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五 ...

  •   五
      当门框上贴上白纸红边的春联时,新的一年开始了。
      叔父摄政王多尔衮雄心壮志,八旗上下士气高昂,挥军南下,所到之处有如摧枯拉朽一般,捷报频传。
      博果尔身为黄金家族的一员,自然为此欢欣鼓舞。但目前,他更关心宫里的另一桩喜事。
      顺治二年四月,以太宗第八女固伦公主下嫁科尔沁土谢图亲王巴达礼子巴雅斯护朗。
      当然,并不是博果尔对这位压根就没说过几句话的八姐有深厚的姐弟情谊,即便这位八姐是母后皇太后的幼女,正宗的嫡公主,博果尔也不会稍以颜色的。
      这桩婚事提醒了博果尔,他的亲姐姐,太宗第十一女,仅比八公主小不到两岁,也即将婚配了。
      前世他的姐姐哈宜舒,初封固伦公主,顺治四年嫁蒙古阿霸垓部博尔济吉特氏噶尔玛索诺木,顺治七年薨。
      前世姐姐与他关系一般,两人虽是同胞姐弟,但由于宫中规矩,仅比其他姐姐多见过几面,姐姐出嫁时他压根就没什么记忆,得到姐姐过世的消息时他虽也掉了几颗泪,但那泪更多是为了伤心的额娘。
      现在的姐弟感情可不比从前,好得很。只是入了关进了紫禁城后,姐姐住进了公主所,见面的次数锐减。额娘虽然也时常关心姐姐的生活起居,但相比较而言,额娘的重心还是放在他身上。
      博果尔不知道前世姐姐究竟是因何而死。姐姐嫁给了额娘的亲侄子,又是固伦公主之尊,按理来说应该不会受什么委屈,那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姐姐才会在十四岁的幼龄就夭折呢?
      不管是什么原因,博果尔都决定一定要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姐姐活下去。
      “额娘,八姐姐嫁了,什么叫嫁了?”
      “唔,嫁就是说姑娘长大了,要到别人家去生活了。”
      “哦,那姐姐也会嫁吗?”
      “当然。博果尔舍不得姐姐出嫁吗?”
      “唔,姐姐不要嫁,姐姐要和博果尔呆在一起。”
      “那可不行哦。那样姐姐可要成老姑娘了。”
      “姐姐不老,姐姐漂亮。”
      “漂亮姐姐就更要嫁人了。”
      “姐姐嫁哪里?像八姐姐一样嫁好远好远的地方吗?”
      “唉,是啊。”
      “那姐姐会好辛苦好辛苦的。”
      “唉哟,我们博果尔还知道辛苦啊。来,让额娘看看博果尔辛苦在哪里好不好!”
      博果尔被额娘的魔手胳肢得咯咯直笑。额娘,我在说一个很严肃的话题,好不好?!
      这次谈话也不算是无功而返,博果尔发现额娘开始关注起姐姐来。
      隔三差五,姐姐就会来咸安宫一趟,除了偶尔陪博果尔玩以外,大多数时间额娘在教姐姐管理部落调教下人后院阴私还有草原上的一些必要知识。
      院子里也竖上了箭靶子,额娘开始带着姐姐射箭。当然,博果尔也不会放过这个练习的好机会。
      马场也是个好去处,博果尔惊喜地发现,他的额娘骑术相当得好,姐姐也骑得像模像样,唯一令他遗憾的是,他只能呆在额娘的身前共骑一匹马,至于策马奔驰,唉,还是等踩得到马蹬时再打算吧。
      拥有健康的身体,加上手段了得,姐姐这一次应该会过得舒服一些吧。
      对了,到时,再给姐姐陪嫁上一个大夫和大量的药材,博果尔暗咬牙根,我就不信了,不能把姐姐的命抢过来。

      本来,按照常例,贵太妃的举动总是会引起两位皇太后的高度注意,可现在,她们压根就顾不上这边了。
      福临,大清国的顺治皇帝,被迫脱离了母亲的怀抱,住进了戒备森严的乾清宫去了。
      虽然没人知道具体原因,但有可靠消息证实,多尔衮和圣母皇太后会面后,面色铁青地把福临从大玉儿身边扛走了,至于他们之间是否起过争执,吵了些什么,那就只有他们两人自己才知道了。
      当然,多尔衮不会落人口实。他宣称,五月乾清宫修缮竣工,福临身为大清国的皇上,岂可长于妇人之手,理应入住乾清宫,开始接受为人君主的教育。
      道貌岸然的背后,却是一个宫中人人都清楚的事实,那就是自福临入住乾清宫那一日起,他已经整整一个多月没见过他的母亲。即使福临在乾清宫里哭哑了喊子,多尔衮也坚持不让顺治与大玉儿见面,就连他素来敬重的母后皇太后想探望福临,也在门口就碰了钉子,被挡了回去。在这事上,圣母皇太后表现得十分坚忍,她可从来没有往乾清宫方向走过半步。
      对此,贵太妃娜木钟也对这位皇太后的忍耐感到由衷的佩服,更是多提防了几分。
      两位皇太后在后廷感受到了多尔衮的嚣张气焰,前朝多尔衮的两道命令也让汉人群情激奋,尤其是在南方,更是惹来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反抗。
      六月十五日,多尔衮颁发“剃发令”,规定:“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其执行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在发布剃发令的同时,七月九日,还颁布了“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此举引起轩然大波,京畿重地纠纷迭起,怨声载道。
      虽多位官员进行劝说,多尔衮却一意孤行,而豫亲王多铎支持他兄长,在嘉定对不愿剃发易服都进行了三次大屠杀,史称“嘉定三屠”。
      博果尔对剃发易服令当然不会有异议,只是觉得有点操之过急,事缓则圆,十四叔这次是太过冒进了。当然,这些事如今都离他很遥远,他此刻的关注焦点是姐姐。
      两位皇太后则急了,有个形容词叫“热锅上的蚂蚁”,正好形容她们此刻的心情。
      事情还不止如此,火上烧油的消息传来,诸多亲贵大臣聚集到摄政王府,正竭力撺掇着多尔衮自立为帝。
      这下连智谋过人的圣母皇太后也坐不住民,她想找个人商议一番,她现在就算想传个消息出去也是难事,身边多了许多眼睛和耳朵。好在,她的姑姑还能来看她。
      当然,两宫皇太后的身边都有人监视,她们想说些什么,也只能借着在御花园赏金鱼商量一下对策。
      “玉儿,你和多尔衮怎么闹成了如今这样?你们从小到大的情分也不管用吗?”
      “情分在权利面前实在是不堪一击啊。”
      “原来他是在和你赌气啊。要不,我来说说他,我就不信这多尔衮会张狂到连我的话都不听了。”
      “姑姑,他还是很敬重您的,只是万一事情闹大了,他身边的那伙人借机挑拨,说成是太后干政就不好了。”
      “那可如何是好?难道只有忍吗?”
      “姑姑,我见不到福临还只是小节,可万一多尔衮被人说动了心,作出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可就晚了。”
      “不会吧,当初豪格可是逼着多尔衮当众对天盟过誓的。”
      “不得不防啊。”
      “听玉儿的意思,是有了苗头呢?”
      “正是,如今上蹿下跳得厉害的正是代善大哥家的硕托与阿达礼。”
      “这代善难道也插手了?他这一儿一孙居然作出这种事来,可恶!玉儿,如今可还有人能遏制一下多尔衮的势头?”
      “姑姑,豪格可一直是多尔衮的夙敌。只是我如今被看得紧,动弹不得。”
      “我知道了。你放心吧,很快就会有好消息的。”

      不久,豪格就得了消息,径直把事情捅到了代善面前,想趁机威胁多尔衮。
      代善不愿相信,遂写信给多尔衮相询此事,却反而得了多尔衮的准信,还愕然得知其中居然还有他的儿孙参与其中。
      为应付豪格的咄咄逼人,代善逼不得已只好把事情对两位皇太后直言相告。
      身在宫中的大玉儿也没闲着,她开始改变策略,对多尔衮软言相对,好歹卸了他的一点戒备。更放下身段,以一国圣母皇太后之尊贵,跪地求代善大义灭亲,以消融如今一触即发的局面,保全大清朝的基业,同时也保全摄政王多尔衮。
      代善为顾全大局,沉痛答应。
      次日,多尔衮被逼无奈,主动举发了挑拔他自力为帝的人。
      代善当朝亲自处理了劣子劣孙,杀了硕托与阿达礼,让事情有个交待,也让多尔衮打消称帝念头。
      多尔衮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深觉自己对不起如今病倒在床的代善大哥,他虽领了代善的维护之情,但却不打算就此罢手。
      多尔衮明知,代善痛杀子孙,背后都是豪格所为,恨得直咬牙切齿,虽暂且无可奈何,无法亲自处置豪格,却也订下了借刀杀人之计。
      顺治三年正月,以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率师西征遍地烟障的四川,攻打兵强马壮的张献忠。
      而多尔衮的一兄一弟,英亲王阿济格去追击奄奄一息的李自成,豫亲王多铎则去处置乱作一团的江南小朝廷。
      面对这种摆在明面上的不公,赤-裸裸的借刀杀人之计,豪格虽明知是多尔衮推他入火坑,却不得不接下这烫手的山芋,立誓打下四川后,再来跟多尔衮算总账。

      前朝的这一团热闹在博果尔的记忆中是没有的,当年的他怎么会去关注这些离他很遥远的事?
      如今跟在额娘身边的博果尔有幸听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暗自叹服,如今的圣母皇太后,后来的孝庄太皇太后,可真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女人,她只稍微挑拔了一下,就解了她的僵局,还把多尔衮的怒火全引到豪格身上去了。虽然她还是不能接近福临,但另一位皇太后却可以去照顾顺治了,她也算达成了心愿。
      如此机智过人,心思冷静的女人站在福临身后,也难怪多尔衮到死都不能取福临而代之。可笑的是他的皇帝哥哥,日后会为了一个女人与他含辛茹苦的皇额娘闹得不可开交。
      博果尔虽然对孝庄皇太后也有恨意,但他同时也无比佩服她。尤其是在他见过另一位大清国至高无上的皇太后慈禧后,他更是觉得眼前的这一位可要顺眼得多,至少这位教养出来的孙子让大清国强盛起来,而那一位却把大清国彻底地拖入深渊,最后还断送了大清江山。
      回来已有两年多了,博果尔也好好考虑了自己今后的路。
      博果尔深知,即使是他在紫禁城里呆了整整三百年,看了前后十位大清皇帝的作为,他也不觉得自己有朝一日坐上宝座后,能挑起大清国的千斤重担。
      自己肚子里有多少货,博果尔还是清楚的。就算多了三百年的经历,博果尔依然对汉学没什么兴趣,他喜欢的依然是舞刀弄棒,策马驰骋。
      三百年人事变迁,除了一些让他印象深刻的大事,其他的他也并没有记在心上。他记忆稍深的是后面那几十年里,大清灭亡时他的悲愤。
      何况,大清的皇帝并不是那么好当的。就算是英明神武的康熙,也不得不经历众多磨难,这些磨难不仅仅来自敌人的攻击,还有臣子的欺瞒,儿女的背叛,更不用说后宫的算计更是防不胜防。
      博果尔觉得,自己在这来之不易的新生命中,还是脚踏实地,好好努力,争取凭自己的功勋取得亲王之位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至于当皇帝,那是一个遥不可及不切实际的梦而已。
      况且,宫里这一位无比强悍的太后,是绝对不可能让皇位旁落的。
note作者有话说
第6章 五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