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
-
大唐年间,唐乐宗即位,改年号为永正。适逢其宠妃刘氏诞下三皇子,博得龙心大悦,其子赐名李青霄,刘氏晋封贵妃。
永正三年,唐乐宗不顾众臣劝阻,废长立幼,三皇子李青霄一时间成为后宫的众矢之的。
三日后,二皇子李青石一病不起,众医束手无策,自叹医术不精,无力回天。唐乐宗大怒,遂请万花谷药王孙思邈诊断。
又七日,二皇子病情好转,唐乐宗设宴宴请众臣,宴席上,二皇子当众昏厥,自醒后,性情大变,每日端坐于庭院,对景抚琴,恍若天音。七秀之三,琴秀——高绛婷闻之,自叹不如。
自此,二皇子李青石之名闻名于江湖,而在深宫之中,却是渐渐隐没。
永正二十年,三皇子李青霄已是舞象之年,不过三月,便可行冠礼。
夜深人静,二皇子独坐于院内,对月斟酒,右手轻拨琴弦,淡淡的清音随风而散。
“三皇弟深夜到访,不知所谓何事?”李青石停杯,温和的嗓音不轻不淡。
李青霄缓缓走进院内,神色淡淡。
“二皇兄。”
李青霄踱步到李青石旁边,席地而坐,丝毫不在意地上的灰尘。
“两月后便是皇弟冠礼,不知皇兄有意来否?”
自李青石性情大变,便再也没有出过庭院,不问世事,独醉自乐。刘贵妃很乐意李青石的现状,而李青石的母妃——魏氏,曾与李青石彻夜相谈,虽不知内容为何,但在那之后,魏妃便自愿削发为尼,一生与青灯古佛相伴。唐乐宗也从一开始的震怒到现在的不闻不问,也自是没有让他出宫建府,一个中规中矩无需求的皇子,唐乐宗对他还算放心,这也是魏氏出家前最后的请求——将二皇子留在宫内。
二皇子李青石在这深宫后院中,是不能得到皇帝青睐了。而现在刘贵妃风头正盛,支持三皇子的一派已经远远超越于大皇子。
似乎三皇子继位的事情已经不用去抢夺了。
也是,从三皇子李青霄被立为太子时,一切就已经尘埃落定了。
大皇子似是从一开始就输了。输在他的宠爱,输在他的人脉,输在他的母后。即使他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是一个天生的皇子,却也难以入唐乐宗的眼了。他从一开始便输的彻彻底底。
李青霄这次前来,也不过是无意之举,只是从某次听过李青石的琴乐,便难以忘怀,想到那个一身不染红尘,远远隔离在世外的二皇兄,就不知不觉的走到了此处。
他的性子如火,暴躁却不温暖,他从来都不是刘贵妃那样八面玲珑的人物,他的性格直的很,心思意外的简单。
据闻二皇兄从未踏出半步,想了想,便起了邀约的心思,但心底却是没报太大希望。
“皇弟莫不是怕了?”李青石问道。
李青霄不答。
“可是有什么烦心事?”李青石又问。
李青霄又是不答。
李青石不再询问,而是轻挑琴弦,清冷的琴音便渐渐响起。
李青霄阖目,不知如何去形容此声乐。那是高端于九天之上的音乐,悠远从容,俯视着众生,漠视着世间悲欢离合,红尘渺渺,不过幻象。
让人一听,便有种高不可攀的感觉。
李青霄终于知道高绛婷为何会平淡的承认技不如人。
他就是因琴而生!
不知过了多久,李青霄缓缓睁开眼,神色平淡,看不出喜怒。
“皇兄可是知道些什么了?”
李青石轻按弦,收音。
“近闻大皇子除置办冠礼外,并无动作。”
李青霄轻哼,似是不满,他冷冷的瞥了一眼李青石,语调生硬的回道:“二皇兄莫要说笑,大皇兄待皇弟不错。”
“今日之事皇弟便作不知,还望二皇兄言辞谨慎。”
李青霄起身,甩袖而去。
李青石望着李青霄的背影,喟叹一声,眼中的讥讽一闪而过。
再看,他仍是个温润如玉的二皇子。
他拨弦,凌乱的尾音在空中四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