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初入皇宫 ...

  •   离了茶楼,穿过几条热闹的大街,寻到皇城外,果然见红墙上贴着一张皇榜。上写当今太子病重,欲求名医救治。
      哮喘之症说好治也不好治,说难治也不难治,难的是对症下药,太子自小就有此旧疾,却在近三年突然频繁发作,一定是有什么异物刺激所至,依此可以推断,太子患的应该是过敏性哮喘,这种病,只要找到病因,就可对症治疗。
      我在宫墙外来回走了几圈,终于下定决心,上前揭了皇榜。
      进了皇宫,举头四顾,只见殿阁重重,庭院深深,气势恢宏,一派庄严肃穆的景象。心中叹道:怪不得古人都想当皇帝。当了皇帝就可享有天下的一切,就可呼风唤雨,随意决定别人的生死,还可享受数不尽的荣华富贵,数不清的后宫佳丽。
      这边想着,前面领路的太监带我来到一处宫殿前,沿着脚下的盘龙玉阶,一步步向前走去,清凉的风吹来,吹起玉佩上的青色丝绦,意识忽然有些恍惚,眼前的景物,怎得如此熟悉,恍若在哪见过。
      太监在大红的宫门前伸手道:“张大夫,请。”
      缓缓踱进去,弯曲的回廊,琉璃瓦,汉白玉,道旁种满奇花异草,香气扑鼻。转过拐角,走到一处水池边,低头看水里,水中忽然映出一个衣饰华贵,风华绝代的女子,眉眼是那样的熟悉,头上顶着高高的凤冠,腰缠玉带,足蹬珠履,冷汗登时刷的流了下来。这不是在破庙的睡梦中见过的情景吗?正想细看,幻象忽然消失了,水中倒影依旧是紫衣的清秀少年,来不及多想,太监在前道:“张大夫,请进。”
      慌乱地抬起头,收敛心神。一咬牙,绕过水池,跨步进去。只见明黄的卧榻之上,躺着一个面如金纸,气息奄奄的人。哮喘之人,最忌躺卧,否则一旦发作,呼吸不畅,便可一夕致命。我走到床边,忙叫太监拿了一床厚被来,卷成一个卷,轻轻扶他起来,让他靠在被卷上,太子睁开眼看看我,太监在一旁道:“这是刚请来的大夫张好古。”我忙跪下道:“草民给太子殿下请安。”太子微微点头,不再说话。
      我站起身,太监端来一张矮凳,我谢后坐下,把手按在脉上,心中默诊了一番,又凑前把耳朵贴在太子胸前,听他肺中呼吸声极粗,喉间呼呼作响。便凝神暗想,果然是哮喘,只是不知是什么引起的。
      于是我对太监问道:“太子这病何时起的。”
      太监低声道:“太子小时便有此病,只是近来发作越甚,发作起来时情况十分危急。”
      我点点头,忽然看到太子床上铺着一张白色的虎皮,我轻轻在虎皮上摸了摸,十分柔软,借着窗外阳光,可见虎皮上扬起一道灰尘,慢慢上浮。我忙问太监:“这张虎皮何时铺的。”
      太监道:“是三年前皇上赏的。”
      我又道:“太子病症是否从三年前便开始频繁发作。”
      太监惊道:“正是。”
      床上太子闻言也微微抬头看我,眼中射出惊诧的光芒。
      我心中大喜。原来是过敏性哮喘。找到病因就好治了。
      我转身对太监道:“拿笔墨来。”太监应声出去,须臾捧了过来。我起身坐在书案上,挥笔写了方子,交给太监道:“照方抓药。”见太监转身欲走又道:“太子房中所有有毛的东西都要拿走。包括那张虎皮。”
      太监惊道:“为何。”
      我笑道:“太子的病就是因此而起。把这些病因去了。再将我开的药服上一周,自然会有效果。”
      太监依言叫来几个宫女,把毛皮收了去。
      我也起身告辞出来。
      走到房外,只见阳光明媚,不觉已快入夏了,回想来到这个时空,已有几个月。这其间经历的事,经过的人,给我留下的又岂是伤痛或是快乐可以说清的。
      举步向前行去。一个银铃般的笑声响起,只见花丛中跑来一位俏丽的妙龄女子,忙侧身让到一旁。她见了我,向太监问道:“贾恢,他是谁?”
      前面引路的太监道:“郡主殿下,他是给太子看病的洪都解元张好古。”
      我忙躬身道:“给郡主殿下请安。”
      郡主略点了点头,又飞也似的跑了。我跟着贾恢穿过曲折的回廊,到了宫门前,贾恢将一大包赏银递给我,带着笑意道:“张大夫,这是今日的赏赐,若是太子殿下贵体康复,还有重赏。”
      我忙从赏银中挑了两大锭,悄悄塞到贾恢手里,躬身道:“多谢公公。”
      贾恢不动声色地将银子推回我手中,轻声笑道:“东宫里不兴这个。”
      想不到这太子宫里的太监,倒比朝堂之上的官员要廉洁得多,由此可见太子的人品当在众人之上,与外界传闻并无二致。
      我看着他的目光登时多了几分敬意,急忙拱手道:“多谢公公提点,小民懂了。”
      贾恢敛起笑容,若有所思地看了我一眼,微微点头,转身离去。
      铁中原刚刚抵达京城,得知父亲病重消息,不及休息,急急进了宫,先往父亲的寝宫走去,一边问太监道:“大夫来过了么?”太监躬身道:“回禀皇太孙,是一位极年轻的大夫,来看了病,开了方子,又嘱我们撤去皮毛,方才走了。”
      铁中原急步迈入太子宫中,到父亲床前探视,一边问道:“父亲可好些了,”太子睁开眼,微微笑道:“刚服了煎来的药,好些了。”
      铁中原闻言大喜,见父亲背后靠着厚厚的被卷,忙道:“这是为何?”
      太子道:“是张好古嘱我这样。”
      一旁的贾恢言道:“张大夫本是洪都解元,生的眉清目秀,言语有礼。”
      铁中原点了点头,又坐了一回,见父亲神态倦怠,急忙告辞出来,走到树荫下,伸了个懒腰,张嘴呼吸了一下清新的空气,正要向前走,忽听远远一个清脆的声音叫道:“铁哥哥,铁哥哥。”
      铁中原抬头望去,只见一个穿着雍容华贵,模样俏丽的少女正朝他飞奔而来,不由苦笑了一下,见她跑近了,欲扑入他怀中,忙闪身躲过道:“玉真妹妹,你来做什么。”
      玉真嘟起小嘴道:“哥哥,我来看你不成吗?”
      铁中原笑道:“你没看哥哥很忙吗。”
      “再忙也要陪妹妹出去走走,你这几日不在,妹妹想念得紧。”
      铁中原见她这样直言不讳说出,不禁苦笑了一下,轻声道:“哥哥还有许多正事要办,不如等下次吧。”
      玉真闻言急道:“哥哥每次都说下次,上次到江南许久,也不带妹妹去。”
      “哥哥是去江南查访民情,带着你如何使得,况且妹妹千金之体,也受不得风餐露宿之苦。”
      玉真嘟着嘴道:“哥哥,这就是你的不对,你也是万金之体,尚且可以离开京城,四处游历,妹妹又有什么苦吃不得。”
      铁中原心中有事,不想和她纠缠下去,皱了皱眉,正想借故遁走。身后一人笑道:“看她这些日子想你都想瘦了,你便陪她到御花园走走吧。”铁中原回头见到一位年约四十来岁,衣饰华贵,风韵犹存的宫装女子,身后还跟着一大群彩女宫嫔,忙躬身施礼道:“给皇后娘娘请安。”
      女子轻启朱唇,淡笑着道:“不必多礼,去吧。”
      铁中原无奈,只得躬身道:“是,娘娘。”转身带着玉真去了,走到御花园中,玉真兴高采烈,拉着他的手,不住地问他江南的风土人情,又抓着他的袖子一路飞跑,铁中原一直轻蹙着眉,也不答话,由着她笑闹。这时玉真忽然低下头,指着他腰上那半块玉佩疑道:“哥哥,你这玉佩是从哪来的,另外半块呢?”
      铁中原低头一看,却是那日在杭州城得的半块刻着飞龙的玉佩,另半块现在孟浩宇手中,心中一动道:“这块玉佩,是一个朋友送给哥哥的。好看吗?”
      玉真早伸手从他腰上解了下来,拿在手里左看右看,好一会才道:“是什么朋友,为什么送半块玉佩给你,另外半块是不是在他那里?”
      “是哥哥一个过命的好朋友,这玉佩象征我们的情谊。”铁中原脸上露出一抹温和的笑容。见玉真依旧拿着玉佩不放,急忙到她手中轻轻取回来,随口哄她道:“你若是喜欢,哥哥下次去江南,给你买一个更好的。”
      玉真喜道:“那真儿先谢谢哥哥了,等哥哥买了玉佩,真儿也要和哥哥一人分一半。”
      铁中原忍不住摇头道:“好好的玉佩,为何要分成两半?”
      玉真娇声道:“一半带在哥哥身上,一半带在真儿身上,这样,哥哥无论到哪里,都会想起真儿。”
      “又在说傻话。”铁中原轻声叱道,把半块玉佩依旧系回腰间,抬起头,望着远处高耸的宫墙,眉头轻蹙,若有所思。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