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堂(1):就是烧柴口下的放灰的地方用青石板堆砌的长方形凹槽,农村喜欢用炭灰发挥余热煨饭煨肉汤)
手炉(4):外面竹编,内胆是土陶的,有钱人家也有铁内胆的,但基本上都是土陶内胆,把炭灰放进去上面盖上镂空铁盖,可以烘手又可以烘脚,等下发图片给大家看。
我们家乡是吴语方言,细分的话是古越语,我们这的方言和外面不通,所以根本没发翻译,完全没有用书面汉字记录下来的可能,只能“翻译”出一个大概的意思。 像杭州上海的吴语我们能听懂,但他们却听不懂我们的方言,主要是他们汉语化了,而我们却一直保留着古吴越语。 我给大家找找我们老家的方言对应的汉语,但不能对应发音,发音很难表现出来。
(因为这里无法标音,我只写出正确的汉字),冒号后为对应的普通话意思。
阿:我。
尔:你。
渠:他。
个:的。
侬:人。
徛:站。
困:睡。
五更:早上;早饭。
望:看。
东司:厕所。
射尿:撒尿。
射涴:拉屎。
肚饥:饿。
口燥:渴。
著:穿。(例如:著鞋,著衣裳)
弗:不。
味:高兴。
无:没有。(例如:“无味”意为没意思)
吓侬:很。(例如:“吓农味”意为很高兴,很愉快)
天雷鼓:打雷。
晓弗得:不知道。
真正:很,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