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盐业从古至今一直是国家垄断经营,商户如果想合法贩盐,必须从官府购买相应数额的盐引。每“引”一号,分前后两卷,盖印后从中间分成两份,后卷给商人的,称为“引纸”,前卷存根称为“引根”。贩盐的买卖,盈利极其丰厚。明代中后期,随着统治阶级的日益腐败,皇室、宦官、贵族、官僚们见持有盐引有利可图,纷纷奏讨盐引,转卖于盐商,从中牟利。崔杲奏讨盐引,可以从中牟取巨额利润,因为太监往往会打着“钦赐皇盐”的旗号,拒绝检查,一张盐引往往可以夹带数十引盐。
[2]关于康海与秦腔的结缘,可不是我胡诌,历史上确有其事。秦腔“大戏”的形成,据史料记载,主要由以及武功一带的“武功腔”,即“康王腔”流入西府、甘肃东部一带,与西秦地方的小曲、晋戏、佛曲、民歌等融为一体逐渐形成而发展的。所谓的“康王腔”,就是明朝时,曾任翰林院编修,为“前七子”之一的武功籍状元康海,“主盟艺苑,垂四十年”创立的。至于秦腔脸谱,也与康海其人关联非浅,算是在搞秦腔时顺便搞的副业,具体论述参见《当代戏剧》1990年第2期《明代康海秦腔脸谱的发现》,我就不再饶舌了。
以及,今天的没检查,有虫请尽情捉。
介小孩欢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