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在中国封建社会,太监制度也算我国的一大特色。太监又叫宦官,俗称阉人,就是经过阉割净身的人,皇室用这种人在宫中为帝后妃嫔服役,为的是不发生私通等丑事,所以历代宫廷都采用太监制度。宦官制度起于周秦,迄于清代,它像封建社会的一颗毒瘤,与皇帝的专制□制度相始终,几乎每一朝代的存亡兴败,大都与宦官有关系。在那专制主义君主□统治的时代,谁接近皇帝,谁就可能攫取最高的权势,太监和帝后朝夕相处,是最接近皇帝的人,所以历史上宦官擅权的现象不断发生。清朝鉴于明代宦官擅权的教训,虽曾立下铁匾,严禁宦官干预政事,但清末仍然产生了像李莲英、小德张那样权赫一时的宦官。
    辛亥革命后,随着封建帝制的结束,宦官制度理应立即取消,但由于南北议和中允许溥仪小朝廷的存在,残忍丑恶的太监制度又延续了十多年。在民国政府关于优待皇室的条件中,曾明确规定以后宫内不许再招阉人,但原在宫中服役的太监等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在宫中,总管或首领太监的月银相当于最低等太监的十多倍,可见总管太监和一般太监差别之大。一般太监的生活是很苦的,他们一年到头吃苦受累挨打受气,有的实在受不了便偷偷逃跑。
    国亡家必败,权失威焉存。当时小朝廷内部十分混乱,由于皇帝徒有虚名,在宫中什么祖制家法徒具虚文,从上到下,官员贪污舞弊,太监赌博、盗窃成风,例如1912年乾清门太监王林明等四人在吉祥门值班房同护军校庆春等开场聚赌案;1924年在逃之太监徐长有在西苑招集军人开宝聚睹案,等等。盗宝窃物更为严重,特别是在1923年,盗宝案件不断发生,如寿皇殿丢失金钟和挂灯案;重华宫遗失金海碗、金香炉案;养心殿太监王小三盗窃夜明珠案,等等。溥仪不仅感到太监偷盗的可恶,而且感到这些被他任意打骂凌辱的奴隶,对自己有人身的威胁,主张将宫中所有太监,无论老少,全行驱逐。但瑾、瑜两太妃不同意,认为太监制度一废,更无以保持皇室的尊严。溥仪仍坚持非驱逐太监不可,所以在1923年7月6日毅然下令,除留一百七十五名在太妃等处侍侯以外,其余所有太监一概遣散。当即命内务府大臣绍英派军队将太监押出皇宫,时大雨泥泞,被逐太监麇集神武门外,其状态十分凄惨狼狈。
    太监被遣散后,被分别安置在各庙暂住,每天到雁翅楼步军统领署新兵教练所领取食物糊口。内务府规定,每个太监补发两个月的月例口分银和恩赏一个月的钱粮,以便资川回籍,各谋生路。就这样历时两千多年的太监制度,随着封建制度被推翻而瓦解,清宫最后的一大批太监,在溥仪感到威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被遣散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