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独白
    这篇评论本是昨晚写的,写到一半实在太困了,就拖到了今天。刚看到作者已在回复中交代了创作背景、原因,我再唠唠叨叨地说一遍其实没有必要,但觉得自己作为一个跟文中人物差不多年纪的80后,借此机会剖析一下自己也是好的。
    看了本章节的评论,有留言谈到不能理解文中911之后所有人特别高兴的情节,还有人可能感到疑惑,面对911的惨烈,那么多人死去,怎么能那么高兴呢。911发生那年我正值高三,记得那段时间所有人脸上都是兴奋的笑,像打了鸡血。我是事件第二天,即北京时间9.12日早上知道的,乍听到这个消息还不敢相信,大家都说可能是好莱坞在拍大片呢吧。放学去买当日报纸,走遍学校周围,都已抢购一空。所在学校寄宿为主,同学几乎都住校,手机很少,就算有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无图无真相”的那种),看电视的机会不多,消息闭塞,起初是不相信,终于确认消息相信了,都带着幸灾乐祸的笑,后来在电视上看到无法逃生的人直接从几十层的高处往下跳,我当时虽然不大能理解这个行为,但开始觉得难过。
    这一事件中,我的心理历程:不敢相信——相信后的幸灾乐祸——兴奋中混杂着难过,就像我上文所说当时信息的传播没有当今的迅速快捷(这一点作者也提到),先要辨别一个口头信息的真伪、然后通过报纸或收音机了解一部分情况,最后通过电视较全面的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不敢相信,是因为消息闭塞;相信后的幸灾乐祸,是了解了部分真相,当时中美之间时有摩擦(99年炸毁我南斯拉夫大使馆、01年4月南海撞机事件),常常引起群情激愤,见此情景,只觉得是“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兴奋中混杂着难过,是看到真正的死亡、高层上一跃而下的身影,纽约街头惊恐的民众,黑烟中双子塔的轰然倒塌,画面与概念是很不一样的,我看到直接受伤害的是美国民众。报纸上广播里说的是美国遭到了恐怖袭击,而美国是个抽象的概念,美国遭受的痛苦是落在每个美国民众头上的,在此之前我不曾体会到。这就是911前后,我的心路历程,一个在事件发生时与事件共同成长的人带着反思的回忆。
    很多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很少会认真地想起,有可能是自己在潜意识里不愿想起。我是不愿细究911事件中自己的心理过程的,掌握了事件的全部信息后,理性的分析,我知道当时那种狂热的兴高采烈在某种意义上是有问题的,所以不愿再想起,但并不表示这件事就过去了。借此机会反思自己、重新认识自己,很多当时不能理解的事,现在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感谢蓝汐的文字让我跟随小沐和卉舒,再次经历成长路上所有重大事件。
    一点妄自揣测
    今天打开评论看到了作者本人的回复,我先对作者回复的意思总结:1.作者在创作时就考虑到这段情节可能会引起争议,做简化后,依然写了。2.交代事件发生时,信息不对称的背景。3.因记忆深刻,所以才大胆的记录。4.分析当时刚上大二的80后产生这种情绪的心理成长特点——最有血性、爱憎分明、冲动、热血、鲁莽、赤子之心的时候。5.成长后的80后的特点:不再年轻,忙着养家糊口,成熟不一定是好事。6.希望:将每一个人看作是成长过程中的人,给年轻人多一些宽容、他们终将成熟——有责任感、坚强。7.感谢大家提出不同看法,前提是心平气和的表达观点。(未经作者允许,冒昧地将作者在回复中的意思总结了,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蓝汐见谅。)
    下面是我的妄自揣测:1.作者的创作心态:追求真实。作者已经考虑到会引起争议,经过简化处理依然写了,我想是出于真实反映的初衷。这一段情节是刚刚确知这一消息的时刻,相当于我上文所述第二阶段的心态,大家只是听到这一消息,并不知道确切的伤亡情况、惨烈程度等后果。就算有人不接受我对于自己心理的分析,觉得我是为解释自己行为找借口,但作者确实是在小说里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情况,与小说人物年龄差不多的人都可以证实这一点。2.小说人物处在气血方刚的二十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特有的气质是纯粹,黑是黑、白是白,或者说希望一切都是黑白分明的,眼睛里揉不下一粒沙子,也许活在黑白分明的世界里更容易快乐。成年人,成熟的成年人的世界更多的是灰色,因为理解,因为宽容,因为责任。没有孰是孰非之分,人生不同阶段所要做的功课内容注定不同。3.好的作品有一个基本的特质——真诚,而这是蓝汐作品在我心中的共同点。我佩服作者没有因为会有争议就忽略不写,但写的时候又是极其慎重的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尽管有不理解的声音,但开诚布公的说欢迎大家心平气和的表达观点,这气度令我折服。
    有关911的情节,我们可以继续分析讨论为什么当时大家有这样的情绪,该不该有这样的情绪,不过讨论的前提是请大家将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事件背景中以及人物自身成长历程中考察,脱离了具体的情景讨论一个人的行为,我想是不公允的,也是无效的。另外,要讨论的话,请注意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群体的心态,不是某个人的个别心态。
    一点私心
    不少网友表示目前更文速度较慢,但我私心觉得这样就好。看蓝汐的文字已两年有余,佩服作者的才学,更佩服作者的为人。每篇文结束时最不好受,就像是知道一个好朋友出远门了,却又不知道她会不会回来,何时能回来似的。没结文时等待虽然难耐,但心里总充满希望。自知世事冗繁,作者在工作生活之余为这些小说创作付出的精力和时间,多少是会影响自己的休息娱乐,甚至是占用与朋友、家人、爱人的相处时间的,实在是不好意思向作者提出快点写或是继续写下去的话。只想说这么长一段时间有你的文字陪伴真好。在小说人物的身上我能看到自己,反思自己,也让我重新面对自己;多篇文中涉及的社会历史情境,与我的成长经历基本一致,这在阅读中少了许多障碍,多了许多共鸣,那份求真的创作态度令我感动;当然文字中带给我的欢乐更是不计其数。最后送上诚挚的谢意与祝福。
    另祝节日快乐(来自于一个生于五一的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