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死小孩这件事,古人的态度可能并不像现在那么严重。
像我妈小时候说过,有一种神叫“席广平”(音译,我不知道怎么写),会投胎到那种照理应该要绝嗣的善良家庭,让父母开心几年,然后再以夭折的方式离开。
而像《红楼梦》《金玉缘》之类的书里也说过类似于“XX下凡历劫,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泪,我们弘暾也是十九年,难道十九年死的都是神仙历劫?)这样的话。
可见不管是平实人家,还是高门大户,对于小孩夭折都有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的--比西方关于上天堂之类的安慰实惠多了。
而康熙在孝懿皇后生的那个格格夭折的报丧折子上写有朱批说:因系尚未满月之乳儿,朕并无思恋之处。朕在此亦不露声色,不令人知道。
所以,不管感情上如何,道理上来讲,幼殇这件事父母是不需要,甚至不应该伤心的。
那前面写老十的那个小孩大概是几天就死掉了,但十的性情是不会管道理上应不应该,而且,不管父亲的感觉如何,母亲一定很伤心,尤其是这个小孩不但有关感情,还有关地位--一般第一个孩子的母亲往往是通房丫头,有生育的和没生育的差很多,而十确实满在乎这个郭络罗氏的。
而弘晖是嫡长,不管雍正和孝敬的感情是好是坏,古人的宗法制度,父亲对于嫡长子的期待和对庶子是不一样的,庶子更多的成份其实是“哄”父母,而并不事关家庭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