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细水长流写小说——小说《宫女夜话》总结 ...

  •   决定开笔的那天是2012年2月2日,不是特意选定的日期,如今回头来看,却还真是喜感无穷,竟也有一种冥冥的感觉,女人的直觉,“二”的有趣!

      《宫女夜话》算是自己真正意义上的一篇小说。在此之前,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戏说乾隆》的续写,想来也是很久远的事情了,大约是在2005年的时候吧。初中毕业,去了一趟苏杭,江南的烟雨迷蒙,激发了自己心底莫名的情愫,在回程的火车上,对人情世故尚无半点认知的我,映着一棵棵梧桐树影的斑驳,奋笔疾书一蹴而就,一篇名曰《莲子•心语》的“处女作”就这样“衔字而生”——当然有很多问题!而当时的自己,却很兴奋异常——很多人写自己最难忘的事时,都会写到第一次做某事的经历。那种对未知事情挑战成功的新奇与成就,是之后再重复多少遍也不能替代的呵!

      但当时毕竟年龄小,社会阅历浅,写之前又不懂得列提纲、排情节,由着自己的性子信马由缰的“瞎编”,很快写到中间就没词了,草草的结了尾。发到网上,读者“芝迷”们的评价是:“立意角度好,描写上也没有问题,只是情节尚未铺陈开来,就已经结束,甚为可惜!”从那以后,就甚少写小说。再后来整理文章的时候,竟发现,不算这部“处女作”,初中到大学三年级前,写得小说只有短短的三部,真可谓是屈指可数!其中的两部(《情锁》和《爱之粥、情之灯》)都是因为专业作业,虽然有一篇还上了报,但如今看来,敷衍之情,溢于言表,自己真心的不喜欢;另一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为什么而写,不明!(极有可能是在家人“逼迫”下而为之的)家人都说好,自己却也不喜欢(具体原因,说不上来,不走心,算不算?)。除此之外,还有两篇剧本,一篇是根据电视报上的一个故事改编,故事不是自己的,而且因为没有舞台经验,场景设置想当然且异常混乱!至今,对于那篇剧本自己都不忍卒读;另一剧本《招聘》,亦是应专业汇报而写,只单这篇,我心中还略微满意,为了它也费了不少心思,演出效果也很成功,只是其中的台词大部分来自电视剧,连创意也是从电视剧中“度的窍”(想的桥段),自己所做的工作,只不过是根据我们现实的场景,调度了部分情节而已。

      当年,一直惧怕写小说的原因,如今总结出来有二:一是担心情节铺陈不开,往往写到一半就把自己写“死”,吐不出情节来,只有“弃坑”或是草草结尾。二是,阅历太少,不会塑造人物,只略微熟知主角大体的音容相貌,而无法顾及到其他人(特别是年长人)的神态、话语与心态:很难写出什么样的人该说什么样的话!只因此两点,从高中毕业到大学三年级之间,无论家人多少次的“威逼利诱”,我都以“不到时候”为由,拒绝再写小说,而是一味执着的写着自己的散文,心安理得的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感悟生活。

      直到2012年的2月2日,离我的大学毕业,还有4个月的时间。由于之前写了大量的散文,也将身边的生活和不断成长的心路历程,几乎给记录了个遍,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中丰富的生活体验,也使得自己的阅历不断的加码——这四年也确实的感悟了不少。散文写得有些烦而腻了,心中就酝酿着要不要写篇小说玩玩。(最初的心态真得是玩,是很不负责任的!真得是想着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和当年一样,不行就弃坑)。因为那时一直在看《甄嬛传》,之前又有《金枝欲孽》、《孝庄秘史》等历史剧垫底,从小又受到了《新白娘子传奇》、《戏说乾隆》、《还珠格格》等剧的熏陶和启蒙,莫名的对古典雅致的情怀很有感触和牵绊。且又因最近几年,由于自己专业的原因,一直都有写评论,因此知道时下最热的电视剧门类,当属“宫斗剧”:鼻祖《金枝欲孽》现代气息太重,没有老北京的味道;《宫》、《步步惊心》等古装穿越偶像剧不是太扯,就是毫无美感可言:都是不甚满意的,直到《甄嬛传》的出现,才让自己大开眼界:原来宫斗剧也可以拍得如此原汁原味!自己由此也就动了心思。

      说到立意上,自己一直都是对小人物情有独钟。纵观以前和现在的古代小说、古装剧,基本都是以郎才女貌、才子佳人的情感生活为描述对象,以丫鬟、小厮、太监、宫女为主角的类型,是少之又少。在封建时代,如果说女人是历史的弃儿,那么这些服侍主子的奴才便连弃儿都称不上,顶多是给主人陪葬的一副骨架,一颗沙粒罢了。若说历史很少书写女人,在女人的身上一定有很多故事的话,那么在这些奴才的身上,也少不了妙趣横生的佳话。要不然《西厢记》中不会有红娘,《白蛇传》中不会有小青,而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也不会塑造出那么多生机盎然的丫鬟形象——虽然他们的着墨并不多。而且每一个读者都是大千世界中的一员,我们几乎都不是什么显赫人物,小人物的奋斗史,是一个故事性极强的话题,无论小说还是荧屏,读者和观众都很认同——看着他们,也很容易就联想到了自己。TVB以李莲英为主角的电视剧《大太监》尚未播出,自己写一个宫女为主角的小说,看似也很合情合理。(写到后来才想起,其实大陆也曾拍过一个以宫女为题材的电视剧,著名的电视剧《日落紫禁城》,是以一个在慈禧前踢毽宫女的视角,来看整个王朝的没落,立意很好,演的也很好,但是由于时代的限制,服化道,礼仪指导,台词方面都不是很完美,如今看来,竟也十分可惜。)

      决定开笔的前一天夜里,竟有些难眠。自己已不再是小孩,经年累积的文学素养清楚的告诉我:再短的小说也跟散文不一样,它得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故事性),这三者是相互围绕,相互包含的关系,无论哪一点上写漏了,等到中间时,都可能进展不下去。而且一部受欢迎的网络小说的特性就是,情节设置铺排的绵延千里,伏笔草蛇灰线,有头有尾,有始有终,这样才能吸引网友不断追看下去。网络小说的卖点,不是短,而是长。典型人物是通过一个个事件来塑造的,如何精心编写好,每个人物遇到的每件事,使它既贴近大环境,又贴近人物性格本身,我个人认为,是写网络小说最难的一件事。

      这次开笔前,我决定不再儿戏,尝试着开始列“写作提纲”——这并非一件易事,自己的体验与学校里老师所讲的模式化方式完全的不同。而如今写完上卷后再回头来开,我对提纲的体验是“既爱又恨”。“爱”的是,一部构思详尽的提纲,对于一部十几万字甚至是几十万字的长篇网络小说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对人物的塑造方面尤为有利。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长篇巨制《红楼梦》,里面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0多个,且每一个人物都能做到性格分明、活灵活现,若不是作者在开篇之前就做了充足的准备,断不会做到使得每一个人物都能有始有终。而“恨”的则是,自己起初确实对提纲重视不足,由于我此前一直在写散文,喜欢一气呵成的感觉,所以起初并没有意识到提纲的重要性,只是能把自己想到的主要人物的性格、发展、最终的结局,还有与他们相关联的几个人际关系网,大体地理顺了一遍。谁承想,写小说是个“时间”的活计,最忌“一气呵成”!要经年累月的慢慢磨。我当时就犯了一个想当然的错误,觉着很多情节不是一天就能想出来的,大体框架有了,往里面塞“肉”,还不容易吗?那时,还是想着边想边写。实践证明,这种想法,在开写之初是奏效的,对行文并无大的影响。直到情节开始大规模展开后,(主角接触的人物多起来的时候)就开始应接不暇。因为很多的人物,都是根据现下构思的情节,重新创造出来的,由于囿于情节,他们的性格、设置,都不具有确定性和鲜明性,而且有时因为要埋伏笔,于是构思着想让某个人物先出现,之后突然消失,再在一些章节在慢慢出现这样的路数走,但由于提纲罗列的不充足,灵感惊现后又不知及时把这些人物给补充进提纲里,由此导致某些人物错误的人际关系网,甚至是前后名字不一致的情况屡屡出现,当自己再回头阅读的时候,都有些啼笑皆非了 !(幸亏这个问题发现的早,此后边写边整理提纲,才减弱了首尾不一的尴尬)。前期提纲撰写的不充分,会给今后的很多事情上带来麻烦,可以说是后患无穷。因此,一定要重视前期提纲的撰写,要把它当成一篇短篇小说来写!

      其次,我还要感谢之前写的那些百八十篇的散文——并不是没有用的。它们在想情节,排桥段的时候,帮了我很大的忙。其实,以前不想写小说的最大的原因,便是害怕自己想不出故事情节。可这次,几乎就没有费什么事,虽然很多情节还是有些幼稚且二,但最起码是符合环境且较为符合人物性格的。我想是散文帮了我。散文,就是在记录生活,评议生活,感悟生活;而小说,只不过是将生活的事件提炼出来,要么纪实,要么夸大,要么变形地揉进到作者所塑造人物角色的生命轨迹中,通过人物的言语,说出作者对生活、对时代的看法与感悟。而我的每一篇散文,无疑是在无形中帮自己积累了很多真实的素材案例——生命就是如此的奇妙,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给我们惊喜!日常中的看书积累准备,对写作来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可能有些是不经意而为之,可灵感女神一旦光顾,却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喜悦。季羡林老先生也说过,“无水不尿”的道理,再科幻、再架空的小说,也是要以现实、以历史为根基,否则只能是空中楼阁。套用郑晓龙的一句话:“无论怎么斗,你得接地气!”

      网络小说跟传统小说来讲,还有一个令人兴奋的点。就是它不是闭门造车的写两三个月之后,只有当小说出版后才能看到读者的反应。由于网络的共享和即时,作为作者,只要将小说贴到网上,就能立即得到读者的反馈。喜欢与不喜欢,都隐藏在他们的评论中。这对一名作家,尤其是一名新晋作家来说,是非常令人兴奋的。网友的“催更”,是促进自己继续“码”下去得动力;网友实时提出的建议与意见,能使作者知道读者想要什么,避免作者钻自己的“牛角尖”,令其在揣度情节时更加从容有度。虽说,小说是个人的创作,但是我却认为,倘若略微考虑一点商业元素在内的话,读者的意见也很重要,适度的听取,是非常的有益的。

      在这次小说的撰写过程中,人物的对话方面,有了很大进步。由于开写之初,就决定要尊重历史,尽量做到原汁原味,所以在对话中有意的加入了“北京话”方言和很多雅致的诗词。起初,并没有很大的把握,只是想着尝试一下,看行不行。自己也没能想到,用起来竟是这样的得心应手,出来的效果也是好得出奇。大约是自己喜欢《红楼梦》的缘故吧,再加上自己对有“北京口儿”的电视剧,也是较为关注,所以是习惯而为之。只是在揣摩长者心态的时候,还是有点力不从心。自己在塑造兰儿等一系列宫女与太监之间的对话时毫无障碍,但一旦涉及到皇后、乾隆,尤其是娴妃、太后等这些年长的妃嫔之时,无论是重点神态的捕捉与传达,还是话语间的精准,就显得很力不从心。因此,日后,还要不断重温《金枝欲孽》和《甄嬛传》,还有学习流潋紫等人的书籍,多读其他人的小说,要着重研究其中各方角色台词间的奥妙,要做到既要精准到位,又要你来我往,还要符合角色的性格特征。

      第一篇小说的总结,就要告一段落了。这大约也就算是个中期总结吧,因为这只是上卷。等着毕业之后,回去继续开下卷,我的目标就是,除非真的是没有情节可写了,否则,还是会继续写下去!还因为看到有些网友说,不喜欢以第一人称“我”为主的撰写方式(最初这方面确实没想过,只感觉这种写法带入感强,对于新晋写手好把握一点,写长了却真的发现,这种方式实在不太客观,对于塑造人物过于主观化,在情节调度上,也或多或少有所顾忌,造成一些麻烦),因此也想过再开一个现代青春轻松题材的“坑”,尝试着用第三人称来写,也算是对自己再设置一个小小的挑战吧!人在现实中不能靠想象与梦幻,但小说里可以。

      现在开始,逐渐不再畏惧小说,竟有点爱上了小说。虽然创作的时间着实有些长,而且见效也有些慢,不如散文来的立竿见影,自己的经验也尚浅,但我却真心爱上了这种细水长流的感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