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日记一 ...

  •   昭和五年三月初三晴,有微风
      我去我去我去!今天太悲催有木有!人艰不拆啊!偶就知道只要跟大姐和二姐出门,她们天雷勾动地火,最后炮灰的铁定是我。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曾经有一个脱离这个不和谐集体的机会,我没有珍惜,现在我后悔莫及,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我一定对三叔说,偶跟你走,如果非要在离别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五年。
      TO BE CONTINNUED……
      这是回归现实的分割线*****************
      大齐近年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海皆朝,总而言之是十分和谐的天朝上国。国家定都洛安。洛安城规模雄伟,几经扩建。斑驳的古城墙已经向外扩张了数百里,新城墙每日熙熙攘攘,人潮涌动。但是,旧城虽老住的都是达官显贵。旧城有一条笔直的长街,名曰长安街。因为街上巷子里住的都是当官的,官服大都是祥瑞,故而当地人又叫它做祥瑞街,非三品大员以上不能居住。所以长安街上最小的官员为鸡头凤尾的三品官。
      韩侍郎官居正三品。早年间家里是根正苗红的农业户口。国家富裕,风调雨顺对农民的盘剥较少,几代家业累积下来韩家勉强迈进了地主阶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钱有闲了就想附庸风雅。家里出了读书人是十分自豪的事情,尤其是出了能当官的读书人。
      韩侍郎名讳琛,表字敬德,从小就显出了超出常人的学习水平。家中排行第二,下有一子一女。按道理说赡养父母是老大的义务,但是老太太羡慕京城的繁华,也想过过京城贵妇的瘾,所以带着一家老小投奔了老二。韩家老大大名韩景,娶妻冯氏,育有一子二女,小妾通房两名,未有所出。老三韩彬比较另类,既不喜继承家业,又不愿当官做宰,已到而立之年,还尚未娶妻生子(连小妾通房都没有)。整日里吟诗作画或是出门游历,三五载都回不来。韩家老太太管不了,韩老爷子不愿管,韩彬很是逍遥自在。
      老话讲远香近臭,是很有道理的。二房单住京城的时候,每年回老家都是热热闹闹的,礼品也丰厚。现在住一起了,韩二太太就不大高兴了。首先是宅子,老爷子老太太来了,而且估计不走了,得住正房。老大家说人口多要住东边,反倒自家人要住到西边的客居了。其次月例都要二太太出。这种倒霉事搁谁身上都憋屈。抱怨两句一个不孝的大帽子扣下来二爷的官还要不要做。两房人真是表面上亲热客气,背地里满腹算计。
      韩家长房长女韩慧茹年方十四,自幼聪颖,加之长相秀美,琴棋书画均有涉猎,在老家是出了名的才女。次女敏之年方十岁,长相平凡才学平庸,跟在两个姐姐后面总是被忽略。嫡子韩瑜只有五岁,正是开蒙的年纪。
      韩家二房嫡子十三岁,名曰韩铮,正在官办教育机构读书,明年准备下场试水。嫡女韩语嫣十二岁,大家闺秀,在京城名媛闺秀圈中名声不错。
      三月初三,长公主举办春日宴,邀请了长安街上各家闺秀。韩语嫣应邀在列。韩老太太不高兴了,为么不带慧茹去,不带就谁也不要去了。冯氏很生气,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长公主的意思。长公主是先皇的第一个孩子,最是得宠,现任皇帝又是一母同胞的亲弟,驸马在皇帝登基时又给力支持,所以在贵族圈这位中年妇女的日子过得不要太自在。
      长公主驸马是定国将军,前半生戎马生涯,屡立战功,后半生就想老婆孩子热炕头,无欲无求。二人只有一个儿子冉枫亭,已经十八岁了。这货是皇帝的亲外甥,皇帝对他比对自己儿子还好。十五岁时他偷偷跑到边关参军了,三年时间已经成长为令敌军闻风丧胆的白袍小将。现在儿子到了适婚年龄,呵呵,你懂的。
      最后韩家商议的结果是三个女孩一起去,韩语嫣的闺蜜是长公主的外甥女姚韵,多要两张帖子分分钟就能解决。收到邀请函的韩敏之四十五度望天,忧伤逆流成河,作为一个生在古代的土著居民,还是进城不久的乡土气息浓郁的单蠢妹纸一枚,去这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聚会,真心hold不住啊!
      敏之跟着两位姐姐到达长公主府时时辰较早,姚韵的侍女莹翠在二门迎接。一落座,韩语嫣向在座的闺秀介绍姊妹“这位是长姐慧茹,这位是三妹妹敏之。姐妹刚到京城,还望诸位姐妹多多照顾。”这个圈子就这么大,谁家有个什么事分分钟就传遍了。韩侍郎家大房农民进城蹭吃蹭喝蹭住的事迹流传甚广。慧茹和敏之福身。敏之悄悄退到慧茹身后,抵挡各位MM的视线。
      春日宴多半是赏花,再兼作诗或是表演才艺。长公主坐在水榭里,旁有一人工湖涵青湖,一一召见各家名门闺秀。敏之一直在两个姐姐身后,低眉顺眼,这货连长公主身边几个人都没看清。
      轮到韩家姐妹表演时,韩语嫣看了韩慧茹一眼,抢先一步说:“回长公主,我们姐妹三人不比其他姐姐才思敏捷,只能望其项背。小女愿弹奏一曲,您勉强听听。”公主点头。韩语嫣弹奏的是高山流水,琴音悠扬,技巧娴熟,是下过苦功夫的。长公主笑着点点头。韩慧茹不忿韩语嫣出头,脸上就带出来了。长公主看了一眼,身边的嬷嬷对韩慧茹说:“韩家大小姐似乎有话要说。”
      韩慧茹打蛇随棍上,“听到妹妹的琴音,我不禁想了一首诗。做的不好,所以有些惭愧之色。”都说到这份上了,嬷嬷只得说“愿闻其详!”
      韩慧茹得意地看了一眼韩语嫣和在座的闺秀,心道你们这群古人做的诗哪有我泱泱五千年大国的积淀。韩语嫣你不想我出名夺你风头,我偏不遂你愿。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冉枫亭我定要拿下。韩语嫣向前走了几步,微蹙额头,白皙的肌肤显出丝丝红晕,仿佛苦思,然后豁然开朗的模样,缓缓道出:“胜日寻芳涵青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秒杀一切的王八之气散开。敏之悄悄腹诽,卧槽,这还做的不好,让不让普通人活啦,还能不能和小伙伴们玩耍啦?其他准备作诗的才女也不显呗了,场面有点尴尬。偏偏韩慧茹想的是,瞧瞧,把你们这些土鳖镇住了吧,姑娘我出名了吧,才子帅哥将军教主是不是开始前仆后继了?其他人看向韩语嫣的面色也不太好,我勒个大擦,你带着个大杀器过来作甚,你年龄不到就带你姐过来,她地位不够正妻,小妾又有些尴尬。我等和她一般见识又拉低水准。以后再有聚会不带你们玩了。
      礼部尚书的嫡女沈珠颇为气愤,私底下长公主和她母亲有过一些接触,已经有了默契,明面上又想有佳话。沈珠在家中早已做好一首诗,父亲也看过表示不错。可是和韩慧茹的相比就天壤之别了。她瞄向韩慧茹,注意到身后的韩敏之,笑道:“慧茹有咏絮之才,听说韩侍郎才高八斗,真是家学渊源。”这话乍一听是褒义,可是韩慧茹是韩老大的女儿,你干嘛说和韩老二家学渊源,总有一种小叔子和大嫂……的赶脚。然后沈珠又笑着看向韩敏之“不知敏之妹妹有何才艺,不吝赐教。”听听,多凶残,多血腥,你有种和大姐比诗和二姐比琴,欺负我一个小萝莉做什么。这货反射弧超级长,根本反应不过来,只是傻傻的看着沈珠。
      长公主也生气一个三品官的侄女出风头,“你的亲姐姐诗才甚佳,不知妹妹学些什么?”连坐,绝对的连坐。柿子挑最软的捏,菩萨也欺负老实人。
      韩敏之手有些抖,心跳加速,声音都带着颤音,“民女,民女不会诗词,也不会琴。”长公主笑道“怎的姐姐们多才多艺,妹妹平庸。姐妹间要和睦相处,互亲互爱。”听到这韩敏之跪了,这就说偶家姐妹不和睦不亲不爱,这是毁名声的节奏啊!吾命休矣!
      果不其然,回到家中,老太太破口大骂:“你什么都不会,还不跟在姐姐们后面,出什么风头!好好的门风都被你败坏了!”韩景妻子张氏恨恨的看了一眼韩语嫣,才道“敏之才十岁,什么都不懂。听说沈珠小姐和语嫣可是好姐妹呢,怎的也不帮帮自家人!”敏之松了一口气,亲妈啊,这话有水平。
      老太太吃住都在老二家,也不好太偏心,“自己没本事,就不要怨别人不帮忙。慧茹六岁就会作诗,语嫣八岁琴艺就得到师傅赞誉。你都十岁了,什么都不会,你自己好意思么?”是啊,偶是笨啊。大姐据说六岁时落水,救上来本来都没气了,后自己忽然醒了,然后一首诗过后就才女了。二姐八岁时发烧,醒了之后性格就变了,以前明明凶巴巴的蛮横不讲理,现在知书达理多才多艺,偶尔满目沧桑。偶是不是也要跳河然后发烧才能华丽转身成为一代佳人?这货深深的忧虑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