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二章 思茅·小刀 ...
-
第二章思茅·小刀
苏屺陷入了忧伤的回忆中,直到一阵响亮的婴儿啼哭声打断了他。苏屺吃了一惊,车上怎么会有婴儿?难道是谁的手机铃声,这么另类?他四下张望,发现大家还在酣睡,只有司机常四和领队小刀在驾驶室里聊天——似乎没有其他人注意到哭声。
怎么回事?是自己最近伤心过度,神经衰弱,竟出现幻听了?苏屺困惑的挠挠头,便在此时,车上又响起一阵婴儿的哭声。这次听得分外清楚,那声音就是从侧后方的座位上传出来的!
他们坐的这辆考斯特中巴车,是通过向导常四的关系租来的。准载二十三人,他们只有十五人,基本上集中在车中、前部的位置上,后面的座位大多用来放行李。
苏屺坐在右边第二排,侧对着车门,前面坐着那对驴友夫妻(网名“龙眼”和“云中雁”),周围是Y大的几个同学,“扶摇直上”和“阿诺”坐在右边倒数第三排,而左边倒数第二排则是依偎而眠的蒋婕和罗马。那哭声就是从蒋婕前面的空位上发出来的。
因为椅背的遮挡,从苏屺的位置上只能看到一截背包带,显然那个座位上也放着行李。奇怪的是,那么响亮的声音,大家还是睡得烂熟,没有一个人被吵醒。前面驾驶室里,小刀侧对着常四,不知在低声聊什么,头也没回一下。
苏屺坐不住了,他用力推推身边的徐林江——他是苏屺同窗兼室友兼损友,这次的思茅之行,就是他大力撺掇的。徐林江歪在靠背上,睡得口水都流出来了,也不知正做什么好梦,被推了几下,只是挪了挪屁股,含糊的说:“宝贝儿,别闹!让哥歇会……再战……”
苏屺满头黑线,也不好再推他。听着啼哭声断断续续,摧人心肝,忍不住起身走过去。只见那座位上放着一个中号的登山包,苏屺一路上心不在焉,也认不出是谁的。那个包在不停的蠕动,似乎里面有个东西想要钻出来,引得拉扣上一个毛葺葺的小挂饰不住摇晃。
里面不会真有个婴儿吧?苏屺侧耳细听,啼哭声不知何时停了,蠕动的劲道却越来越大。苏屺犹豫,如果冒然去开别人的包,会不会被当成小偷?他又看了看四周,突然发现情况不对!
从听到婴儿哭声开始,除了自己之外,全车人几乎都没有动过!徐林江一直歪着;蒋婕和罗马还是头碰头;就连常四和小刀都一直保持着谈话的姿势。之前还模模糊糊的听得到谈话声、呼吸声和呼噜声,现在却一点声音都没有了。车中死一般寂静,窗外却风声呼啸、树影飞逝,分明汽车还在盘山公路上飞驰。
苏屺心中嘭嘭直跳。青天白日,朗朗乾坤,却觉得仿佛置身午夜坟场,出了一身的冷汗,下意识的在大腿侧狠命一拧,痛得吸了一口气——不是做梦!
便在此时,只听得“哗!”的一声,面前那个登山包的拉链自己裂开了一条缝!苏屺吓得向后一退,撞在阿诺的椅背上,把阿诺震得一歪,连带着旁边的扶摇直上滚做一团——两人昏睡依旧。
苏屺呆住了,想要叫喊,却发不出声音。
只见一只苍白的、长着尖锐长指甲的小手从裂缝中缓缓探出,抓住了登山包开口的一边,紧接着另一边也搭上一只手,两边一用力,“哗!”——将登山包的拉口完全撕开!
苏屺一动也不能动,眼睁睁的看着一个怪婴从开口处爬了出来。看身形只有一两个月大,白白胖胖,光光溜溜,生着一双巨大浑圆的眼睛,一只眼睛金黄色,另一只却是碧蓝色。那婴儿用这双大得可怕、圆得诡异的眼睛紧盯着苏屺,缓缓爬出登山包,爬下座椅,向他爬过来。一步、两步……苏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你在做什么!”耳畔蓦然响起冷冷的女子声音。苏屺惊跳,猛然回头,发现小刀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正面无表情的看着他。苏屺如蒙大赫,身上一下来了力气,忙跳开几步,指着那个怪婴说:“小刀姐,这儿有个……有个……”
小刀不等他说完,上前伸手,一把抓住那怪婴的脖子就提了起来。“你说这个?”她语气稀松平常,似乎手中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东西。一边说,一边就把怪婴向苏屺脸上递过来。
苏屺冷不防与怪婴脸对脸,吃惊得都忘了退避。那怪婴眨了眨眼,忽然裂开大嘴,“哇!”的大叫一声。苏屺只见到两排尖牙扑面而来,脑中“嗡嗡”作响 ,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苏屺感到有人在拍他的脸,迷糊中听到有人说:“醒醒!”,又有人说:“怎么回事,真中暑了?”……他吃力的睁开眼,发现自己坐在原来的位置上,手中还拿着捏成一团的驴友旅行手册。车上空荡荡的,只剩下徐林江和阿诺正弯腰看他,忙问:“你们醒了?那个怪婴儿呢?其他人呢?”
徐林江笑骂:“还在做梦呢?到宁洱了,快点下车,睡得跟死猪似的!”
阿诺也说:“快点,再磨蹭,‘驴友之家’就该关门了!把钱包带上就行,车上东西有我看着。”
难道刚才真的只是做了一个梦?太真实了!苏屺糊里糊涂,在徐林江的连声催促中下了车。
宁洱镇是泞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政府所在地,自清朝设府起已有三百来年历史。茶业兴旺、商贾云集、会馆林立。但没有苏屺想像中茶马古道源头的古朴雄浑,现代化痕迹比较重,车来人往,很是繁华。
中巴车停在一个中石化的加油站旁,加油站门头上挂着“中国云南普洱市宁洱镇欢迎您!”的汉语横幅。行人穿衣打扮也多与汉族相同,只有一些中老年人还穿着民族服饰——民俗氛围不如小地方浓郁。
小刀他们正聚在加油站旁的小卖部门口聊天,见苏屺和徐林江过来,小刀拍拍手,说:“人到齐了,四哥,走吧!”苏屺偷偷看了她几眼,小刀系着马尾,穿着白色的NIKKO户外套装,腰上系着一个旅行腰包,清爽干练、神色如常,一点也没有在意他。苏屺长吁了口气:肯定是这阵子太伤神了,才会大白天的,做那种怪梦。
常四领着众人从旁边的小街穿了进去。街道很窄,但还算整洁。两旁的店铺林林总总,最多的还是卖茶叶、糖果的,起码占了一半。
“现在不是旅游旺季,外地人不多。”常四一边带路一边尽责的解说:“要是十一月到次年四月,那才叫一个热闹!比市里也毫不逊色。”
常四本名常家贵,祖籍山西,家中兄弟中排行第四。不到二十岁就参军来到云南,在中缅边境驻防。退伍后娶了本地摆夷人家姑娘,落户在倮练。他本来在倮练汽车站开长途车,后来车站改制,便自己买了辆二手面包车,搞起了个体运输,有人拉人,有货拉货,曾多次给驴友旅行团带路。在这条道上,他算得是资格最深的老油子之一了。
听常四介绍,宁洱有众多风景名胜区,向西有天壁山、龙潭、太乙洞等;向北有松山自然保护区、东洱河水库、观音山等。
常四大力推荐说:“ 有时间的话,你们真该到处多逛逛,不但可以看到哈尼族的蘑菇房、本地彝族独有的土掌房,还能淘到不少好东西,比旺季时便宜得多。”
---不管哪儿的导游都会鼓动游客游景区、买特产,大家出发前就有心理准备。小刀微笑着说:“等回程的时候再说吧,现在不能带太多的东西。”
说着来到一个门店前,门头上写着“宁洱驴友之家”,和遍布全国各地的“驴友之家”大同小异。一个四十多岁的汉人男子站在门口,显然是在等候他们的到来。
常四上前与他热情握手,为双方做了介绍。那男子名叫李志忠,就是这个“驴友之家”的老板,四川人,身材矮小,一口川普十分地道。
“唉呀,贵客,贵客,屋头坐!”李老板热情的把众人往店里让,一边提高声音喊:“贵芬!别整你那个绣了,赶紧把那个普洱茶泡起!”
店里面积不小,是三个门面打通的,除了登山包,冲锋衣、旅游鞋、遮阳帽、睡袋、手电、指南针、驱虫剂、刀具等户外常用品外,还有计步器、净水剂、海拨仪、卫星定位仪、汽灯、冰爪、绳枪、冷烟火等专业装备。不过大多数都是国产品牌,标价相对便宜。有些东西上面已经落了薄薄的一层灰尘。
可能是淡季的关系,店里没有其他的店员,就李老板夫妻两个忙进忙出,一边请大家喝茶,一边卖力的推销装备。
“唉呀,你们也要去无量山,那山林里可不好走啊。”李老坂一边拿出防水手电让众人查看,一边说。
“怎么?大部分地区不是都有人家吗?”罗马带的都是外国最时新的户外装备,颇有些看不上店里的“山寨货”,闲闲的玩着苹果手机问。
“说是这样子说,其实山里无人区多的是,有好多地方连土生土长的当地人都不敢去。你们带了定位仪没得?一定要备一个,千万不能迷路。去年一个旅行团在张家大坟一带的山里迷了路,家属报了警,政府组织了上千人搜山,找了一个多星期,只找到两具尸体,都被野物啃成了光架子,其他几个连光架子都没剩倒!”
“哪有那么玄乎?”驴友“龙眼”见大学生们脸色不好,忙说:“这云南地界,包括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我去了也不止一、两趟,虽然山高林密,但只要大家不四处乱闯,小心点,没有太大的危险的。”
“对头!对头!”大概是怕把客人吓倒,搞砸了生意,李老板的妻子立即打圆场:“一看你们也是有经验的行家,用得着老李在这儿多嘴?每年上这儿来旅行的人成千上万,偶尔出点事有啥子稀奇的?走大马路上还可能被车撞呢!”
李老板显然是个耙耳朵(俗称妻管严),随即闭上了嘴巴。
在小刀等老手的掌舵下,众人买齐了东西。苏屺咬牙买了一件正牌探路者夏季冲锋衣,打折下来花了近600块(他之前网购的那件才100多,但被小刀他们鉴定为假冒伪劣产品.)
为了稳妥起见,罗马还是买了两台Rino 530HCx佳明手持卫星定位仪,花了一万多。在刷卡的时候,李老板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
搞定了这笔大单,李老板夫妻显然很高兴,当即决定晚上请大家到本地有名的民俗一条街吃饭。
与李老板约好时间,大家告别了“驴友之家”,先坐车赶到订好的旅馆,安放行李,洗漱一番。
在旅馆门口,大家忙着往下搬各自的行李时,苏屺注意到小刀背着一个包,拉锁上挂着白色的绒毛吊饰:正是梦里那个装着怪婴的登山包!原本释怀的心一下子又提了起来。
真有那样一个包,连细节都与梦中一样,而且正好是小刀的,这一切会是巧合吗?
苏屺恍惚的冲完澡,拿着毛巾擦身,擦着擦着,突然一僵:在他的右大腿上,清晰的浮现出一大块淤青,像是被人用力拧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