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评论文 ...
-
简介:《高老头》是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塑造人物形象最成功的最出色的作品之一。它最先开始使用人物再现法,成功地刻画出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把法国资本主义化的整个过程以缩影的形式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故事的内容主要是讲述高老头和他的女儿之间的故事。通过主人公拉斯涅蒂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及人生价值观的变化来贯穿整个故事的。本书主要描述了住在伏盖公寓里的各个阶层的人的遭遇:面商高老头为其女儿穷尽家当,但死了也没有女儿送终;伏脱冷为谋取金钱,设计杀人谋财,最后却被为得三千法郎的老姑娘出卖;热血青年拉斯涅蒂,经历“人生三课”——贵族红人鲍赛昂夫人因钱失势,被情人抛弃,被逼退出名利场;精明正义的伏脱冷因钱害命,因钱被出卖;高老头因钱失去女儿,因钱遭受不堪遭遇。最后,青年诀别良心的泪水,毅然走上惟利是图的资本主义道路,成为资产阶级野心家。全书的结构紧密,内容故事曲折,思想内容深刻,在艺术手法上的造诣更是了得,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鉴赏。
读书心得: 金钱的“魅力”
——品读《高老头》
金钱?是什么东西,是权贵?是地位?还是倾国倾城的女人?不是,金钱不是东西,它是魔鬼,因为它的“魅力”让任何人也抗拒不了,所以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魔鬼。过往大众都认为魔鬼是邪恶的,但现在却不一样,因为大凡物质都有两面,都有双向性,魔鬼也不例外。
金钱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物,是与其他文化现象一样有其双向悖谬的现象:为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理应不断努力创造和占有财富,这里生存之道的一种善行,因为这时的物质财富已成为人存在价值的体现,但是人类欲望无止境,当人不是因为体现自身价值而去创造财富,而是为满足贪恋和欲望去掠夺财富时,这便成了一种恶性,因为这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行为。巴尔扎克先生对金钱的认识,无疑比我们的眼光都长远,了解透彻。他在《高老头》开宗明义地写道:“这惨剧既非杜撰,亦非小说。一切都是真情实事,真实到每个人都能在自己身上或者心里发现剧中的要素。”是的,巴尔扎克是一个非常擅长于写实的作家,他透过典型的环境塑造的典型人物,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利己主义,金钱主义至上的真实历史。他的《高老头》无疑是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里面的环境是实实在在的,人物是活灵活现的,感情更是真实的流露,让人有种身临其境,深切体会的感觉,这,就是这部艺术作品吸引我的地方了。
《高老头》里面所描写的内容情节都很简单,主要写高老头和他的两个女儿之间的故事,以主人翁拉斯蒂涅的经历和见闻穿针引线,贯穿全文。小说最后是以高老头的悲剧和拉斯蒂涅走向堕落而告终的。这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极端利己主义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辛辣地批判了金钱为万恶为首,它腐蚀了人的灵魂,毁灭人性,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金钱关系,也象征性地反映人类历史的进步与人性异化的悖谬想象。
“文化的悖谬,注定了人类永远难逃在文化活动中既造善,又制恶的宿命,也决定了西方文学中难以调和的人性之善与恶的撕斗,西方文学也通过对人的内心世界之善与恶的矛盾冲突的描写,显示其人性发掘之深度和广度。”巴尔扎克笔下的主人翁拉斯蒂涅就是最好的例子了。他是一个学识渊博,气度不凡,有抱负有理想的热血青年,他一直想以正途达到理想目标,但当他看到上流社会的金光闪闪,看到自己借表姐鲍赛夫人的姓氏才能顺利踏入上流社会,获得别人尊敬时,他动摇了,他知道了达到成功的捷径。想通过不被人尊敬的手段来获得成功,于是善与恶在他的心中互相冲突,让他苦苦挣扎着。在他收到母亲和妹妹应他奢侈的要求寄来的全部家当时,他那未泯灭的良知才苏醒过来。然而,当钱落在他的口袋里时,“他马上觉得有了靠山,走路比从前有劲得多,杠杆有了着力的据点,眼神丰满,敢于正视一切,全身的动作也灵活起来;隔夜还怯生生的,挨了打不敢还手,此刻可有胆子得罪内阁总理了。”金钱对这位青年来说,魅力如同情人那般吸引,有了金钱,就如同找到了恋爱的对象一样兴奋。记得F•杰姆逊说过,“金钱是一种新的历史经验,一种新的社会形式,它产生一种独特的压力和焦虑,引出了新的灾难和欢乐,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获得充分发展以前,还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与它产生的作用相比。”我不得不承认金钱的力量,它虽不是万能,但没有它就万万不能。我们这么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做好一切,无一不是与金钱紧密相连的,虽然某些人会觉得人类太注重金钱了,什么都要钱,但是你不要钱,拿什么去生活呢?我们生下来就要明白我们活在的是一个以金钱来做交易媒介的年代,而不是原始的古代,再清高的人也要吃饭,吃饭就要钱,你没有钱,难道上帝供养你吃食吗?所以金钱对我们来说真的很重要。
巴尔扎克在作品《高老头》中,不仅旨在揭露金钱的丑恶,人性在金钱中的丑陋,更向我们说出这个事实,现实的人没有了金钱,拿什么去生活呢?试想一下,书中的人物之所以向金钱屈服,大多是为生活所逼迫的。那老是发黄金梦的伏盖老板,她明知道自己已是残花败柳了,但是为了改变现状,为了离开这寒酸死寂的牢狱般的伏盖公寓,她不惜巧装打扮,媚态百出地勾引高老头。老姑娘米旭若没才没貌,穷得要慌,当一个人困窘到无处可逃的时候,就免不了做出一些违心的事情的,所以无怪乎她为得三千法郎出卖伏脱冷的,主人翁拉斯蒂涅背着一个穷得要卖血的家庭,心存与其城市大学生一样过些体面的生活的欲望,以他眼前的“英雄”为榜样,亦步亦趋,在社会这个大泥坑里越陷越深,尤其是他经历的“人生三课”——红极一时的贵妇鲍赛夫人,情人阿翟达为钱抛弃她,与不爱的女子结合。粗犷聪明的伏脱冷,老姑娘米旭若为钱而出卖他,让他回到牢狱中去。高老头,两个女儿因钱而热爱他,冷落他,最后把他这个被榨干的柠檬抛之荒野,踏着他的尸体去参加盛宴。高老头的死让他明白在这金钱至上的社会里,没有钱,什么也甭想要,于是他留下良心的最后一滴眼泪,决定走向堕落……所以,金钱是应需要而展现“魅力”。她的魅力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有效力的,但是在用金钱堆砌出来的社会,对那穷得无处可逃的人,却是一剂灵药。
在我们这个物肉横飞的当今社会,如此之类的人更是多不胜数的。有人为了不过穷日子,卖妻卖儿女。有人为了满足心中所要的物质享受,有人堕落为妓女,男公关,小偷,强盗。有人为了贫苦的家庭,努力拼搏无所得后,走向作奸犯科的道路……如此之类的事情发生并不是很奇怪了。在这里,我不得不佩服巴尔扎克的长远眼光,他居然能把金钱在未来的角色演变预测得如此透彻。他的《高老头》无疑是未来金钱世界的预演。在现实社会中,像阿翟达侯爵这样为钱结婚的人,像高老头的两个女儿的丈夫,雷斯多伯爵和纽沁根,一个发现妻子偷情却不离婚,而是利用妻子的堕落作为换取财富的代价,一个挥霍无度,偷养情妇,却严格限制妻子的零用,大耍无赖地鲸吞妻子的财产,代价却是允许妻子偷情。像正直勇敢,精明能干的伏脱冷,为了二千法郎竟做出杀人越货之事。像这四种小说的典型人物,在现实中并不典型。只要想到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围绕一个钱字,那么我们就不难理解他们的丑恶行为了。
金钱,就像人的命运的无形指挥棒,看不到,摸不着,但它的作用却切实存在。它可以把你捧到天上,前提是你像浮士德那样,把灵魂典卖给恶魔。他也可以把你狠狠地踩在脚下,如果你清高得够偏激的话。升与沉,去与留,善与恶,全在你我一念之差,我们该如何去正视金钱呢?拿什么来挽留金钱而不为它迷倒呢?这确实是一个自古至今的一大难题。我自己也不知道如何面对它,我只知道心药还需要心药来医治。金钱的魅力展现的对象是人类的意志,只要我们够理智,意志够坚强的话,那么我们不会成为金钱的寄生虫,而是将它为己所用。
巴尔扎克的描写无疑包含了夸张的成分,这恰如放大镜观察微生物那样,把金钱时代的人性被物质化的现象放大给我们看,目的是让我们认清金钱,认清历史的进步行是靠财富创造的,但在创造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人性的失落,为金钱所引起的情和欲驱动而疯狂地,忘我地积聚财富。而这种情和欲偏是会耗尽我们的脉脉温情的。因而在金钱世界是没有人情可言,只有冷漠,麻木不仁,就如同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对高老头那样。既然我们知道我们无法与金钱划清界限,那我们便要和它好好相处,不要自命不凡地大喊“我视金钱如粪土”之类的可笑话,因为我们活着确实需要金钱,为了赚钱而努力奋斗并不丢脸,真正丢脸的是那些索取无度,要了还想要的贪婪者的丑恶嘴脸。钱能给予我们方便和享受,我们没有道理断然拒绝,有钱都不去赚钱,若这样做的人无疑是白痴。所以我们理应努力为自己机财富,前提是不要损害别人的利益。因为有了钱,我们才可以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不被压迫,不被瞧不起,还可以帮助别人,贡献社会!
《高老头》不愧是金钱世界的写照,让人读着就不禁想到现实的金钱关系。文章写实手法逼真传神,用众多次要人物推出一个特定社会,人物画廊壮观浩瀚,思想更是锋芒毕露,深刻有力。金钱是永恒的话题,而这一主题思想更是超越了时空而立论。这一写作境界,是许多写作者所难以达到的,也是读者所喜欢的。
另外好书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