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十七) ...

  •   原来,茫崖宫报信之人随后便赶至咸阳,按照留下的暗记很快找到了师徒二人,并将茫崖宫内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讲述给无澹。无澹心知事关重大,必须亲回昆仑才可解决。要知道辛渚曾从玄广口中听说过洞穴,万一他和卢稚两人先入洞穴,并早一步发现定元神珠的秘密告诉蒙浩,那时若再想制服蒙浩,就更无胜算了。他命玄广随自己即刻返回,只留下报信之人等待瑞昭。玄广虽心中百般不愿,但终归师命难违,且自己有言在先,看过瑞昭理应回返昆仑。他连夜写了一封信,并留下从小带在身上的古玉,希望能为瑞昭驱邪避祸。无澹看出玄广的不舍,心中却更加坚定:起初他只是想到玄广曾去过洞穴,或可助他找到那里。如今看来,若将玄广独自留在咸阳与瑞昭相处,不知会生出多少无谓的事端,倒不如趁早了断才好。

      瑞昭虽然明知玄广离去是情非得已,但想到自己前途未卜,而那人此去再不知何时才能返回咸阳,或许他们今后都再无相聚的机会,不禁心中惆怅。玄广走后,瑞昭为排解烦闷,便整日埋头于案卷书简之间,从清晨直至深夜。每日夜半无人的安静时刻,瑞昭都会拿出玄广所赠的古玉把玩,睹物思人,才发觉自己竟如此惦念着那个总是来去匆匆的朋友。

      隆冬腊月,咸阳城又迎来了这一年的冬至大典。看着一派喧嚣渐渐归于平静,瑞昭心中却一片惨淡,虽处于茫茫人海之中,身边却几乎没有可以信任和依靠的人,竟是如此孤独无助。夜半时分,瑞昭再次拿出玄广的古玉,一边抚摸着一边愣愣地出神。正沉浸在回忆中时,却忽然听到门口响起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却是始皇来至偏殿。瑞昭忙起身迎驾,慌乱之中来不及藏起古玉,只得握在手中,再俯身下拜。始皇令内侍都留在门外,独自一人走了进来。他慢慢踱至瑞昭身前,拾起散落在地上的毛笔,叹道:“卿可知这是大将军亲手所制,千里迢迢命人送给朕的礼物?”(有一个传说是蒙恬发明的毛笔,在此借用一下传说,增添一点JQ,^_^)

      瑞昭不明所以,只得再拜,道:“臣不知,臣有罪!”

      始皇低头看到瑞昭手中古玉的一角,再叹道:“朕与卿此刻却是同样的心思,想见之人远隔千里,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瑞昭心中更觉奇怪,始皇竟会无缘无故在自己面前提到大将军蒙恬,现在又说出这样意义不明的话来,究竟是什么心思,实在让人琢磨不透。他也不敢追问,只能伏身继续听始皇的训示。

      其实始皇只是主持大典过于劳累又无法入睡,因此才随性走到偏殿。他在窗外看到瑞昭手抚古玉思念玄广的样子,心中也不由回想起那个已经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人。一道诏谕令他戍边修筑长城,一去数年不得相见。不知那人此时又是如何情形?北地的风沙酷寒,是否也像庙堂上的诡谲变幻一般,催生出鬓边的无数华发。为了江山社稷,纵使不舍,却又能奈何。

      见始皇沉思不语,瑞昭只能轻声劝道:“已经子时了,请陛下尽早歇息吧。”

      始皇攥着毛笔,忽然问道:“瑞昭,若是有人敢反我大秦,你如何处置?”

      瑞昭叩首道:“臣定当誓死平叛,守卫大秦!”

      “若是叛乱之人太多,敌众我寡,又怎样?”

      瑞昭拧眉想想,继续答道:“恕臣冒犯,若叛者众多,必定是朝廷有误。臣愿助陛下拨乱反正,世道清明,则叛乱自消。”

      “瑞昭,你愿对天盟誓,永不背叛大秦吗?”

      瑞昭终于抬头望向始皇,见他神色凛然,一双虎目正紧紧盯着自己。他点头应道:“扶苏公子对臣有救命之恩,臣九死亦不足以报万一。臣愿盟誓,若此生对大秦有半点异心,便永受这噬血之苦,生生世世不得解脱。”说罢,再次深深伏拜,心中却涌上一阵阵的苦楚。

      始皇满意地点点头,道:“卿须谨记今日之誓。你去准备一下,三日后随朕一同去骊山皇陵巡视,不得有误。”说完便离开了偏殿。

      瑞昭望着始皇离开的背影,竟觉内心一阵沉重。始皇此举仿佛大有深意,却不知这一去究竟是吉是凶?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