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蒙妃所出?表示对顺治朝的事情不是很了解,但是孝庄似乎是蒙古来的,不过一时是一时,清朝初期还需要蒙古的大力支持,并且孝庄本人也有能力,上位随艰苦,但还是很正常的,现在清朝渐渐稳固下来后,满族贵族就急切需要一个满族贵女所出的下任皇室继承人吧?这个穿过去的皇帝再怎么不着调,也不可能像是以前那个顺治帝,为了女人出家吧?因为看那位原版顺治的履历就能知道了,是个既花心又多情的人,在女色方面下过不少功夫,最后都出家了,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是他很任性,并且笃信佛家,当然我们并不清楚他是不是真的出家了,毕竟那只是野史,也可能真的是顺治十八年辛丑正月初七日驾崩在紫禁城的养心殿,这些以不可考了。
希望末末能仔细的考虑清朝的历史,并且把主角的性格靠谱一些,因为大家广泛的对历史不了解,基本对顺治的印象只有一个为了女人出家的印象,其实不然,顺治的经历和康熙很像呢,都是很小就被拥立为皇帝了,身后还站了同一个女人那就是孝庄,在能处理朝政之前都有摄政亲王类的人物,一个是多尔衮,一个是鳌拜。
并且顺治本人应该也是有满族的尚武精神,据说在他五岁的时候就射中了一头鹿,他六岁即位,而乳母想陪他在登基大典前的撵上,结果被他拒绝了,由此可见这个顺治六岁的时候就有很多的阶级观念还有尊严意识了,在登基以后还有一段时间被多尔衮所压制着,但是还未等顺治做什么,多尔衮就病逝了,后来顺治的一系列手段也都很老辣,不过总给人一种背后有人谋划的感觉,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加强了中央集权。
他有一段话让我挺受触动的,:“朕极不幸,五岁时先太宗早已宴驾,皇太后生朕一身,又极娇养,无人教训,坐此失学。年至十四,九王薨,方始亲政。阅读诸臣奏章茫然不解,由是发愤读书。每晨牌至午理军国大事外,即读书至晚,然顽心尚在,多不能记。逮五更起读,天宇空明始能背诵。计前后读书读了九年,曾经呕血。”
从这一段话来看,顺治本人也是个心气极高,有大毅力的人物,后来亲政后,朝政上满汉之间的矛盾处理的也很好,在朝政上也重用汉官,这样既调和了满汉矛盾,也缓解了满族入关后人手不足的现状,更能让其在汉官中建立嫡系,而汉人进入朝政枢纽也会分薄满族贵族中自己的反对者的权利,并让自己从这一阶段脱身,加强在统治上的地位和威严,但是也没有一味重用汉官,只做平衡用,而满人真出问题,他还是维护满人的,看来他拎得清满族才是他统治的基础。这样的心计搁现在和同龄人一比,现代人简直没有可比性。
在各种政策去看,顺治属于守成之君,不过这也正适合清朝的现状,毕竟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而招抚政策遗留下来的藩王,在未来也成功的被他儿子削藩了。
而藏族的政策也比他的乾隆太孙抓的立足点好些,哪怕到现在喇嘛在藏族也是有很大的威信,而□□当时进京后顺治各项面子工程也是做的妥妥的,最后让人家带着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的称号满载而归,成功的在西藏树立了自己的声望(积极的)。
而澄清吏治这个基本所有皇帝都做过的事情,虽然他很想做好,也很下力度,可惜当时的社会现象就决定了收效甚微,因为这些官吏都是有连结的,促成了利益共同体,而皇帝说白了就是这个利益共同体的金字塔的顶端,所以一些官吏,你哪怕知道他不安分,你也只能敲打他,而不能动他,吏治澄清过头也会动摇统治地位。
在内治上,他似乎没有什么太出名的决断,虽然为了稳定社会而赦免一些供奉和税收,可是清兵刚入关,根基还不稳,底子也不厚实,所以为了银子,经常会有一些自相矛盾的政令。
他对汤若望十分信任,还有各种历史可考,末末不要忘记这个事情。
不过二阿哥不是爱新觉罗福全吗?这还是个很长寿的人呢,生母为宁悫妃董鄂氏,皇三子才是玄烨,属佟佳氏所出,虽然人对上了,可是你把福全弄哪里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