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1、【31】子衿 ...
-
皇上已经十五日未上朝了。
朝中一片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人心惶惶。
朝中呆的有些年头的都知道,皇上定是又在沐霖宫打发相思,却无人敢提,揣着心惶惶不得终日。
第十六日,蒲多二王子反其道而行之,云泯暂歇,反绕道曲城,破竹之势般取下城池,所谓“拼死顽抗”也不过大半个日头罢了。
第十七日,众大臣联名上书,请求皇上早朝议事,指天画地,老泪纵横。
十八十九日两封诏书连下将鸿钧将军调往曲城前线,云泯却迟迟没有动静。
日头尚好,十一王爷一心泼墨,神色未动。
黄孟阙却坐立难安。显然,战事一发,寻亲,便是难上加难。但他此番焦躁却为的不是这事。
“王爷,我曾说国仇家恨于我无关,可没想到如今面对如此事实,我实在是……皇上若真有心保曲城,定会派李赟去抗敌,何苦巴巴地等一个文臣?王爷,我们……我们动手吧!”
“梅盛,你可知沐霖宫之事?”
“王爷?”定了定心绪,黄孟阙惊觉失言,连忙正色道:“不知。”
“那沈凌,与你颇有渊源。”十一王爷说完,便放下手中毛笔,歪头思索起来。
气氛尴尬地凝固着。
“不知王爷所指何事?”黄孟阙本就心急如焚,如今看十一王爷顾左右而,更是不痛快。只得先打破沉默问道。
“你爷爷当日离京,便是为了当时的丞相沈凌。当时,皇上还算是个勤政的皇帝。梅盛啊,你熟读诗词,可知‘情’为何物?”
“王爷,孟阙不知。不仅不知,还不想知。我认为,您如此隐忍多年,招贤纳士,并非是和他们讲故事的。”
“梅盛莫急,好戏才刚开始。”十一王爷看着黄孟阙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颇觉好笑,便不打算再戏弄他。“等绵城投降了,我们便出手。”
“绵城太守卢宏不是会投降之人!”
“黄中丞从前是个大夫。”
黄孟阙不语。
“皇上本勤政,加之十九岁便入朝为官的沈凌大人勤勉好学,为人刚正,主张亦与皇上不谋而合,在两人的努力下,推新政,捍海志,修堤坝,结同盟。江河上下一排蒸蒸日上。皇上对他,亦是欢喜得很。”
“可沈凌工作勤勉有余,做人却过于刚正,他发现朝中各种军政大事,一半为皇上所控,一半实权却在太后手中,而且,听说这年冬至那天,太后要让皇上同百官一起,在前殿给她叩头庆寿。沈凌认为,家礼与国礼,不能混淆,损害君主尊严的事,应予制止。他奏上章疏,批评这一计划。并再上一章,请太后撤帘罢政,将大权交还皇上。朝廷对此默不作答,却降下诏令,贬沈凌寓京,调任禹州通判。三年之后,太后死去。皇上再把沈凌召回京师,派做右司谏。有了言官的身份,他上书言事更无所畏惧,但由于刚正不阿,朝中便不是盟友,也不敢轻易指责沈凌。”
“皇上依旧很爱惜他,但沈凌却不再同样对待皇上了。便是皇上体恤他工作劳累留宿宫中,沈凌也是推辞得多。你道是为什么?”十一王爷问道。
“皇上那样对他,自是寒心。”
“还有一个原因,便是你爷爷。”
“当是我爷爷还是太医。”
“沈凌身体非常不好,便是后来而立之年当了丞相,也只是比往日更加劳累。黄太医便成了沈相家的常客。后来,更是成了半个沈家人。我想,这样说,你应该明白了吧?”
黄孟阙闻及,不禁脸上微微发烫,只好强作了个自然表情,答道:“稍稍能明白。”
“皇上自是不放过他两人,后来,也就是约莫十年前,竟因爱生恨,给当时身体已每况愈下的沈相,下了药。沈相这才变成了一个不生不死之人。”
“皇上好狠的心。”
“让一个医术精湛之人救不了自己最心爱的人。”十一王爷叹道,“大哥从小就爱挑软柿子捏。”
“我被爷爷捡到,原来是他正准备离京的那一天。我猜测得可对?”
“是,朝中传闻,黄太医领着个不知谁家的孩子,毅然离京。那孩子,便就是你吧。这一生姻缘劫错,到头来你却又回到了这里。”
“所以我爷爷即使在五木村,也守着那样的一个炼丹炉。天天守着,你从没见过那是怎么样的执着,我甚至觉得,他捡了我,就是为了让我陪他一起炼药的……王爷,你怎么现在才告诉我。”黄孟阙一时感慨,竟泪流满面。
“只是想要告诉你,好戏才刚开始呢。”
“是啊。”黄孟阙突然失笑道。“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