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5 ...

  •   卜仓舟打听了,这个戏班子从偃师出发,一路卖艺去洛阳。洛阳是西厂的一个重镇,当初雨化田苦心经营,与东厂明枪暗箭你来我往,花了不少工夫才把洛阳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是除京城外最大的一个据点,周边十八县,从县令到府台都是和西厂沾亲带故的。卜仓舟早有准备,将百十个人名都背了个滚瓜烂熟,到时候敌人再多也不用怕了。
      他和赵怀安就在戏班子里安顿下来,日里赶路,夜里演戏,见过雨化田的人不少,卜仓舟怕被人认出来,白天也勾着大白脸,说是曲不离口,方便默戏。赵怀安行踪不定,没几个知道他的真面目,这一路上倒是悠闲得很。卜仓舟不想让他过得太安逸,跟班主商量,临时加了个武生的角色,一句台词没有,只管跑龙套,翻跟头,把赵怀安翻得跟个猴儿似的,却是敢怒不敢言,暗中找班主说情,那汉子把头摇得像个拨浪鼓:“不行不行,都说好了的……”
      赵怀安自然知道他为什么说不行,卜仓舟现在是戏班里的台柱子,他演的雨化田叫好又叫座,大喇喇往台上一坐,两道眉子画得立起来,雷霆雨露,恩威并施,吃奶的小娃娃都给吓得不敢哭。有天晚上闯进来几个带刀挂剑的不速之客,噤得满场良善鸦雀无声,卜仓舟正演到尽兴处,笑道:“鼓呢,鼓怎么停了?”目随光转,定在那群人身上,左脚轻点打拍子,并起右手两指对着他们唱了一支《探春令》:“入朝剑履宠光鲜,满皇都争羡,暗通阉竖借威权,看指日仇家殄。”这是戏本子里面有的。他一时兴起,拔高了嗓子,还添了两句没有的:“哪里来的狂徒,两个山字叠起,给我打将出去!”
      那群不速之客面面相觑一阵,竟真一言不发地离开了,把赵怀安看得目瞪口呆,他手都按在剑柄上了,最后愣是没派上用场,他这真大侠还不如那假公公有用。
      就这么有惊无险到了洛阳郊外,卜仓舟和赵怀安要走,班主百般挽留不住,只得多分了他们二成的赏钱,双眼含泪,依依不舍地直送到城门口,临走的时候还拉着卜仓舟的手说:“以后再想唱了,一定来找我,我让你当副班主……”说完,才一步一回头地走远了。
      赵怀安望着他的背影道:“认识你日子也不算短了,想不到你还有这一手。”
      卜仓舟颇有些意气风发地一昂头,道:“知道我为什么叫风里刀么?实话告诉你,你可别对旁人说,这其实是个艺名儿,小时候教唱戏的师傅起的,想不到一直就用到了今天,怎样,是不是没想到?”
      赵怀安知道他说话从来都是一半儿真一半儿假,这次又不晓得该相信几分:“我是没想到你扮得这么好,当初在龙门客栈,我看你真是破绽百出,不知西厂那些人怎么就没看出来。”
      卜仓舟一怔,眼珠转了几圈,随即笑嘻嘻道:“我跟你讲个故事你就懂了。十几年前,在苏州有两个唱戏的,一个姓王,一个姓李,两个人都最擅长演秦桧,打对台打了好几年。有一天,姓王的那个没打招呼就失了踪,别人都道他是怕了李某人。想不到一年之后他重新登台,再演秦桧,一炮而红。李某开始还不服气,但自从看姓王的唱了一出之后,就封金挂印,告老还乡了。赵大侠,你可知道这是为什么?”
      赵怀安老老实实道:“不知道。”
      “看你这木头木脑的样子,我料你就不知道……”卜仓舟关子卖不下去,只得摇摇头自问自答,“那姓王的去当朝内阁首辅家里当了一年家奴,天天揣摩大人的言行举止,宰相风范,这才成了一代名伶。”
      “这是真事儿还是你自己杜撰的?”
      “有什么要紧,道理都是一样,”卜仓舟随便糊弄过去,“我过了这么久雨化田的日子,吃他的饭菜,穿他的衣裳,用他的手下,再装不像岂不是太说不过去了。”
      他们俩正说着,没看路,突然就有一队如狼似虎的差役从斜街里冲出来,把人群赶到两边,八匹骏马当先,每匹上头都坐了一个差爷,马后跟着二三十人,都手拿长枪,腰悬短刀,然后抬出来一顶红顶绿呢软轿,稳稳当当在一间酒楼门口停下,一掀轿帘,缓步迈出个容长脸,八字胡的男人,大约三十多岁,没穿官服,也不知他何职何品,低头对迎出门的酒楼老板吩咐两句,又问道:“其他大人都到了么?”
      老板点头哈腰:“都到了,就等着您了。”
      那人一端腰带,抬脚便上了二楼。不一会,酒楼的跑堂就把客满的招牌挂出来了。
      “这是谁,好大的官威呀。”卜仓舟问同在一起看热闹的。
      “他呀,河南学政黄贤声,乙亥年的状元,西厂二档头谭鲁子的远房表弟,锦衣卫哪个同知的姐夫……”
      “兄弟,嘴皮子挺溜,说快板的?”
      那人有些不好意思:“业余喜欢来段数来宝。”
      卜仓舟还要再寒暄几句,衣角就被赵怀安扯了一下,忙靠过去道:“什么事?”
      “该你出场了。”
      卜仓舟苦着脸道:“可我还没备好行头。”
      赵怀安知道他在打那点赏钱的主意,这是他辛辛苦苦翻跟头赚来的,十分舍不得,但一想到大局为重,只好掏出来,叮嘱道:“好歹给我留点,我也要一身……”看卜仓舟拿眼横他,忙不迭解释:“当然是因为不能给厂公你丢人。”

      两人便联袂进了洛阳城最好的成衣店,卜仓舟这几个月穿惯了绫罗绸缎,眼光极为毒辣,专挑贵的,一选一个准,看着赵怀安买的短打和靸鞋直撇嘴。
      “那个谁,你来看看这套怎么样。”赵怀安老远就听见他招呼,转过去一看,嗬,还真是佛要金装,人要衣装,他这样一打扮,虽赶不上宫里的做工,但还确有几分样子,簇新的浅灰窄袖长袍,两侧分别打有四组暗褶并与暗摆相连,露出下面的黑色绔脚和白麻马面裙的边儿,看着干净利落,又威风凛凛。那成衣店的伙计一看他就知道是个识货的,把店里的好家伙一样样拿出来给卜仓舟试,从帽子到鞋子,生怕漏了一件。
      “挺好挺好,”赵怀安连连点头,顺口又问了个价,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多少,四十两?”
      伙计还是笑容可掬:“本来是五十两,小店新开,一律八折。”
      卜仓舟却不慌不忙道:“我身上这件就穿着走了,将剩下的东西都包起来,让人送到对街那间酒楼,对,就那儿,你看见了吧。说货主姓雨,自然有人付账。”说罢,拉着赵怀安甩袖就走。
      伙计慌了神,扯住他道:“客官,我们这里不兴赊账……”
      卜仓舟懒得多搭理他,羌啷将赵怀安的剑抽出来,装模作样比划几下道:“那这笔生意你是不肯做咯?”
      小伙计哪见过这架势,想拦,怕被人一剑杀了,不拦,又怕丢了饭碗,眼巴巴扒在窗口看他们俩越走越远。倒是赵大侠心有不安,时不时回头道:“咱们这样好像叫抢……”
      卜仓舟得意地笑:“那大人我再带你去抢回大的!”
      他们脚下带风,一路走到酒楼门口,径直就要上去,老板忙不迭来拦:“公子,小店客满了,改日再来吧。”
      “客满?”卜仓舟四下一望,“这么多空位子呢,是你眼瞎还是我眼瞎?”
      老板急得鼻子眼睛都皱在一处:“哎哟客官,真客满了!”
      “不骗我?”卜仓舟迟疑一下,回转半个身子。
      “真不骗!”
      “那我更得上去看看了!”他捉迷藏似的,嗖一声朝反方向掠去,老板只来得及抓到他身后的一缕风,气得他一跺脚,也往楼上追。半道儿上听见二楼椅子倒了一地,有人断喝一声:“不许上来!”
      老板赶忙低头,连声应了,倒退着下楼,只见那个一直站在旁边的黑衣人这时才好整以暇地上了楼梯。
      赵怀安上来的时候,眼前是一片其乐融融,宾主尽欢的情形,十几个人推杯换盏,高谈阔论,看起来大局已定。当中有个穿绿衣服的站起来给卜仓舟敬酒:“祝厂公长命千岁,福寿安康。”
      卜仓舟笑得很矜持,一点都不龇牙咧嘴:“老杨,你也越来越年轻了啊。”
      敬酒的人略显尴尬:“厂公,我不是老杨,我是老胡。”
      卜仓舟见叫错了人,面上却一丝不乱:“呀,你不是老杨,那老杨在哪里?”
      “这里这里!”老杨举手,原来就坐在卜仓舟身边。
      “你和老胡一样挺年轻嘛。”卜仓舟继续打哈哈。
      赵怀安看那老胡已经年过五十,老杨却才三十来岁,不知卜仓舟从哪里看出他们一样了。一个没留神,话题已经转到他身上。就是他们一早看见的黄学政,一脸谄媚地凑过来问:“这是哪位,瞧这相貌、这打扮、这神韵,莫非是新上任的档头?”
      “诶,他哪儿有做档头的命,”卜仓舟半道上把话拦下了,“这是皇上新赏给我的小太监,笨手笨脚,不会做事,只看在是御赐之物,才勉强带着,这一路上可没少惹我生气。来,小安子,给我倒酒。”
      “原来是位公公?这可看不出来。”
      卜仓舟把杯子往桌上一墩,道:“那你能不能看出来我是个公公?”
      “不能不能,”众人都一叠声地捧着,生怕怠慢了这尊真神,“厂公丰神无双,说是皇亲贵戚都有人信!”
      只见卜仓舟一拍桌子,面无怒容,却是气势逼人:“连这么明显的事情都看不出来,还说你们不是瞎子!往后怕是连我都不认得了,不如都趁早摘了顶戴,回家种地去吧!”
      众官员都被他吓得趴跪在地,糠筛不止,口中连呼“下官该死,厂公恕罪”,半晌没听见动静,有个胆大的抬起头,见厂公正蹲在他面前冲他笑道:“你身上带钱了么,我的债主来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章 5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