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祭拜 ...
-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几场春雨后,天气暖和了起来。
浣城临水,浣河静悄悄地穿过,把浣城一分为二。浣城素来有“花城”之称,春日来临,百花齐放。这里向来民风大胆,且浣城多花,当地的女子每人头上斜插一朵桃花,印的人比桃花都要艳上三分。
浣城十几年前只是一座小城,却在近几年里一跃成为江南第一城,更聚集了大量武林人士。这一巨变归结于十几年前的一场战争。当今圣上原为三皇子,当年最不被看好,却在十年前平反叛乱时率领一支由武林侠客组成的大军,在浣城击败叛军,扭转形势立了大功,继而继承了皇位,理所应当对浣城有不同的感情。
如今浣城的知府姓林,来浣城已有三年,理应升迁,可朝廷那边迟迟不来调令。这日黄昏,林知府正准备归家,听到手下禀报,有位秦姓公子求见。
林知府满脸疑惑,这浣城里并没有什么秦姓的大家族,近日也没有秦姓的武林名士进入浣城。可浣城这地藏龙卧虎,一不小心就遇到鼎鼎大名的江湖人士。虽说名声再大的侠士也是民,他是堂堂四品知府,可要是得罪了这些江湖人士,脑袋怎么搬家的恐怕自己都不知道,故还是小心为上。按下心底的疑惑,林知府连忙坐在大厅里派人请秦公子进来。
稍等了半刻,就见一蓝袍公子走近,身后跟着一名青衫小厮。前面的男子一身深蓝,袖口处用银线绣了几处花纹,头发简单地用白玉冠束好,一双剑眉下,双眸幽深无比。后面的小厮模样也是生的极好。
林知府打量了两人两眼,心底大罕,却不敢对视,目光稍稍落下,瞥见蓝袍公子腰间一块白玉佩。浣城佩戴白玉佩的人不少,但此人腰间这一块未刻任何纹络,晶莹剔透,更难得的是这玉佩发出些幽幽光芒。林知府心里一颤,又想到刚才来人禀告来人姓秦,连忙站了起来,竟对着蓝袍公子拜了下去:“属下参见二公子。”
秦姓公子径直走向大厅的主座坐下,手微抬:“林大人快快请起。”
林知府这下心底更加确定来人身份,腰微躬,恭敬地道:“属下不知二公子到了浣城,有所怠慢还望公子恕罪。”
秦姓公子端起桌边的茶杯,闻了闻却没饮下,对知府道:“这次出来知道的人不多。大人请坐。”
林知府慢慢在秦姓公子下手坐下,心里忐忑不安,不敢发一言。
秦公子接着道:“此次来拜访,是有事麻烦林大人。大人可否在城内贴处告示,劝诫百姓今晚子时呆在家中,若有任何异常,皆不闻不见?”
虽然说是“麻烦”知府,林知府哪敢不照做,立马应道:“属下遵命,这就遣人去城内各处贴上告示。”
秦公子站起:“我定帮大人美言几句。”言毕,就要离去。
林知府连忙跟着站起,对着秦公子离去的背影行礼。等到秦公子的背影不见,一直立在知府身后的手下好奇问道:“大人,这位秦公子什么来路?他提的要求那么古怪,大人怎么就应了呢?”
林知府一颗七上八下的心才平静些,跌倒在椅子上,听到手下如此一问,怒道:“秦姓是国姓,我曾听人说过,二皇子腰间不离一块白玉。你看公子姓秦,腰间一块白玉,何况这等气度又怎么会是寻常人家?何况我刚刚称他‘二公子’,他也默认。此人必定是二皇子无疑。”
顿了顿,林知府对着目瞪口呆的手下吩咐道:“这事万万不可宣扬出去。二皇子这次微服出访,若传了出去,咱俩性命怕是不保。”
----------------------------------------------
浣城夜市一向热闹,可今日有些反常。先是城内大商号提早就把铺子关门,连那烟花巷柳之地今晚也不迎客,后官府又贴了一纸“百姓子时不得随意外出”的公告。往日夜深寻常百姓大多早已进入梦乡,街道上极少见到人影,像这样官府正式出了公告特意强调要“清理街道”还是头一回。
恰巧临近子时时,天下起了小雨。浣城一遍漆黑,寂静地宛如一座死城。突然,远处传来一阵乐声,一群人正沿着街道慢慢走来。这群人皆穿黑衣脸挂黑纱,打头的是四位半老徐娘,边走边往天上抛些什么,紧接的三排双手握笛细细吹奏,曲目竟然是哀歌。后面的队伍也是排列的整整齐齐,凭身形来看,男女老少皆有。这似是一支少了棺材的送葬队伍,却无人言语哭喊,除了笛声,队伍前进一丝声音也没有,仿佛与这夜色融为一体。
雨下得大了些,在“沙沙”的雨声中,笛声显得更加凄凉悠长。这支特殊的送葬队伍沿着浣河,从城西走到城东,终于停了下来。这时,从队伍中走出一人行至队伍最前,其他人见了皆单膝跪下,笛声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停了。
走出来的这人一开口,竟是一把冷清的女声:“我徐氏隐忍十年,大仇未报,今日重出江湖,必定察明真凶,以告亡父亡母在天之灵。”
言毕,在领头女子的带领下,整支队伍朝着浣河三拜。
女子回过头来,对着众人道:“接到通知今日却未赶来的,一概按规矩逐出我徐氏。”
女子声音里的凉意,硬是让队伍里不少人在这三月打了个冷颤。众人皆高声答道:“是,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