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作者可怜啊。。话说偶也是打算德国留学的说,经常被一个想去法国留学的同学bs,因为德国出过纳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德国吃猪肉吃的很多。。。她不吃猪肉==)
有些历史问题不是回避它它就不存在的,日本算回避问题了吧?也不给韩国道歉,也不给中国道歉,基本上就被当作无视了。但是德国恰恰相反,经常的提起那一段历史,经常的去拍摄当时的电影,我很喜欢的《窃听风暴》和《拜见希特勒》就是说二战的。
德国人对二战的反思不了解的人是不会知道的,他们是很后悔很羞惭的,二战结束后的第一任总统就是从集中营里出来的,你说他会怎么做呢?连在街上扬个手臂都会被抓走,你说你打车,那也不行。
不要那么敏感的好像一提起什么问题就不得了一样,我们对□反思过吗?80后90后对□的了解基本上没有什么概念,如果不是我经常看现当代小说,我也根本不了解□的。一部作品是跟创作家的经历离不开的,无论作家还是艺术家。。
另外,现在在德国真的是不能提起“纳粹”两个字的,因为德国人都太痛悔那一段历史了,连以前国歌的第三段关于“强力意志”的歌词都被删掉了,希特勒当年写的书《我的奋斗》也都被销毁了,所以每当我想起世博会试开放的头三天,中国人去德国馆,因为德国人让他们排队,有的人排烦了直接骂他们“纳粹”,我就。。。第二天德国馆关掉了。。后来什么时候开放的我也不清楚。。
想说“纳粹”什么的,真的多了解了解历史才说话好吗?不只当时的历史,还有现在的历史。有很多德国老百姓也是不支持纳粹的,但是当时□□,他们不敢在公众场合说话,只是私下好友相聚的时候说,还有很多人也是身不由己被卷进来的。季羡林在《留德十年》(他在德国留学时经历了二战)谈到,德国人是个对政治不敏感的民族,无论二战在打的时候还是战败的时候,很多德国人对政治是很迟钝的,打波兰的时候没什么反应,战败了美国兵到处在德国走也没什么反应。
看一篇文章,能不能不要这么敏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