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5、汉王朝8 ...
-
长安都城
汉长安城位于渭河以南的关中平原上,面积约36平方公里。在西汉时期,作为首都的长安城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汉朝之后又有数个王朝定都于此,隋朝初年迁都至大兴城后,这里被废弃。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区的西北郊外。 汉太祖五年(前202),将秦朝的兴乐宫重加修饰并改名为长乐宫,将都城从栎阳迁于此。萧何又主持修建了太仓和武库。汉惠帝元年(前194)开始修建长安城墙。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兴建北宫、桂宫、明光宫、建章宫,开凿昆明池和上林苑,前后历时90年。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筑而成,高12米,宽12~16米;墙外有壕沟,宽8米,深3米。因城墙建于长乐宫和未央宫建成之后,为迁就二宫的位置和城北渭河的流向,把城墙建成了不规则的正方形,缺西北角,西墙南部和南墙西部向外折曲,过去称长安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或称为"斗城"。 全城共有12个城门,每门3个门道。东面自北而南为宣平门、清明门、霸城门,南面自东而西为覆盎门、安门、西安门,北面自西而东为横门、厨城门、洛城门,西面自北而南为雍门、直城门、章城门。城内主要建筑群有长乐宫、未央宫、北宫、桂宫、武库等。未央宫由前殿、椒房殿等40余个宫殿组成。
洛阳都城
汉洛阳城遗址
汉洛阳城是在周代成周城和西汉河南郡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位于今天洛阳市白马寺镇以东1公里的地方(孟津的平乐和偃师交界的地方),东汉洛阳城为成熟形都城的两城并列型,内称城,外称郭,城郭作用是不相同的,古制称:“城以盛君,郭以居民”。经过从夏到周的长期的发展,中原都城有三重甚至四重城的建设,自内而外分别实际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外城就是郭城,也叫罗城,皇城和宫城也叫牙城或戚子城。东汉洛阳城建筑规模宏伟,布局格调严谨。宫城分南北二宫,南宫是皇帝及群僚朝贺议政的地方,北宫是皇帝及妃嫔寝居的地方。南宫辉煌壮丽,殿阁巍峨;北宫气派豪华,风景典雅。京城内交通纵横,街道四通八达,共有24条大街,每街设二街亭,主干道为京城阖闾门外40米宽的穿过城门直达城外的大街,这就是古今驰名的铜驼大街。史书记载,当时已有洒水车,清扫街道。城内外修建了鸿德苑、芳林苑、菟苑、西苑等园林。其中奇花异草、山水楼阁、珍禽奇兽,应有尽有,是王公贵族们的游乐场所。城外建有三个大市场,商店鳞次栉比,繁荣兴旺,商贾云集,盛况空前。据文献记载,东汉洛阳城“东西六里十一步,南北九里一百占地约三百顷一十二亩又三十六步,取长宽整数,称“九六”城。从故城遗址测知,城墙宽十四至三十米,东城墙长约三千八百九十五米,西城墙长约四千二百九十米,北城墙长约三千七百米,南城墙因洛河移位,已被滔滔河水冲没,于今荡然无存,呈不规则长方形。城墙为夯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