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一章 蒲月问政 ...

  •   光复十二年,天色还没大亮,灰蒙蒙的。微光照在奎南国都城中央的皇宫里,吹走了一丝清晨的寒意。皇宫主殿壬天殿里,灯火通明,将周围的地面都照亮了,四周皆有御前侍卫在守护。
      壬天殿显得有些破旧,穹顶上的纹样已经开始褪色,四周的腾云柱上,黑色的底漆慢慢脱落。高台的皇椅上,坐着当今奎南国的皇帝,现年四十有二的易玖年。
      壬天殿上,众臣和往常一样,分成文武两侧跪坐在一旁,不过今天有些不一样的是,在大臣前面,同样坐着五位年龄不一的皇子。皇子的朝服是以火红色打底,配以祥云图样,背后是象征奎山的高山图,胸前则用金丝线绣着奎南的护国瑞兽,剑隼。中央年纪最长的是太子,太子冕服则是和帝袍一样的玄黑底。
      五人面前摆着一张小案几,笔墨纸砚一样不缺,但是却没有人动笔,都在细细思考什么。没有任何人出声打扰催促,都在耐心的等着五人的作答。太子闭着眼睛,一动不动,眉头却紧缩,犹豫不决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二皇子晋王却似乎早就有了答案,但是碍于太子还没动笔,烦躁的喘着粗气,自己忍耐的很辛苦。三皇子秦王眼神飘来飘去,透露着一丝诡诈,打量着自己的几个兄弟,看来也有了腹稿。八皇子楚王低着头,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是他和太子一样,坐姿端正,一动不动。九皇子哈欠连天,右手拿着还未蘸墨的毛笔转来转去,打发着时间。身边的十皇子似乎屁股底下坐着火盆,歪歪扭扭来回乱动,几次想出声却又不敢。
      很快,司辰太监看了一眼旁边燃着的香,一旁已经空了两根的位置,大声奏报道:“还剩半柱香的时间!”
      太子终于睁开眼睛,率先动了笔,洋洋洒洒的开始写了起来。晋王终于松了口气,也开始在纸上写着自己的答案。和太子标准端正的字体不一样,晋王的字开合有度充满粗犷的气势,张合间都是豪放。
      秦王还是没有动笔,反而饶有兴趣的看着三个弟弟。楚王的字小而精致,排列下来看起来非常的赏心悦目,但总是缺乏大家之气,让阅读之人能够感受到他的气度颇小。
      九皇子拿着笔,缓慢的一字一字在纸上写着,虽然他努力的想让每个字都在自己该在的位子上,但是撇捺转合却总是越距。十皇子早早的写完了,然后放松了身体坐着,眼睛却瞟着大门,早就想逃离这里。
      半柱香的时间很短,很快最后一点火光也消失了。
      看了一眼香炉,皇帝开口说:“好了,你们都停笔,苏密,去拿来给朕,太子带着其他几个,都各自回宫去吧。”
      几个皇子站起身,又跪下行礼:“是,父皇,儿臣告退。”
      大太监苏密拿起六位皇子的答卷,呈给皇帝。皇帝自己先浏览了一边,放在自己的左手边,对着众臣说,“今年的蒲月问政,题目是朕和几位阁老定下的,就连丞相都不知道,看了他们几个的答案,也是颇有趣。”
      众臣没有答话,等着皇帝继续说。“题目很简单,《强国法》。怎样使国家变强,这个问题太过宽泛,就连朕一时间也不知该从何说起,朕和众爱卿说说皇子的答卷,也让爱卿们来评判下。”
      皇帝首先拿起的,不是太子的答卷,反而是楚王的小字,缓慢读了起来。
      “国者,家之集合也。家者,人之集合也。人强则国强,窃以为,百姓孱弱,国弱之,强百姓,则强国……”
      一篇小论文不长,很快结束。皇帝读完后,没问大臣,自行就说,“通篇废话,朕问他强国法,不是要他分析国情,满满一张纸,没有一句有用的方法。”
      摇摇头,皇帝又拿起了十皇子的答卷。上面倒很简单,“造兵,造器,强身,强国。”
      皇帝有些无奈的笑了,挥着十皇子的卷子,问:“范圭,你来说说看,你是兵部尚书,觉得清德这篇问答如何?”
      范圭赶紧起身,回答说:“回陛下,十殿下尚年幼,想问题总会有所偏颇,但是殿下说的也有一定道理。”
      皇帝不满的说:“你这个老东西,年纪大了倒是越来越圆滑,都失了以前的锐气了,让你评价清德的答卷,你给我说这些没意义的话,有什么用?你说他年幼?你们看看清玄的回答,他们兄弟俩可就是前后脚出生的。”
      说完,拿出九皇子的答卷,读给众人听。“土广人众,技术超前,内外无战,民富国强。”
      皇帝把目光转向右侧首位的白胡子老头,“丞相觉得如何?”
      丞相沈钰稍微品味了一下九皇子的回答,“回禀陛下,臣觉得九皇子的答卷,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六个字,但是却大有内涵啊!放在首位的土广人众,这简直就是强国标配,北方的章永和禺良,皆是国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紧紧的压迫我们南方的列国。有人才能开拓更多的耕田,有更多的劳力,有更多的兵源,还有后面的技术超前,内外无战,民富国强,臣觉得这十六个字,简直是强国法的典范。”
      皇帝点点头,“朕初看清玄的答卷,也觉得颇无诚意,但是仔细想了想,真的是了不得的回答,相比之下,其他答卷就平平无奇了,真难得他能想到这么多层面。可惜……”
      他话没说完,但是众臣却了然的没有作声。皇帝还是拿起了太子的答卷,“太子的策论,”犹豫了一下,还是没读出来,“算了,冗长杂乱,东拼西凑,没有重点,不读也罢。”便扔在一边,不再管。
      “好了,接下来开始今天的朝会吧。众位卿家可有事启奏啊?”
      东宫,太子清佑卸去了不舒服的朝服,穿着平时的衣裳,站在窗边,看着庭院里的宫女喂食池子里的锦鲤。三皇子秦王清河站在太子的身后,他是所有皇子中容貌最出众的,但是令人不舒服的眼神给他减了分,让人不想靠近。
      “大哥,今年的问政,看您才思如泉涌,答案必然是最完美的。”秦王有些恭维的说。
      太子倒是冷静,“吾也只是如实作答,尽量全面。不过三弟你,每年的答案都能得到丞相的表扬。”
      秦王脸上表情立刻变了,有些惊恐的说:“臣弟那就是小聪明,怎么能和大哥您相比!”
      太子依然面无表情,“你是个有才的。”
      秦王眼珠一转,立刻把话题转开,“最近我听宫里的人说,季先生和刘先生对小九倒是赞赏有加,夸赞他聪敏博学,品行高洁呢。”
      太子点点头,“小九从小就比较聪明,学什么都很快。”
      秦王暗自一笑,“是啊,可惜,小九他血统不正啊……”
      太子的表情终于有了变化,转过身有些阴冷地看着秦王,“你想说什么?”
      秦王嘴角微微勾起,“没什么,臣弟多嘴了,就先行告退了,大哥赶紧用早膳吧!”
      说完,也不等太子回答,径自转身离开东宫,回到了碧灯宫,陪自己的母妃孙娴妃一起吃早饭,孙娴妃一向喜欢和自己的孩子坐在一张桌子上用膳。
      另一边,壬天殿内,早朝依然在进行中。
      “陛下,臣有事启奏!”丞相沈钰出列说道。
      “陛下,章永使金泳昨日递折子到鸿胪寺,询问三个月后的章永秋日游猎,我们会派出哪位皇子作主使,准备何时启程?章永好安排一应事宜。”丞相沈钰手持朝笏,不紧不慢的说。
      还没等皇帝有任何回应,左侧列中立刻跳出一膀大腰圆,满脸胡须的大汉:“陛下,臣举荐秦王,秦王殿下文武并举,可担此重任。”
      另一边一儒生立刻出列说:“陛下,秦王不可,秦王还过于年轻,不足托此重任,还是晋王吧,晋王可。”
      “秦王为何不可,秦王殿下前年出使章永,临危不乱,遇事不惊,不堕我奎南之名!”
      “秦王不妥,还是晋王殿下更适合。”
      正当还有人想跳出来争论的时候,沈钰不动声色,清咳一声,登时朝堂上再无人讲话。
      沈钰抬抬手,“还请陛下早日决断吧,也好早日答复了那金泳。”
      皇帝端坐在龙椅上,“丞相有何高见?”
      沈钰想了想,还是说:“陛下,连续三年来,我朝三位皇子接连出使,今年可继续此惯例。”
      皇帝调整了下坐姿,身体前倾,“爱卿的意思是,小九?”
      没人回答皇帝,也没人敢回答。自问自答般,皇帝继续说:“也不是不可以,罢,着封皇九子,清玄,为赵王,领鸿胪寺左侍郎,礼部员外郎,主出使章永一应事宜。”
      沈钰领着百官,一同躬身行礼:“诺!”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章 第一章 蒲月问政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