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3、过年习俗 ...
-
清代帝王,有“赐福”的习俗。正月初一,皇帝由钦天监选定出行吉时,先拈香礼佛,再去建福宫开笔书丹,写“福”字。最后到乾清宫西暖阁,召集王公、内廷供奉,将“福”字赐给他们。得到皇帝赐的“福”字的,引为最大荣耀。
在宫中,除皇后,贵妃赏赐“福”字外,其他嫔妃一律赏“春条”。这些“春条”,是如意馆的太监们用双钩粉漏子,漏出“福寿康宁”、“福禄祯祥”、“竹报平安”等字来,赏给嫔妃,并非皇帝亲笔书写。后来,这习俗传到民间,人们用大红纸书写春条,贴在大门对面的墙上,诸如“抬头见喜”,以示喜庆。
除夕宴,清帝王皆着便装,腰上系4个荷包,其中有一名“押崇荷包”,内装金银锞子、金银八宝。后流传至民间,长辈人要给晚辈人押岁(崇)钱,也称压岁钱。
自腊月初八,清宫中花把式就忙着陈列各色鲜花,以示祝福,称为年花。传至民间,没有鲜花,以纸花代之,插在瓶中,以示吉利。
自腊月二十八起,慈宁宫御座左右,陈列用糯米做的聚宝盆,饰金箔、锦锻,直到正月十八落灯撤去。聚宝盆取招财进宝之意清宫规定,每年十二月十七日开始放爆竹,到十二月二十四日以后,若皇帝出宫、入宫,每过一门太监即放爆竹一声,每年除夕、元旦寅刻或子时,皇帝即乘轿前往各出拈香行礼,此时,皇帝的轿子每过一门,就要放爆竹,以示对诸神的敬意,也表示接神。接神之后,自王公至百官均进宫朝贺,互道新喜。
十二月二十六日宫内各处张贴春联,挂门神。因为满族人崇尚白色,故春联例以白纸或白绢书写,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增添喜庆的气氛。门神于第二年二月初三日撤下贮存库中。清宫所挂的门神均先装裱在安有铜饰件的框内,在粗绢或布上绘制,用黄绫沿边。先期,由工部奏闻皇帝,至日,外朝三大殿等处由工部、内务府官员督同匠役人等张挂。内廷等处,由门神库太监先期报之宫殿监,宫殿监传齐营造司首领太监,自乾清门至各门各宫张挂。所绘门神有四种,即金瓜武门神、五谷丰登文门神、福寿双全仙子门神、童子门神。 在这一日,宫殿监传知后妃居住的东西六宫首领各挂宫训图一份于东西宫墙,每图皆画古代有封建美德的后妃故事一则,作为后妃的榜样,教育后妃遵守三纲五常,实行孝道。至次年二月收门神之日撤下,收藏于景阳宫后的学诗堂。
各宫挂有不同的宫训图:景仁宫——燕姞梦蓝图;承乾宫——徐妃直谏图;钟粹宫——许后奉案图;延禧宫——曹后重农图;永和宫——樊姬练猎图;景阳宫——马后练衣图;永寿宫——班姬辞辇图;翊坤宫——昭容评诗图;储秀宫——西陵教蚕图;启祥宫——姜后脱簪图;长春宫——太姒诲子图;盛福宫——婕妤当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