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方丈之死 ...
-
回校已经一个月。
音筠感觉自己已经重新回到了校园生活。
朋友问起暑假的日子,她总是笑笑,然后添油加醋地描绘着修行的生活。嘻嘻哈哈的在众人的调笑中自动省略去了那个人的存在。
校园里的木棉花开了,大朵大朵红色的花挂在高高的枝头上,无声无息。却是窗外唯一的亮丽。音筠开始一趟一趟地往图书馆走,穿过这些木棉花,无叶的枝桠,灿烂的花朵,她会任性地让自己放纵一下思绪,然后静静的离开,继续她应该有的生活。
她以为,这就是她的生活了。
直到那天,杨母哽咽着,让你快点回家。
她说,方丈不行了,想见她。
当时音筠正在食堂吃饭,手中的筷子瞬间掉落。在那一刻,四周的一切正在远离,她的眼里,耳里,心里,跌跌撞撞,叫着,方丈,阿公,阿公!
室友帮忙着买好车票,送她上了火车。她浑浑噩噩的上车,小车,出站,直到看到出站口的老杨,才一瞬间明白发生了什么。
杨父直接带音筠到了医院,重症病房里,方丈静静地躺在床上,身上没有插管,也没有音筠想象中的那些设备。方丈睡在那里,就好像只是累了,想休息一下。
音筠走过去,坐在旁边,她才发现,方丈似乎已经瘦得没有一点肉了。他的手,干枯得像是没有水分的树枝,点点老人斑也开始爬满了手背。
什么时候,她的方丈阿公已经这样的年老,这样的虚弱了。
小时候,音筠从懂事起,就一直跟在方丈阿公的身边。其他人都嫌自己顽皮,只有阿公会慈祥的抱起她,然后给她吃好吃的糖果,给她讲佛祖的故事。阿公常说:“小筠啊,人这一辈子,要做到问心无愧啊。”
音筠小时候不懂,长大了,才知道,做到问心无愧,这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可真因为这样,她更加敬重方丈。所以,即使她是个无神论者,她也愿意去修行,去读佛。因为那是她最敬重的方丈阿公希望她做的事。她常常想,等她将来出息了,就为阿公盖一间更大的寺庙,供更旺的香火,她也和阿爸一样,天天为菩萨添油点灯。
因为,这是她的方丈阿公啊。
可是,或许等不到这样的一天了。音筠看着双目紧闭的方丈,鼻子酸酸的。
许是知道她来了,方丈静静地睁开眼。慈祥地看着音筠。
他的目光,有平和,有安慰,有慈爱,就是没有一点害怕,没有一点依恋和不舍。
“阿公,你觉得怎么样?”音筠涩涩地问。
“老啦,是时候去佛祖那啦。”方丈微微一笑:“丫头,耽误你上课不好意思啦。”
“阿公你说哪的话?”音筠使劲的摇头,“没耽误我,你也没事,会好起来的。”
“傻丫头,阿公之前就和你说过,生死也不过是正反两面,没什么好挣扎的。”
“可是.......”音筠眼睛一热,说不出话来了。
方丈安慰地拍了拍音筠的手:“丫头,这次叫你回来,阿公有些话想和你说。”
“恩,我听着呢。”
“丫头,你是个好孩子。阿公对不起你。”
音筠摇头,泣不成声。
“阿公这一生都交给了佛祖,原以为只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谁知,唉......丫头,你答应我,无论遇见什么事,不要被仇恨迷住了眼睛,不要被情感冲昏了头脑,你想做什么,就问问你自己,是对还是错的。”
“阿公......我知道了.....”音筠哽咽着答道。
方丈欣慰地笑了,闭上了眼睛,示意音筠离开。
音筠为方丈掖好被子,轻轻的关上门离开了。
当晚,寺里的释空打来电话,方丈走了,临走时很安详。他遗言不办丧事,不鸣哀乐,不设墓碑,只要尘归尘,土归土,其余众人也不必来送。
音筠只得在高明寺的大殿里静静地为方丈念着往生咒。
高明寺已经全面修缮完毕了,前前后后还透着新修建筑的喜庆。大殿的香炉边上还随意地放着一些未点燃的香烛。据说,方丈是突然病发的,或许是当时哪个信徒忙着帮忙落下的。音筠默默地收拾好,一语不发地跪坐在大殿中。面前的佛祖依旧是慈眉善目的模样,含笑着看着音筠。
音筠亦看着他。
红烛静静燃着,不时爆出一个火花。
音筠在等,等一个人。
在蜡烛即将燃尽时,那个身影才出现在殿门口。
音筠静静地换好蜡烛,点好三支香,递给他:“方丈不让人送他,你就借花献佛吧。”
那人默默接过香,默默拜过,默默插好,然后,默默地看着音筠。
音筠只是低着头,轻轻敲打着木鱼。
“最近怎么样?”
“还不错。”
“你打算待几天?”
“我明天就回学校去。”
“音筠......”
“别说了,什么都别说了。”音筠突然发狂似的摔掉手中的东西,歇斯底里的叫嚷着。
林俊看着她哭着,闹着,默默地走过去,将她轻轻地安在胸前。
许久许久,音筠停止了哭泣,轻轻退出他的怀抱。
“每次,你都在。你不要再出现了。”她很认真地说。
林俊没有回答,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也许,音筠比他想象中的聪明。所以,他骗不了她,或许,他也在骗自己。所以,他只能选择沉默,沉默地看着音筠走出大殿,走出寺门,走下山,走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