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想女儿想到生病的爸爸,但是依然让女儿在国外念书……这让我想起我爸爸的一位战友,据说那是他们那一批同年兵里最出色的,虽然家里是农村的,但却他每天骑十几公里的自行车咬牙念到了高中,这在他们村子里是独一份的。没再往上读是因为那时候早就停止高考了。他妈妈结婚了三四年后才生了这一个儿子,没生之前看了不少婆婆的脸色。他妈妈极爱自己的儿子,家里有一口好吃的一件好衣服都要留给儿子。他妈舍不得儿子出去,就想时时让儿子在自己眼前,连村里推荐上大学的机会都让她挡了,就为了把儿子留在身边怕儿子“跑了见不着了”。这儿子也很孝顺,他妈说不让去那就不去了吧,就在村里当文书。
他二十岁的时候,部队来他们那里招兵,村里推荐了他,他妈还是不让去,他本来很想去的,那年月能当兵是让多少人羡慕的事儿。但为了不让他妈又哭又闹的作,又同意不去了。因为他是村里的文书,来村里招兵的干部就住在村委会里,每天都能见到这个又有文化又勤快懂事的小伙子帮着忙前忙后。在七几年的时候,有高中文化的兵在部队里里很吃香的,招兵干部就说相中他了,非要这小伙子当兵不可,就和他妈谈,让她放儿子去当兵,他妈还是不同意。后来村长也是喜欢这小伙子,不想他被自己的妈耽误了,吓唬他妈:国家相中你儿啦,你答应也得去不答应也得去,不答应你就是反对国家,就把你抓起来蹲芭篱子(监狱)去。你老老实实让你儿当兵去,三年他就回来了。农村妇女没文化,就吓得答应了。
然后,这当妈的想儿子啊,每年儿子回家探一次亲,她还要去部队看一次儿子,估计要不是田里有活儿而路费也不便宜,他妈得一月去一回。每次临从部队走时哭的那个响啊,都成了部队一景了。到了第三年,儿子从部队里来了一封信,大意为他在部队表现很好首长很满意,部队里准备给他提干了。这一下子炸了窝了,他妈除了路费急得啥都没带就从家里赶到了部队,(那年月可不像现在,有钱啥都能买,那时出门啥也不带就得饿一路)。
到了部队大门让她儿子领进了门,就直接在院子里哭喊着要见领导。连长出来,她就抱着人家大腿又哭又嚎,说“你们当初说三年就让我儿回家的凭啥现在不让回了”什么什么的,连长指导员再三解释说这是她儿子表现好,以后留在部队就是干部了就是城里户口了吃商品粮跳出农门了,到时候把她们都接出来等等怎么解释都没用,就是一个嚎,撒泼打滚的嚎,她只认定她儿子回不了家了,她还要过一年见两次儿子的日子,她撕心裂肺的哭喊,让部队还她儿子。
最后闹到了团长那里,在团部她又是要撞墙又是解裤腰带要上吊,最后团长发了话说尊重家属意见吧,年底正常退伍复员。他妈妈胜利了,终于能把儿子抢回来了,乐呵呵的回去了。再后来就是退伍了,那个年代通讯不发达,很多兵退伍了就再也没见过自己的战友。当兵时我爸是连队的卫生员,他是优秀班长。
我爸再遇见他,是我爸爸三年前在这位战友家乡所在的市医院做外聘医生。一次晚上吃过饭出去儿遛弯儿,结果听到旁边有人迟疑地问:你是XXX吗?我爸回头,见一个街边卖水果的老头儿,看着有六七十了,又黑又瘦,背也弯的,没认出来他是谁,他自己又说:我是某某啊。我爸懵了,完全看不出那是他战友,我爸那年五十五,他战友本来就比我爸大一岁,可看到我爸拿回家的合照,他老了我爸爸十几岁的样子。我爸曾在他们部队当年的照片上指给我看过他,很帅的小伙子,一身军装,很英气的。
他们老战友几十年没见很高兴,两个人喝酒去了。在喝酒的时候,才知道他一辈子再没离开那个村,他妈妈又搅没了他几次招工的机会,只要他一想出门干点事,他妈妈必然又哭又闹又生病。最后他妈妈终于一辈子把儿子拴在身边了,很开心很满足,现在老太太八十几岁了,身体还很硬朗。后来我爸说,在还能联系到的这些战友里,他的境况是最不好的。当年在部队里比他差的都提干了,后来转业分了个好工作。也有没提干回家务农的农村兵,回乡后自己出去闯荡,现在都是身家千万的老板了,最次的也都有自己的事业。只有他,当年那张照片里最帅的兵,领导们最喜欢的最能干最有文化的兵,十亩地,种了一辈子。原因只是他妈妈太爱儿子了,舍不得放已经长大的儿子离开。
小鹰羽毛刚长成的时候,非常的不愿意离开妈妈离开它的窝,可鹰妈妈再舍不得也会把小鹰从巢里赶走,因为鹰妈妈知道如果舍不得自己的小鹰,永远把他们养到巢里,最后只会养出一只不会飞只能等着喂的废物来。有的父母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是忍受分开的想念,让孩子出去拼搏属于自己的天地;而有的父母选择了永远的把孩子遮蔽在自己的羽翼下面,让孩子一辈子活在自己的翅膀够的着的地方。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子女,可是不是每一种爱的方式都是对的。
死晋江你个别扭受,我都发了N遍了你要吞几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