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历史上的乾隆3 ...

  •   人口压力
      古代是农业社会,人口就是生产力。为了增加人口,康熙时期宣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时期“摊丁入亩”;另外,康乾时期社会稳定、精耕细作推广、玉米、马铃薯等高产作物引进等等原因都使人口激增,乾隆五年清查人口时,帝国人口1.4亿,到了乾隆二十七年,已经超过2亿人,乾隆五十五年突破3亿大关。然而耕地数目的增长却远远赶不上人口的增长,乾隆末年人均耕地占有量只有3.5亩,而当时的警戒线是4亩,因而经济上取得的成就就被众多的人口抵消,人民生活在饥饿贫穷之中。英使马戛尔尼来华期间,发现北京街头乞丐很多,许多百姓甚至蓬头垢面,衣杉褴褛;他们当垃圾扔掉的食物被抢着吃。乾隆朝后期起各地爆发的一系列农民反叛也与此有很大的关系。
      八旗生计
      清朝八旗制度创立于关外时期,适应战事情况,是清朝的根本制度。清军入关后,随着统治的确立,八旗子弟被清朝帝国供养起来,“以清语骑射为本务”,不工、不农。不商。当兵者按一定标准发放钱粮,然而兵额有白莲教起义和苗民起义范围
      限,钱粮标准是祖宗定下的,不能调整。随着八旗人口剧增,每家人越来越多,而钱粮不变,加上物价上涨,生活奢侈,旗人的生计愈发艰难。八旗生计问题康熙末年出现,到乾隆时就很严重了。为此,康熙、雍正、乾隆三帝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增加兵额,添加“养育兵”;政府拨款给八旗子弟还债;资助部分在北京的八旗子弟迁居东北开荒等,然而效果都不理想,增加兵额远远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加重帝国财政负担又不能增强战斗力;政府拨款给八旗子弟还债助长了八旗子弟“等靠要”的心态;养尊处优惯了的八旗子弟也不愿意到东北开荒。这个问题困扰了此后历代清帝,直到清帝国灭亡。
      吏治败坏
      乾隆后期好大喜功,生活奢侈,对吏治也没有初中期抓得紧了,在位后期重用大贪官和珅二十余年,致使这二十年间贪污成风,政治腐败。吏治的腐败又给人口压力,土地兼并等社会矛盾火上浇油,从乾隆三十九年(1774)山东王伦起义起,各地农民反叛频繁:乾隆四十六年甘肃、青海发生苏四十三、田五起义;乾隆五十一年,台湾林爽文起义;乾隆六十年贵州、湖南发生苗民起义;乾隆刚一退位,嘉庆元年,就爆发了持续九年的白莲教起义。清朝帝国迅速走向衰落。
      闭关锁国
      乾隆以后,清朝开始实行全面的闭关锁国政策,一开始是四口通商,到后来只开放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且由十三行垄断其进出贸易,对出口货物的种类也多有限制。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与西方世界的接触,丧失了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最佳时期,为后来的百年积弱落后埋下伏笔。当时欧洲的科技发展蓬勃,渐渐地超越了以奥斯曼帝国为首的□□世界和以清朝帝国为首的东方世界。
      与西方国家差距
      在西方世界发生一系列划时代巨变的时候,清朝不仅闭关锁国,自己的发展也陷于停滞。“八股取士”、“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重农抑商”压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在西方工业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满人统治者却视科技发明为“奇技淫巧”,既不鼓励科技发明,也不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使清朝帝国的科技水平越来越落后;在西方国家相继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情况下,清朝统治者还在不断加强皇权,帝国的政治制度也落后于西方。   世界发生了划时代性巨变,清朝政府却仍固步自封,妄自尊大。虽然康雍乾时期在一些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终究赶不上西方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清朝帝国和西方实力的此消彼长终于在几十年后的鸦片战争得到体现。
      编辑本段英使访华
      18世纪末的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的上升阶段,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市场。乾隆五十七年(1792),英王以补祝乾隆皇帝八十大寿的名义派出以马戛尔尼和副使斯当东为首800多人的使团访问清朝帝国,并于次年到达。   弘历接到两广总督关于英使来华“进贡”的奏报十分高兴,他命人专门负责接待英国使团。英国使团到了北马格尔尼跪拜乾隆帝
      京,在圆明园休息几天后前往承德避暑山庄,参加乾隆皇帝八十三岁寿辰的庆典。   清朝政府拟定了一套接待方案,包括朝见、赏赐、宴请、看戏、游览等活动。双方都兴致勃勃等待正式会见的时候,却在礼仪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按清朝规定,外国使臣朝见清朝皇帝必须行三跪九叩礼。而马戛尔尼认为这样有损大英帝国的尊严,主张行单膝下跪的英式礼节。   弘历得知后非常生气。经过磋商双方达成妥协:八月初六万树园欢迎宴会上行英式礼节;八月十三日,正式举行乾隆万寿典礼时行三跪九叩礼。   英使带来的礼品共19宗、590余件,都是当时英国先进科技的代表作,有座钟,天球仪,地球仪,望远镜,还有能够测报气象的仪器,手枪、步枪、榴弹炮等。乾隆帝看过礼单震惊之余指示负责接待的官员“可于无意之中向彼闲谈,尔国所贡之物天朝原亦有之。”清朝本着“薄来厚往”的原则,分别赏赐英王及使臣、随员一行丝绸绒、瓷器、玉器及各类工艺品三千多件。   英使团参加完庆典返京后,马戛尔尼递送的表文由在京的传教士翻译了出来,原来是英国要求派人常驻北京。乾隆帝以谕旨的形式断然拒绝了这个要求,交马戛尔尼带回。这时乾隆帝已隐隐感到英使另有企图,便催令他们赶快起程回国。   马戛尔尼离开英国时,英国国王乔治三世让他把一封信转交乾隆。马戛尔尼多次想通过和珅向弘历转达信中的意思,都被和珅转移了话题。于是马戛尔尼就按信的内容直接给乾隆帝写了一封信,提出如下请求:   开放珠山(今舟山)、宁波、天津等口岸通商;允许英国商人仿俄罗斯例在北京设一个货栈买卖货物;取消澳门和广州之间的转口税,或照1782年的税率减免;禁止向英国商人在海关关税之外另行勒索;在珠山附近划一个没有城寨的小岛供英国商人居住、囤货;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地方允许英商居住,并自由往返澳门;允许英国人自由传教等等。   不难看出,英国在要求双方贸易的同时,也掩藏着殖民扩张的意图。对此乾隆帝断然拒绝,乾隆在给英王的敕书中逐条加以批驳。九月初三,乾隆帝任命侍郎松筠为钦差,专门护送英国使团一行起程离京。并传令沿途地方提高警惕,以防英国人滋事。   马戛尔尼访问失败了,但通过这次访问马戛尔尼看出了清朝这个“纸老虎”的真面目。弘历完全拒绝英国的要求,使清朝帝国失去了一次与世界接轨的机会。47年后的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清朝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南京条约》。乾隆时期英国使团想得到而没有得到东西,大英舰队用坚船利炮都得到了。
      编辑本段宠信和珅
      和珅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比乾隆帝小近四十岁。和珅像
      和珅是乾隆帝从一个三等轻车都尉一手提拔起来的,确有不少长处如相貌出众、语言才华超群:通满、藏、蒙古、汉语。和珅被重用初期,做过几件好事,比如查办云贵总督李侍尧受贿案,在弘历心中留下了清正廉洁的印象。皇帝交代的事他都能办得井井有条。于是和珅平步青云、恩宠无比。   和珅在弘历面前不摆国家大臣的架子,弘历一咳嗽,他就能立即捧上痰盂或者帮他捶背。公事余暇和珅还给弘历讲笑话,或一起作诗。当然和珅和皇帝的诗都不高明,两个人互相切磋研究,觉得棋逢对手,是个知音。   弘历晚年十分孤独:他中宫空虚不设皇后;嫔妃的地位低,在等级森严的皇家轻易见不到皇帝,况且乾隆皇帝六十五岁以后也基本上不见这些嫔妃了;皇子公主少数还活着且大多住在宫外;弘历早年提拔的大臣或死或退休,新提拔的官员跟他年龄相差悬殊,话不投机,都躲着弘历。多亏和珅上下沟通,既能让国家机器保持运转,又使皇帝不至于寂寞。而且和珅还能帮皇帝办成很多别人办不成的事,能帮皇帝背黑锅,能为老年弘历的奢侈挥霍提供财源,所以弘历离不开和珅。   于是从弘历晚年以来,和珅逐渐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他可以影响皇帝,被人们私下称作“二皇帝”。他揽权受贿,对依附自己的人百般庇护。和珅十分贪婪,他不仅大肆受贿,还公开索贿。地方督抚为了息事宁人,每当给皇帝进贡都着给他带一份。久而久之,和珅积累起了巨额的家产。
      编辑本段勤政安民
      赵翼(1727-1814)于乾隆十九年(1754)入值军机,曾亲见乾隆勤政情况。   弘历总是卯时(早上5:00-7:00)起床。要是夏天,这时天已亮了;要是冬天,五更才尽。在军机值班的10多人,每晚留一人值班。恐怕第二天一早有事,非一人对付得了,便每日轮一人早上班相助,于是也在五更上班。平时大家不知乾隆帝何时起床。但从十二月二十四日以后,弘历从他寝室出来,每过一门,必响鞭炮一声,凭此就知道乾隆圣驾已到乾清宫了。这个时候,要燃一寸长的蜡烛天才亮。军机处的十多人,过五六天才轮上一个早班,已觉辛苦,但弘历则是天天这么早就上朝了。   平时无事时弘历也是如此。当西北用兵征准噶尔部和回疆之时,军事情报到达,即使是半夜,弘历也一定要起来亲自过目,如有要事立即召集军机大臣指示机宜,说很多话。赵翼作记录,有时从起草到恭楷誊正,得要一两个时辰,这时弘历还披着衣服等他。
      编辑本段博学多才
      弘历是雍正帝的第4个儿子。其祖父玄烨在去世前就预言他“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弘历自幼聪明,六岁乾隆御笔 《嵩阳汉柏图》
      就学,过目成诵。   弘历每天召见大臣后,或作诗,或绘画。他的诗作达4万多首。他写诗,用珠笔起草,让内监交有文学造诣的军机大臣看。诗中有典故,弘历要他们注出。诸大臣往往要回去遍查典籍,有时几天才找到出处。   有一次,著名诗人赵翼,因为入值军机,随弘历到木兰围场打猎,读到弘历《雨猎》诗,内有“著制”二字,竟不知出处。后来他才想起《左传·哀公二十七年》陈子帅师救郑篇有“衣制戈杖”语,才明白。杜预注:制,雨衣也。乾隆古装像又有一次,乾隆在作战命令中用珠笔添了“埋根首进”四字,赵翼见了也不知意思。后来偶读《后汉书·马融传》,才找到出处,是决计进兵的意思。   弘历语言能力超群,乾隆精通满语(包括老满文和新满文)、汉语和蒙古语,藏语和维吾尔语也达到了“能之”的程度,这在古代帝王中是绝无仅有的。   弘历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化建设的政策并指示编了很多有价值的书。他开博学宏词科,招纳天下人才,下令征求书籍,完成《明史》、《清文献通考》、《大清会典》、《大清一统志》,尤其是《四库全书》。这些成就与他的博学不无关系。   弘历不仅有文才,还善射。每年夏天弘历接见武官后就在宫门外比试射箭。赛三次,每次射三箭。弘历九箭一般中六七箭。二十八年十月,他在大西门射九箭,箭箭中的。   但是,弘历的视野和朱元璋一样,仅限于帝国内部,对同时期蓬勃发展的欧洲各国的科学文化既不关心,也不了解。清朝帝国在乾隆时期和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
      编辑本段大兴文字狱
      弘历才识过人,即位时正是他血气方刚之时。他在康熙、雍正创建的业绩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使清朝的经济、文化事业都获得极大的繁荣,将“康乾盛世”推向最高峰,然而“康乾盛世”是一个不完美的盛世,其中“文字狱”是乾隆时期最重要的一大弊政。   “文字狱”并非乾隆首创,也非清朝首创,以言获罪是很早就有的事。清朝王朝以满洲人入主中原,对汉人知识分子心怀戒备,因而从顺治起就开始兴文字狱,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搞了十余起文字狱,雍正在位十三年搞了数十起文字狱。   乾隆帝为加强思想统治,奴化汉人思想,也效法祖先大搞文字狱。弘历把文字狱当成家常便饭,制造130多桩,占整个清朝帝国时期文字狱的80%,其中47案的案犯被处以死刑,这意味着生者凌迟、死者戮尸、男性亲族十五岁以上者连坐立斩,好多是捕风捉影。而由牵强附会、望文生义、捕风捉影造出的文字狱,如脱缰野马不可控制。甚至一些疯子胡乱涂抹也被定为“逆案”,凌迟处死,荒唐到极点。王锡侯《字贯》案、胡中藻《坚磨生诗抄》案、徐述夔《一柱楼诗》案都是发生在乾隆朝的文字狱大案。   为了搞思想统治,弘历还屡下禁书令,销毁了大量涉及反清复明但有价值的图书。他在编《四库全书》时,烧毁了大量“违禁”书籍,成为汉文化的浩劫。   文字狱、毁书、禁书加上“八股取士”等政策严重地限制了人的创造力,禁锢了人的思想,是清朝帝国落后于欧洲,这些政策是很重要的原因。
      编辑本段家族人物
      父亲
      爱新觉罗·胤禛(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满人,母为康熙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清圣祖玄烨第四子,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死后葬于清西陵之泰陵,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生母
      孝圣宪皇后(1693-1777),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凌柱女。后年十三,事世宗潜邸,号格格。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高宗生。雍正中,封熹妃,进熹贵妃。高宗即位,以世宗遗命,尊为皇太后,居慈宁宫。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九日,崩,年八十六。葬泰陵东北,曰泰东陵。初尊太后,上徽号。国有庆,屡加上,曰崇德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宁豫皇太后。既葬,上谥。嘉庆中,再加谥,曰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子一,高宗。
      皇后
      孝贤纯皇后(1712—1748),富察氏。乾隆帝之元配皇后。满州镶黄旗,康熙前期著名大臣米思翰的孙女、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的女儿。弘历与富察皇后结褵 22年,伉俪情深、恩爱甚笃。皇后贤淑节俭,以通草织绒作首饰,不佩戴金玉珠翠,并用鹿皮和绒毡给皇帝做荷包、佩囊,以示不忘关外先世之遗风,弘历对她十分爱重。乾隆十三年,随帝东巡,崩于返京途中,年三十七。乾隆帝深恸,兼程还京师,服缟素十二日。并制《述悲赋》,曰:“易何以首乾坤?诗何以首关睢?惟人伦之伊始,固天俪之与齐。念懿后之作配,廿二年而于斯。痛一旦之永诀,隔阴阳而莫知。......影与形兮离去一,居忽忽兮如有失。对嫔嫱兮想芳型,顾和敬兮怜弱质。......包四德而首出兮,谓庶几其可传。惊时序之代谢兮,届十旬而迅如。睹新昌而增恸兮,陈旧物而忆初。亦有时而暂弭兮,旋触绪而欷觑。信人生之如梦兮,了万世之皆虚。呜呼!悲莫悲兮生别离,失内位兮孰予随?入椒房兮阗寂,披凤幄兮空垂。春风秋月兮尽于此,夏日冬夜兮知复何时?”   此后,弘历多次南巡,路过济南,怕触景生情,引起悲怀,永不进入济南城。乾隆三十年(1765),皇后富察氏已死去17年,第四次南巡,路过济南,绕城而行。弘历写诗说:“济南四度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昔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 弘历对孝贤皇后的感情是深挚而持久的。嘉庆、道光累加谥,曰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祔葬裕陵。子二:永琏、永琮。女二:一殇,一下嫁色布腾巴尔珠尔。   纯帝继皇后(1718—1766),乌喇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佐领那尔布之女。雍正时,封为皇子弘历之侧福晋。弘历即位后,初封娴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晋娴贵妃;十三年七月初一晋娴皇贵妃,摄六宫事。十五年八月初二,册立为皇后。三十年正月随驾南巡,闰二月十八日忤旨截发失宠,提前送回京;五月十四日收缴历次册宝夹纸。三十三年七月薨,以皇贵妃礼葬,乾隆四十年,追封为皇后。葬裕陵妃园寝纯惠皇贵妃地宫之东侧。且不设神牌、无祭享。   孝仪纯皇后(1727—1775),魏佳氏,本汉军旗;乾隆时期抬入满洲旗,改魏佳氏。内管领魏清泰之女。乾隆十年初封魏贵人;同年十一月封令嫔。十三年七月初一晋令妃;二十四年晋令贵妃;三十年六月晋令皇贵妃,摄六宫事。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薨,年四十九。谥令懿皇贵妃。祔葬裕陵。六十年九月初三,弘历宣示永琰为皇太子,同时追封其母令懿皇贵妃为皇后,追谥曰孝仪皇后。嘉庆、道光累加谥,曰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
      妃嫔
      皇贵妃:   皇贵妃高氏,谥号慧贤   皇贵妃富察氏,谥号哲悯   皇贵妃金氏,谥号淑嘉   皇贵妃苏氏,谥号纯惠   皇贵妃陆氏,谥号庆恭   贵妃:   忻贵妃戴佳氏   愉贵妃珂里叶特氏   循贵妃伊而根觉罗氏   颖贵妃巴林氏   婉贵妃陈氏   妃:   舒妃叶赫那拉氏   豫妃博尔济吉特氏   惇妃汪氏   芳妃陈氏   晋妃富察氏   容妃和卓氏   嫔:   仪嫔黄氏   怡嫔 柏氏   恂嫔霍硕特氏   诚嫔钮祜禄氏   慎嫔 拜尔葛斯氏   恭嫔林氏   贵人:   白贵人柏氏   金贵人柏氏   慎贵人柏氏   新贵人柏氏   瑞贵人索淖洛氏   福贵人索淖洛氏   秀贵人索淖洛氏   寿贵人柏氏   顺贵人钮祜禄氏   鄂贵人西林觉罗氏   武贵人索淖洛氏   陆贵人陆氏   常在:   张常在张氏   宁常在宁氏   揆常在揆氏   平常在平氏
      皇子
      皇长子,永璜(1728-1750),母哲悯皇贵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东巡,孝贤纯皇后驾崩,永璜以大阿哥身份迎丧,但其间因与三弟永璋表现得不够伤感,被高宗斥责二人不合体统,亦不懂礼节,被取消立储资格。1750年薨,年二十三。追封定亲王,谥曰安。子二,绵德、绵恩。   皇次子,永琏(1730-1738),母孝贤皇后。雍正帝赐名,隐示承宗器之意,深得乾隆帝钟爱,“聪明贵重,气宇不凡”,乾隆元年七月,乾隆帝密定皇储缄其名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1738年薨,乾隆帝极为伤感,册赠皇太子,谥端慧。   皇三子,永璋(1735-1760),母纯惠皇贵妃,乾隆二十五年薨,年二十六。追封循郡王。子一,殇。过继永瑆次子绵懿为嗣,袭贝勒。卒,子奕绪,袭贝子。卒,子载迁,袭镇国公。   皇四子,永珹(1739-1777),履端亲王。母淑嘉皇贵妃。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奉旨出继和硕履懿亲王允祹后,四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辰时薨逝,终年三十九岁,谥曰“端”。   皇五子,永琪(1741-1766),母愉贵妃,少习骑射,娴国语。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封荣亲王。乾隆三十一年薨,年二十六。谥曰纯。子五,四皆殇;绵亿。   皇六子,永瑢(1743-1790)母纯惠皇贵妃,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出继为慎靖郡王允禧子,封贝勒。乾隆三十七年,进封质郡王。善诗文、绘画,兼通天算。   皇七子,永琮(1746-1747),母孝贤皇后。“性成夙慧,歧嶷表异,出自正嫡,聪颖殊常”,皇七子颇受乾隆帝疼爱,乾隆帝欲立为太子。乾隆十二年以痘殇,方二岁。上谕谓:“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朕乃欲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获之福,此乃朕过耶!”命丧仪视皇子从优,谥曰悼敏。嘉庆四年三月,追封哲亲王。   皇八子,永璇(1746-1832),母淑嘉皇贵妃,初封仪郡王,后晋亲王,时人品评其“沉湎酒色,又有脚病。”卒于道光十二年,谥“慎”。   皇九子,永瑜(1748年—1749年)。母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皇十子,永玥(1751年-1753年)幼殇。母舒妃叶赫那拉氏。   皇十一子,永瑆(1752-1823),母淑嘉皇贵妃,幼工书,道光三年三月三十,永瑆薨,年七十二,谥哲。子绵勤,袭亲王爵。   皇十二子,永璂(1752-1782),母孝继纯皇后。在生时仅被封贝勒,死后也没得到追封。乾隆五十一年薨,年34岁。嘉庆四年三月,追封贝勒。以成亲王子绵偲为后。   皇十三子,永璟,幼殇,未封。母孝继纯皇后。   皇十四子,永璐(1757-1760),幼殇,未封。母孝仪纯皇后。   皇十五子,永琰(1760-1820),即嘉庆帝。母为孝仪纯皇后。   皇十六子,永全,(1762—1765),幼殇,未封。母为孝仪纯皇后。   皇十七子,永璘(1766-1820),母孝仪纯皇后。和珅诛,没其宅赐永璘。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永璘晋庆亲王,三月十三日去世。谥曰僖。子六。
      公主
      皇长女(1728—1729),幼殇,未封。母孝贤皇后。    皇次女(1731),幼殇,未封。母哲悯皇贵妃。    皇三女(1731—1792),固伦和敬公主。母孝贤皇后。乾隆初年,封固伦和敬公主;乾隆十二年三月下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色布腾巴勒珠尔。本下嫁蒙古,帝准其留驻京师。乾隆五十七年六月二十八日卒,年六十二。子一,鄂勒哲特穆尔额尔克巴拜,乾隆帝亲自为外孙改的名,意为钢铁。   皇四女(1745—1767),和硕和嘉公主。母纯惠皇贵妃,乾隆二十五年正月封和硕和嘉公主;三月下嫁傅恒之子富察氏福隆安。乾隆三十二年九月初七日卒,年二十三。子一,丰绅济伦。   皇五女(1749—1755),幼殇未封。母继皇后。    皇六女(1751—1758),幼殇未封。母忻贵妃。
      张铁林版乾隆(18张)  皇七女(1756—1775),固伦和静公主。母孝仪纯皇后乾隆三十五年正月封固伦和静公主;七月,下嫁博尔济吉特氏拉旺多尔济。乾隆四十年(1775)正月初十日卒,年二十。   皇八女(1757—1767),幼殇未封。母忻贵妃。   皇九女(1758—1780),和硕和恪公主。母孝仪纯皇后,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封和硕和恪公主。三十七年八月嫁乌雅氏札兰泰。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十九卒,年二十三。女一。   皇十女(1775—1823),固伦和孝公主。母惇妃,乾隆帝最幼女,“素所钟爱,未嫁赐金机轿。""性刚毅,能弯刀弓,少尝男装随上狡猎,射鹿丽黾,上大喜,赏赐优厚。"乾隆五十四年下嫁和珅之子丰绅殷德。道光三年九月初十日卒,年四十九。子一,殇。过继一子福恩。
      编辑本段学者评价
      正面评价

      乾隆时期文物(3张)  当代学者张宏杰语(亦可作为对弘历生平的简要评述):   他的正面像当然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这个结论有五点有力证据。    第一,他是世界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王。    有人说,统治纪录的创造者应该归为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此人在位72年之久。然而众所周知,太阳王5岁登基,22岁才对统治国家产生兴趣。他的实际掌权时间不过50年。而从胤禛咽气那一分钟起,到自己咽气那一刻,弘历手握专制皇权64年,一天也没有与他人分享。    第二,他是世界上运气最好的君王之一。    其一,他一生身体健康,没有遇到大灾大病。其二,他在25岁的盛年继位,获得最高权力的过程非常顺利,毫无波折。其三,他在一个恰到好处的历史节点登上帝位。在此之前,两位伟大的皇帝—康熙和雍正七十多年的统治,已经给他打下了史上最好的统治基础。    第三,他是世界上统治成绩最辉煌的君王之一。    乾隆年间的清朝帝国,政治安定,没有任何人敢挑战满族皇权;经济繁荣,人口比以往数千年历史的最高点高出了近三倍。他远征回疆,一举拓土二万余里,帝国的疆域由此巩固。此时的清朝帝国气派恢宏,威震遐迩,环顾四周,悉为属国,“通译四方,举踵来王”。甚至以前从来和清朝没有交往的国家也纷纷遣使来朝,“以亘古不通中国之地,悉为我大清臣仆,稽之以牒,实为未有之盛事”。    第五,他是世界上最会享受的君王之一。     在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权势和最丰厚的财富的同时,他还拥有世界上最敏感的味蕾、最挑剔的眼睛和最精微的圆明园
      触觉。从文的方面来说,他兼具学者、诗人、艺术家气质,在诗词、曲赋、书法、绘画、音乐上都有很深的造诣。他还是古往今来搜罗最富的收藏家和鉴赏家。从武的方面来说,他继承了先祖们终生征战锻炼出来的良好身体素质和勇武精神,爱好骑马、射箭、围猎、冰嬉、摔跤,乐此不疲。他还是大清历史上最出名的旅行家之一,生性好动,被称为马上朝廷,六次南巡,四次东巡,还有无数次其他巡幸,领略了中华大地各处奇景。    除了统治的成功之外,他在许多方面也都很成功。    他是一个深情而专一的丈夫。他17岁与出身名门的富察氏(即孝贤皇后)结为夫妇,两人感情极好,伉俪情深,可谓举案齐眉,恩爱无比。皇后不幸于乾隆十三年去世后,他悲痛欲绝,追念终生,写下数百首悼亡之诗,其辞句感情真挚,令人动容,是他所有诗词中最见真情的上乘之作。    他是一个极为孝顺的儿子。戴逸先生在《乾隆帝及其时代》中说:“乾隆对他的母亲,感情深挚,发自天性。故礼敬有加,始终不渝。”他平时3天问安,5天侍膳,对母亲的生活起居,关心备至。皇太后逝世后一年之内,本来几乎每天都要写诗的他诗兴大减,作品寥寥。    还有一个身份也很有意思:他还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诗人,虽然诗作的质量不敢恭维。他一生作诗41863首,而《全唐诗》作者2200多位,一共才48000余首。他寿命89岁,折合成天是32000多天,除去童年,能用来写诗的不到30000天,平均每天写诗超过一首。世界第一,当之无愧。
      负面评价
      除了这些光辉的正面外,这个人的另一面也让人过目不忘:   第一,他是汉人历史上最大的专制者。他积六十余年努力,完成了汉人历史上最缜密、最完善、最牢固的专制统治,把皇权推到了顶点。他的乾纲独断,严重压抑了民众甚至官僚阶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深了汉人性格中的奴性和被动性,强化了同时也僵化了专制体制的坚不可摧,给以后的发展制造了巨大障碍.他蛮不讲理地利用专制权力,对社会进行了前所未有的严密控制,使所有人都不敢乱说乱动,消灭了任何不稳定的萌芽。在他眼中,皇帝、官员和百姓,是父亲、儿子和孙子的关系。“臣奉君,子遵父,妻从夫,不可倒置也。”不管父亲如何虐待儿子,儿子也不许有丝毫反抗。因此,臣民无论被贪官污吏如何压榨剥削,走投无路,也只能听天由命,不得“越级上访”。对于群众的聚众抗议,维护自己的权利,他总是视如大敌,一再强调要“严加处置”,甚至“不分首从,即行正法”;而对受百姓反对的官员,加以保护,“于官员应得处分,不即汲汲究治。独虑匪徒因此长奸,不可不防其渐也”。他曾打过一个著名的比方:州县之官,是百姓的父母,我则相当于百姓的祖父。子民动不动就告讦其父母,我怎么能听子民们的一面之词,听任他们挟制自己的父母官。就好比祖父虽然喜欢自己的孙子,也决不会糊涂到让他以自己为靠山去反抗自己的父母。所以,百姓动不动控告州县之官,这种刁风断不可长!    第二,他是汉人历史上最残忍、最疯狂的文字狱制造者。乾隆年间的文网之密,文祸之多,在汉人历史上空前绝后。64年间,大的文字狱就制造了130件。为了把一切反满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许多精神病患者在发病之际随手乱画几个不知所云的字,也会被乾隆定性为大逆不道,本人凌迟,亲人连坐,这样的文字狱居然多达21起。    第三,他是汉人历史上最阴鸷的文化毁灭者。乾隆皇帝借修书而禁书的阴谋实在比秦始皇还要严厉。他一生禁毁图书有记载者三千一百多种,十五万一千多部,而民间因惧祸而自行毁掉的书,更是不计其数。比起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乾隆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四,他固步自封,错过了了解西方世界的最佳机会。乾隆时期,一方面是中国史上最大的盛世,另一方面,也是清朝帝国被世界甩下的时期。欧洲这时建造出新式战舰,正是在乾隆皇帝自我陶醉之际,与清朝帝国擦肩而过,迅速超越。
      影视形象
      黄元申饰乾隆《清朝十三皇朝》   郑少秋饰乾隆《戏说乾隆1~2》   勾峰饰乾隆《梅花烙》   刘永饰乾隆《乾隆皇奇遇记》《乾隆下江南》《乾隆下扬州》《乾隆皇与三姑娘》《乾隆皇君臣斗智》   张铁林饰乾隆《还珠格格1~2》《铁齿铜牙纪晓岚1~4》《布衣天子》《铁将军阿贵》   狄龙饰乾隆《还珠格格3》
      于波饰演的乾隆(3张)  邱心志饰乾隆《新还珠格格》   朱泳腾饰乾隆《风流才子纪晓岚》   陈浩民饰乾隆《江南京华梦》   尊龙饰乾隆《乾隆与香妃》   许文广饰乾隆《皇宫宝贝》   袁弘饰乾隆《上书房》   李楠饰乾隆《南少林三十六房》   陈山聪饰乾隆《幕后大老爷》   贾致罡饰乾隆《雍正王朝》
      乾隆各版本影视形象(20张)  王文杰饰乾隆《后宫·甄嬛传》   陈旭饰乾隆《宫锁珠帘》   魏骏杰饰乾隆 《TVB1999雪山飞狐》、《御用闲人》   胡枫饰乾隆《铁嘴银牙》   张国立饰乾隆《少年嘉庆》《宰相刘罗锅》   古天乐饰乾隆《TVB1998乾隆大帝》   高明饰乾隆《嘉庆微服私访记》(又名《嘉庆君游台湾》)   寇振海饰乾隆《嘉庆君游台湾》   于波饰乾隆《李卫辞官》
      TVB1998《乾隆大帝》(古天乐饰乾隆)(13张)
      邱心志版乾隆(16张)
      编辑本段乾隆书法8年涨35倍
      清初及中期诸帝也多工诗文翰墨,其中,以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书法最好。康熙喜好明董其昌,乾隆尤爱赵孟钍椋诮苑滦В梢皇敝缙5谇宕酆笫榧抑校』实畚抟墒亲罹叽硇缘囊桓觥
      编辑本段大事年表
      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弘历即皇帝位(清代入关后的第四任皇帝,雍正帝第四子,公元1736-1795年在位。属兔,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卒于嘉庆四年正月初三,终年八十九岁,葬于河北裕陵(今河北省遵化市西北)。)   准噶尔遣使入觐,清厘僧道,定江南水利岁修章程,禁百工当官贴费   乾隆二年(1737年丁巳)命直隶试行区田法,仍设军机处,遣使封黎维祎为安南国王,减台湾“番饷”银   乾隆三年(1738年戊午)准噶尔使臣奉表至京,准民人置买公产旗地,加恤各省贫生,定八旗家奴开户例,皇太子永琏殇   乾隆四年(1739年己未)禁民越省进香,官修《明史》编成   乾隆五年(1740年庚申)重修《大清律例》成书   乾隆六年(1741年辛酉)乾隆帝初举木兰秋狝,徐元梦去世   乾隆七年(1742年壬戌)定拔贡十二年举行一次   乾隆八年(1743年癸亥)乾隆帝初次往盛京谒陵,纂修《医宗金鉴》告成   乾隆九年(1744年甲子)拨银兴修直隶水利,圆明三园建成   乾隆十年(1745年乙丑)大学士鄂尔泰去世,普免各省钱粮   乾隆十一年(1746年丙寅)查禁弘阳教,《九宫大成谱》编成   乾隆十二年(1747年丁卯)方贞观逝世,准旗人入民籍居外省,准福建商民赴台贩米,准民开垦福建沿海诸岛   乾隆十三年(1748年戊辰)皇后随驾东巡落水死,定军法从事律   乾隆十四年(1749年己巳)金川事平   乾隆十五年(1750年庚午)定旗员回避庄田例,西藏珠尔默特作乱   乾隆十六年(1751年辛未)第一次下江南,停止知县三年行取例   乾隆十七年(1752年壬申)马朝柱招军起义,温台县贫民抢米   乾隆十八年(1753年癸酉)清查南河亏空   乾隆十九年(1754年甲戌)阿睦尔撤纳兵败内附,小说家吴敬梓去世   乾隆二十年(1755年乙亥)清军征讨达瓦齐,阿睦尔撒纳逃归作乱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丙子)伊犁得而复失,定八旗驻防兵丁置产留养例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丁丑)第二次下江南,清军再定准噶尔,回部二和卓叛乱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戊寅)雅尔哈善得库车空城,黑水营围解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己卯)平定回疆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庚辰)乾隆帝第十五子,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清仁宗爱新觉罗·顒琰生授回疆诸伯克,移民实边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辛巳)密折奏报京员贤否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壬午)第三次下江南,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癸未)果亲王弘瞻被革爵,定州县官无故赴省参处例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甲申)驰禁蚕丝出洋,著名小说家曹雪芹去世   乾隆三十年(1765年乙酉)乾隆帝第四次南巡,定巡查与俄国疆界例,诗人画家郑燮去世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丙戌)普免各省漕粮,皇后那拉氏去世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丁亥)明瑞征缅破蛮结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戊子)明瑞败死小猛育,学者齐召南去世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己丑)傅恒征缅议和罢兵,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庚寅)再免全国地丁钱粮一次,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辛卯)渥巴锡回归入觐,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壬辰)桂林兵败墨垄沟,停五年编审造册制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癸巳)温福兵败木果木,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甲午)定聚众结盟罪例,波格尔拜会六世□□   乾隆四十年(1775年乙未)禁广西商民出口贸易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丙申)追谥明季殉难诸臣,清廷删销书籍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丁酉)民壮停止演习火枪,清廷恢复翻译科试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戊戌)追复多尔衮封爵,乾隆帝东巡盛京,乾隆帝宣谕内禅年限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己亥)命和珅在御前大臣上学习行走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庚子)乾隆帝第五次南巡,六世□□进京圆寂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辛丑)禁直省大吏设立管门家人收受门包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壬寅)清仁宗(嘉庆帝)次子,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成皇帝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诞生,给袁崇焕裔孙官职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癸卯)乾隆帝第四次东巡盛京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甲辰)乾隆帝第六次南巡,定绿营告休人员食俸例   乾隆五十年(1785年乙巳)乾隆帝登基五十年举行庆典活动,乾隆五十年灾害严重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丙午)增定武职官阶,台湾林爽文起义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丁未)准汉人娶蒙古妇女为妻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戊申)廓尔喀兴兵侵藏,复封黎维祁为安南国王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己酉)封阮兴平为安南国王,清政府在西藏设站定界,定立禁约回民章程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庚戌)海岛民居不得尽行焚毁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辛亥)回疆设立满文学校,廓尔喀侵据扎什伦布,清政府在西藏开炉铸钱
      乾隆画像(7张)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壬子)治仲巴呼图克图等罪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癸丑)颁布《钦定西藏章程》,允许将铁器等贩入新疆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甲寅)裁革两淮盐政衙六所有商人日费供应。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乙卯)宣立颙琰为皇太子,乾隆帝连续制裁贪官,弘历禅位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逝世
      编辑本段相关书籍
      《正说乾隆》-白新良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