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人生哲学 ...

  •   安和拿完成绩单已经将近下午五点,还有另外四五个同学没有来领。班主任一边打电话问情况,一边示意她先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

      安和表面上不动声色的拖过一把椅子,规规矩矩的坐好,惦记完还没跟林亦说让他先回去,心里一个劲儿的在琢磨:都要分道扬镳了,道不同不相为谋,谈什么呢?

      事实证明,谈的就是分道扬镳的事情。谈话用的是以极其常见的开场,不快不慢的节奏,问了前一段的学习情况,却不提其他。安和不明白他的意思,又觉得也许根本就没什么主题,于是都老老实实的回答了。

      最后,老师说,我一直以为你会选理科的。

      最后的决定是安和在经过长长地思考之后得出的。其实她的政史地不是特别突出,按照段小美的“紧跟多数”理论,这实在不是一招上策。可她还是选了,因为对自己能在文科上走多远有一份莫名的期待。打小学时就从表姐那里第一次知道分科的事,发现身边的孩子几乎都是以理科为主,安和从来不喜欢问为什么,却很纯粹的想,大家都去,人太挤了,还是另外一边好一点。这个后来安和慢慢长大,学习也忙了起来,这个想法几乎没有被触及过,可直到真的面临了这个分岔路,才发现自己没有忘记。

      这样小小的念头和理由。

      她没有跟任何人说起过自己心里那个弱弱的小声音,主要原因是自己也解释不了。所以此刻她依旧不能说出口,只是笑了笑。装腼腆还是很拿手的。

      王老师见安和不说话,也笑笑说:“你这孩子,看着老实,其实性子很浮,学习上从没下过全力。别以为老师没有说过你,就是真不知道。数学老师和我说过多少次,你上课看漫画,她视力好着呢,隔着讲台都能看到你书上的人影。”也许是因为以后再也不会教安和了,明明该是严厉的口吻说出的话,却多了几分长辈的温和,顿了顿又说,“其实看看没什么不好,我女儿比你小三岁,也是每天吵着要学画画,用颜料把家里涂得像喷了彩色油漆似的。我虽说不是老古董,可毕竟跟你们有代沟。知道你们喜欢自由,所以不想约束太多,你们想做什么,最重要的是总要有个自己的目标。自己的选择,就要好好坚持,不要忘了自己的初衷。”

      安和一向以井水不犯河水规范自身行为,从来没有费心考虑过自己在老师眼中的印象。成绩不差也不拔尖,课上不提问,遇到难题从不问老师,想不通的也不多费脑子索性告诉自己记下来就好,行为不违规,平时偷偷的写点东西、看课外书也从来没有被抓到过。这样的学生,应该是,可现在被这样的口吻慢慢说出自己一直以来的表现,需要改正的地方,自己未来的路,莫名的有些感动。

      安和的父母都是很随性的人,对她向来只灌输方针与原则,让她自己判断怎么做,甚至连大方向都不加约束,安和想,原来有一种家长是可以在看起来严厉,却无时无刻不在一旁认真的注视着,又用慈祥又幸福的口吻谈起自己的孩子,这样的用心良苦啊。

      又有一个学生进来的时候,安和起身离开。临走,老师给了她一张奖状,上次参加数学竞赛时的。过去好几个月的事了,现在才发下来。

      等到走出办公室,才打开奖状看了一眼,类似于纪念奖,模板的句子,还不如一瓶饮料,至少还有个谢谢惠顾。看样子是当初没有认真对待的结果。当初班里要选三个人,数学老师和班主任意见相左,最后班主任定的是她,因为觉得她的冲劲儿更大,也许在考场的状态会更好。结果却是这样。

      安和后悔了起来,她不怕苦,可就是特别怕让人失望。孤军奋战比起身后背负沉甸甸的责任,更让人难以接受。

      更何况这是她最后一次参加比赛了。

      安和本来没想哭的,心里告诉自己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谁还没有个失手的时候不是?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好运就等在前面,自己好好努力就是了。走到自行车边一摸裤兜,才发现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把车钥匙给弄丢了。平时看起来不大的校园,显得格外的空旷,像是从这边喊一声那边都听不到。天色渐渐转暗,安和循着自己来的路往回走找钥匙,越走越委屈,最后看四下无人索性蹲在地上,抬头望着天边的云彩,从上往下,由蓝到橙到红,层层叠着,绚丽无比。不多久,低下头,眼泪啪嗒掉了下来,砸在一片草叶上,叶子颤了颤。

      直到有人在她面前蹲了下来。

      安和第一反应是林亦怎么还没回去,自己这个样子被他看到了会不会不利于报恩大业,回又一想反正自己更狼狈的时候他都见过了,在乎个什么劲儿啊。说不定自己往头上浇一盆水下来他刚好能想起自己了呢。

      有个人这么看着,悲伤的情绪倒是慢慢消散了。

      安和想要是他开口劝一句,别管多俗气的话,自己就停住不哭了。甚至词自己都给他想好了——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多向前看,说不定明天你想起来觉得这都不算什么了,苏格拉底都说了,生命就是一条长河嘛。多百搭啊,不管遇到的究竟是什么事都能往下顺。可他怎么还不开口还不开口呢?这么想着就不自觉抽空抬头看了他一眼。

      林亦从递了手绢过来之后就不做声,两人离得很近,就算安和没有看他,也能感受到他的视线静静的笼在自己。眼神向以往一样淡淡的,清澈见底。这会儿见安和终于给了他一个正脸,却抬头看了看,然后用及其平静的语气说:“天色还早。要不……再哭会儿?”

      安和被噎的顿了一下,一时间不知该作何反应,思考之后觉得虽然跟自己想象的话不太一样,也算是一种安慰形式吧。于是从善如流的用手背擦了擦眼泪:“哦,不用了,哭得有点渴。我妈妈快下班了,我要回去做饭。”然后看了看自己手里抓着的手绢,递回去,“不用洗洗还了,我刚没用。”

      “你会做饭?”林亦没有去接手帕,表情有些疑惑,疑惑中还透着几分不相信。

      安和更疑惑,心想怎么了虽然我确实不会做饭只是找个借口随口那么一说可这都是细枝末节是小事怎么值得你困扰成这样呢?

      “哦,没什么。”林亦反应过来,笑了笑,“我是说挺好。走吧,回家。”

      他对安和说,回家。在重遇之后的第三次。

      不是“走吧”,也不是“一起”。

      安和其实一直是个内心比较固执的姑娘。有些事情可以装作不在意,却从没放下过自己的坚持。就算之前没有遇到过,林亦也完全符合她挑选朋友的标准。当他这样看着你,好像所有的委屈都不算什么了。

      平时的经验告诉我们,有些东西,在想象中期待的久了,等真的到了眼前,就会有很大的落差感感。但对现在的安和来说,却成了一个相反的过程。

      林亦该是什么样子,安和不是没有想象过,甚至可以说认真构想过各个版本。因为最开始的接触,林亦跟他说的话不超过十句,这里头还包括一个冷笑话,而要凭着这些了解一个人显然是不够的。可现在,即使中间隔了近两年世界和重重模糊的印象,安和觉得莫名的契合,这就是他,没有哪一个版本比现在更适合他。总之连安和都没有搞清楚到底过程,甚至是怎样的,她和林亦就像许多种朋友一样,以一种神奇的速度熟悉了起该来。

      后来的某一天,安和终于想起问一问过林亦怎么发现她是几班的。林亦想了想答:“你送伞时给我写的纸上,明明白白写着呢。”

      安和猛然回忆起自己在那个旧笔记本上试过钢笔,大概是当初没有看背面,把自己的大名就这么送出去了。遂谦虚又羞愧的低下了头,真是细节决定成败啊。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8章 人生哲学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