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一青城雪落,十里红妆 ...

  •   写在之前

      一本《鉴花烟月》,一场清风明月的邂逅,那个名叫简非的小人儿,若白莲,若琉璃。他给我们打开了一个至善至美至纯的世界,使我们这些苦苦挣扎于红尘中的人有了片刻的安宁。
      然,于我言之。简非这样绝世之人并不最令我欣赏。他是琉璃的君子,他的澄澈光辉,倾城之姿来源于上天的精心雕琢。是上天安排来令人妒忌,令人羡慕的。可能是天性中不安的因素,我更为欣赏那些凭临绝境,心中怀有滔天怒火,向这个世界拔刀而起的孤独者——即使这场征程开始前便已经注定结局。。。。。。
      说来也怪,这场清风明月里,留于我印象最深的竟是那年复年在简宁生辰之日,在相府前栽种桃树的陶氏兰台令。思及,这世间不是每个相思之人都可结发同枕席,恩爱两不疑。如果你没有绝代的风华,惊人的才学,只是芸芸众生里陪衬花的绿叶,却爱上了一个注定仰望一生,永世不得的人。那这往往不是童话而是现实了。一如写下结发同枕席,恩爱两不疑的苏武,北海牧羊多年,拒绝单于送予的无数妖冶女子。归汉寻他的妻,却发现,他的妻早已改嫁。
      为纪念这满篇的澄澈,我想写下一篇关于陶氏兰台令的文章——桃花烬虽然在这冰冷的世间有些人,有些事,哪怕倾尽一生也注定求而不得,然,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如此相思如此情,天地公证,天地共感。

      桃花烬酒禾子著
      卷一桃花劫

      一青城雪落,十里红妆
      依稀记得,贞和十七年冬,雪纷纷扬扬,一夜之间覆盖了整个青城。老人们都说,身处锦绣江南的青城,已经很多年都未有过如此大的雪了。
      由摘星台俯瞰整座城,满目琼楼玉宇,碧瓦砖墙。斜日晚照,空灵的雪色之上是妖冶至极的红,艳装十里,鼓瑟吹笙。所有的人都竞相传送着,江南世家陶氏族主陶偲即日迎娶王氏二小姐为妻的喜讯。

      母亲病得很重,旧日里若水般的青丝枯槁的铺散在床上,平日里色若白瓷的肤色早已暗淡。她忽的睁开眼睛,
      “烨儿。偲,他还未来吗?”
      我在背后将指甲紧紧刺进了掌心,才勉强掩住了抽泣。
      “娘,我刚刚。。。去问了。。。徐伯,爹爹。。很快。。很快。。就回来的。”
      “很快。。。就会来么?”母亲低低的重复了一遍我的话语。
      忽而,她展眉一笑,涣散而空洞的眼眸在那一刻重新聚会了点点鳞波,眼梢倾城的魅色令人意识到。这位形容枯槁,苍白萧瑟的女子亦曾经艳冠江南,一舞间勾去了多少人的魂魄。

      “不,他不回来了。烨儿,咳。。。咳。。”
      “母亲!”
      我惊恐的望着母亲嘴角蜿蜒而下的鲜红,慌张的用袖子去擦拭一遍遍的去擦拭,仿佛这样就可以减轻一分心中若抽丝剥茧般的疼痛。
      “傻烨儿,没用的。”母亲微笑的摇了摇头,用手轻轻拭去我脸上的泪珠。
      “生死祸福自由天定,娘亲此生已无遗恨了。咳。。咳。。只。只是,烨儿,你该怎么办呢?”
      “曾有人替娘亲卜卦,说‘汝与汝子命中皆有一劫,名曰,桃花。情动则劫生’。咳。。咳。娘亲当年目下无尘,仅一笑置之。不想果真一语成谶。”
      娘亲猛的攥紧我的手臂,带来一阵钻心的疼痛
      “烨儿,好好看看娘亲现在的样子。咳。。。咳。。你要记住,如若有一日,你动了情思,娘亲这样就是你将来的下场!”
      。。。。

      苍白的天光随着霞色的燃烧一寸寸黯淡下去,成为灰烬。
      月如钩,冷而锐。寒意若潮水般蔓延了开来,水滴,成冰。
      母亲又陷入了昏迷,眼梢还有泪痕未干。
      我一边反复搓揉着母亲渐渐凉下去的手,一边焦急的等待父亲。
      屋外,色彩炫了的烟火轰响着接连绽开在空中。铜壶中的水滴一滴滴的落着。
      这个荒寂院子的门扉却始终未被推开。。。。。。

      二一见君子,终生蹉跎
      母亲终是去了,
      夜半,母亲缓缓睁开了眼 。
      她未在问什么,只是眼光迷离的望着未知的远方。
      半响,轻启朱唇,一首《莲思赋》潺潺而出。
      “渭水中流,荷叶田田。有女采莲,皓齿明眸。我之见兮,辗转反侧。。。。。。。
      彩笔共执,锦书山盟。此日相思,一梦千寻。。。。。。
      那些戏文中的故事,”
      母亲的眼眸黯淡下去,眼帘缓缓合上
      “果真是做不得真的啊。”
      母亲离开后,我按照母亲的遗愿,央徐伯将她的骨灰洒在了城外的桃林。
      春意正浓,林中桃花尽开。不远处的溪流上有歌声隐约飘来,

      渭水中流,荷叶田田。有女采莲,皓齿明眸。我之见兮,辗转反侧。。。。。。
      《莲思赋》是一首在吴昂流传极广的民谣,诉述的是吴昂武帝慕容琊与他一生挚爱的莲女的故事。
      帝王与莲女的相遇,皓月与齐(上雨)云的初逢。世间美好故事的开篇都是如此相似。
      当年洛王于桃林中设下夜宴,一位是冠盖江南的歌姬,一位是温文俊秀的氏族公子,
      一曲莺啼,一篇锦绣,一丝心动,一段凝眸
      似乎已无需多说什么。
      之后,母亲拒绝了一心想娶自己为侧妃的洛王,执意嫁与父亲为妻。
      而一向温和的父亲也摆出了从未有过的强硬态度,站在家族长老的面前,一字一句的说道,
      “此生非薇不娶。”
      一番劝阻无效后,宗嗣的长老们都反常的保持了沉默。
      洞房花烛,一段琴瑟和谐的日子。
      转眼已是三年。
      即月,父亲受孝廉推举,任青城知书。
      渐渐地,一向温和,骄傲的父亲眉心越颦越紧,脸色越愈加沉重。
      渐渐地,母亲房中的烛火越燃越晚,有时直到天明。
      父亲的仕途很不顺利,没有家族的支持,一位曾是歌姬的妻子,这一切都让父亲受尽了嘲讽。
      一些事物面前人总是易变的,
      比如金钱,比如权利。
      又是一年,母亲生下了我,取名为烨,以为日的光华。
      母亲生来羸弱体寒。挣扎着生下我后,身体一天沉过一天。然而母亲却很开心,因为这是他可以做出的,对父亲的,最大努力的挽留。
      事总与愿违,我生来便显得比其他婴孩愚钝,在别的孩子牙牙学语,顽皮的把玩着身边玩具时,我只是不发一丝声响的坐在窗边
      呆呆的望着天空。
      直至四岁,我才在母亲耐心的教导之下,磕磕磕绊绊的学会了说话。
      五岁那年,当我在父亲寿宴上,对着一众江南氏族连一句《幼韵启蒙》也背不出时,我清楚的记得,
      父亲眼底深深的失望。
      留言悄悄蔓延开来,少年时天资聪颖,文压江南陶偲之子生性痴傻,朽木不可雕也。
      更有甚者,想及我平庸的相貌,灰褐的肤色。细数当年薇姬的风流往事。之断言我并非父亲所生。
      满城风雨中,宗祠长老们向父亲提出了,降母亲为妾,另娶新妻的事。
      这一次父亲没有再拒绝。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