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贾母 ...
-
至于贾母,贾赦有些矛盾,现在的贾大奶奶对贾赦真的很好,贾赦又怕以后人心变了,自己会伤心变成心结,演变成心魔。始终不敢付于真心。
原著中贾母是一个安于享受、目光短浅、自私自立的一个人。
安于享受:光看她的排场便知道。贾母的八十寿辰,正日子是八月初三,从七月二十八就开始在荣、宁两府齐开筵宴,直到八月初五,整整七日。热闹豪华,非往日家庆活动所比,显示了这位太夫人的尊荣。
目光短浅自私自利:不是说贾母愚蠢不够聪明,贾母够聪明光看贾代善后院除了她之外没有一个人有孩子,这点看,她非常聪明,不然她也不能笑到最后。她的聪明也就只用在了后院那一亩三分地上,没有大局观只是小聪明。对于贾母这个人贾赦前世看红楼时分析过,贾母这个人是荣府的祸乱之始。目光短浅,不会教导子孙,不知子孙出色才是家族立身的根本。看贾赦、贾政、贾宝玉这三人就知道了,原著上最主要是贾宝玉,她把贾宝玉当孙女一般娇养,几个孙女呢,又像男子似的粗养,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她不知什么原因不喜欢原著上的贾赦,一碗水端不平,偏心的太过,贾赦出生时是长子嫡孙,很可能会送给贾母的婆婆养(这在当时应该很正常),贾赦贾政两个儿子,一个养在身边,一个不在身边,感情的亲疏很明显,还有婆媳之间没有那么和睦,婆媳之间的矛盾,在孝道大于天的背景下,婆婆贾母不敢抱怨,迁怒于贾赦也很正常(德妃和雍正母子就是代表),再加上贾赦天资平庸不上进等等,这些都是贾母厌恶贾赦的原因。
贾赦在这种祖母疼爱,生母厌恶的环境下成长成一个原著上心理扭曲的孤家寡人也很正常,贾赦也许曾经努力上进以求贾母认可无果后,自暴自弃也很可能,你不是讨厌我吗?我就坏给你看。要知道没有人是生下来就是个坏胚的,贾赦原著上成为一个连儿女亲情都不看中的很可能在亲情上受过创伤。
人之初,性本善,贾赦要是好好教导,纵是天姿平庸不能将家业发扬光大,做个守成之人还是可以的吧,再培养两兄弟感情,教导好贾政(原著上贾政幼时也是聪慧的),兄弟两人一个袭爵,一个或科考或萌恩做官,荣府纵然比不上贾代善在时,也绝不会败落。
也许大家要说贾赦贾政应该是贾代善教导的,怎么能怪到贾母的头上呢,我却认为贾代善是有错,但大部分的错却在贾母身上,原著在说贾代善死前给皇上上过一封折子,忧虑身后事,皇上就让贾赦袭爵,赏了贾政一个工部主事的官,从五品,这个官不大,但是有实权不是捐来的虚职,这是贾政入仕的起点,要知道贾政当时还是个白身,没功名,这是皇上给贾代善的恩典。要不然贾政就是考上了状元也得从正六品做起,这封折子说明贾代善很受皇上看重,是心腹,也说明贾代善身上除了袭的爵之外,肯定还有实权,有实权贾代善肯定也很忙,男孩子幼时也在后院长大,大了才会搬到外院。贾赦贾政两人幼时大部分肯定是贾母在教导,等贾赦养废了,贾代善再怎么教导也是没用了,掰不过来了。
和废了的贾赦相比,贾代善自然会喜欢贾政一些,因为一个是黑的,一个是灰的,两个放在一起,灰的也会显得白了一些不是吗?这个结果贾母是乐于见到的,甚至于推波助澜的,贾母没眼见,她或许认为如果贾代善喜欢贾政,那么就会让贾政袭爵。
我为什么说贾政不是白得呢,如果贾代善对贾政满意,那他就会给皇上上那个折子了,而是让贾政正经科考了,贾政是从文的,靠的是资历,身上有功名更能名正言顺,于仕途更有利,再加上贾家里的人脉,那么贾政以后入内阁也不是不可能,文官萌荫就是绝了入内阁的可能。非翰林不能入内阁,入内阁是文官的最高荣誉,贾代善不想吗?肯定是想的,只是贾代善明白贾政不是有本事的人,贾政要是真的有本事,也许贾代善真的会为了贾家的未来,坏一次规矩求一次皇上让贾政袭爵,贾代善受皇上看重,临时死时求皇上一次让贾政袭爵肯定能办到。只是贾代善不愿意为贾政费这上心思。
可贾代善没有,他只是告诉皇上,忧郁自己后继无人,结果皇上就恩典了贾政一个官。
贾母呢?贾母可能一直以为贾代善和自己一样,喜欢二儿子(相对来说),让二儿子来袭爵是理所当然的,结果贾代善挂了,圣旨下来了,贾赦袭爵,贾政赏了一个从五品的主事,贾母自然不满意宝贝儿子没袭到爵。
贾政呢?从正常的角度来说,这个结果应该很另人满意,长子袭爵这是国法。不是什么人家都会赏官做的,朝庭实职官位也不是大水淌来的,给你的也不低(初始官位),要不是你老子受重视,你也没有这个赏赐不是。你应该感恩啊!贾政也不会满意,他受贾母影响,认为父亲上的折子肯定是让自己袭爵的,结果不是,就算有个官来补偿,也比不上爵位能传下去啊,而且有爵能当官,可当官的不一定能有爵啊。所以在后来贾母提出贾赦的住花园隔开的房子,贾政住正房时,贾政也没有提出异意,也没劝说过。
贾政当时在荣府的地位比估计比贾赦要高,你想真心为贾赦着想的祖母挂了,现任当家人贾代善和贾母对贾赦都不待见,那贾赦的地位就很尴尬了(原著上也说贾赦和刑夫人两人是一对尴尬人),贾政也没想过现在荣府的当家人换人了,兄弟两人地位不一样了,或者想过却没在意(他有贾母做靠山),直接住进了正房,坏了规矩,没想过这么做有什么影响。
贾赦呢?估计他自己都没想到能袭爵,估计都懵了,在贾母提出贾政住正房的意见,或许他不敢反对(贾赦是一个欺软怕硬的人),或许是碍于孝道,或许看在贾代善让他袭爵的份上,或者都有,顺从贾母的意思没有反对。
贾母为什么提贾政住正房这件事呢?我认为贾母有对贾政的喜爱,有没有如意的不甘,更大一部分是贾母认为她和贾赦不亲近,母子俩都是面子情,当家人换了,当家主母当然也要换人,有孝道在贾母倒不怕贾赦夫妇会对她不孝顺,她只是放不下手中的权利,不愿意做个无所事事的老封君,所以她拿着孝道打压长子,抬起次子,让兄弟两人打擂台。二儿子管理家业,二太太管理后院名不下言不顺只能靠着她,所以通过搬正房事件贾母一压一抬既抓紧了手中的权力(做了个有实权的老封君),又树立了毫不动摇的地位和威信。从这一点来看,贾母虽然少见识(让大房二房争斗,埋下了荣府败亡的隐患),却也堪称女中豪杰了,于阴谋小道上运用的算是纯熟了。
再说一下贾政搬到正房的影响,影响自然是坏影响,首先是有违国法,坏了规矩,这个可大可小,可能是看在贾代善的面上没人弹颏你,或者有人弹颏你看在贾代善的面上而皇帝没吭声,其次是名声坏了,名声对于文官来了很重要,看贾政十几二十年在工部一个主事上没挪过位就知道了,当官当成这样贾政也算个奇葩啊!没本事,不知变通,这些都不要紧,当官的也不少是没本事的,可你贾政最主要的是,不识实务,坏了规矩、野心又大(鸡占雀巢)谁会提拔这样一个人呢?贾政在工部估计还是被打压的主。因为你是典型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人啊!皇上就是想念旧情提拔你也提拔不了啊。不知道贾政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袭爵长子当家人住偏房,无所事事,次子却住正房管理家业,这些不合规矩,二房心虚不仅明面上靠贾母撑腰,暗地里也在拼命的抵毁贾赦,意思是不是我想管理家业而是老大你太不堪了,我才管理家业的。我不是说二房说的不是事实,只是二房把事实说的无限夸大了(或许贾赦也就破灌子破摔了),原著上贾赦的不堪在贾府传得到处到是,是摆在明面上的,贾赦做为名义上的当家人,好歹是个主子,被奴才非议,没有贾母和二房的意思,我是不相信的。贾赦如果是真正的当家人,他就是再坏十倍,在府里也没人敢说他。要不然打死都是轻的。
贾母在教养黛玉的方式上也是不对,因为贾母的方式不对,王夫人才能获得了贾政的支持,在金玉良缘上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也不知道贾母是真疼黛玉还是假疼黛玉,也不是我一定要阴媒化贾母,而是我实在封建社会大炉灶下,贾母竟然是个自由恋爱支持者,就算贾母谋划成功了,黛玉成功的嫁了宝玉,也会因为这件事始终低人一头,被人质凝的。
所以我才说贾母才是使红楼中的荣府破亡的最大BOSS.
假如把贾代善和贾母的的寿命调换一下,荣国府定然是另一番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