却少了点新鲜感。
另外说说文章中的孩子形象。其实类似文章中出现小孩,一旦处理不好,是很会破坏阅读感的(至少对我而言如此,我实在对那些喜欢生子文的理解无能。),尤其是在文章的开头就出现而且还未交代过程时。还好,在《晨之光》中设置如此一个角色起到了润滑和串联的作用,还是有必要的。只是比较作者的其他文章,还是觉得你在重复自己,真诚地希望你能有所突破。
相对而言,我不太喜欢《晨之光》的番外,幸亏与正文联系不大。因为其中张楠这个人物由于对其成长过程交代的很是含糊仓促,并且姜晓北的无缘由无怨尤的“投怀送抱”实在太突兀。我无法相信能有人会与多年未见的故友一直保持爱慕,更在故友成长过程经历复杂的情况下。而且重逢后相互间的交流乏善可陈,一个成熟男性会草率决定自己的下半生幸福,我表示怀疑。
最后说句其他文章设定中的吐槽,你如何相信一个有过419或床伴经历的人转身就变身超级完美情人的?如果你觉得男人是下半身动物的话,那就索性让角色渣到底,不然,整个文章如何立起来,基础都不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