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蓬山几万重 ...
-
四月节后,天日加长。人人起得早,忙过一个上午,午后便渴睡。沈家园子里,上至沈老夫人,下至粗使婆子,未时左右,例必要憩一憩。这个时候,整个园子都在打盹儿,连门房的狗都在屋檐下呼呼酣睡。胭脂和樱儿为着避开沈家人,几个月来不曾出过她们住的院门,有时着实闷得发慌,偶尔便趁着其他人中觉时候,出去园子走走,亦不敢走太远,略微在前头湖边转转即回,所幸从未遇到过人。这日胭脂樱儿又到湖边逛了一刻,不曾想回去的路上飘起细雨。那太阳尚在头顶,照得雨丝如细金线,熠熠发光。胭脂笑着对樱儿说:“这会子要有蓑衣笠帽,咱们便斜风细雨不须归了。”
然则雨越下越大,初时疏疏散散,继而淋淋漓漓。阳光不知何时遁去,雨丝纠结成了雨绳,抽在白石漫的甬路上,溅起无数细碎水珠。水汽弥漫,天地昏朦,湖周的亭台楼阁已然不见。丝丝细雨中漫步的优游,渐渐被大雨打去。走到湖边洗浪亭前,樱儿不禁对胭脂道:“姑娘,我们到里面避避雨吧?”胭脂却突然想起前些日子在寺庙抽的签语,呆一刻,方道:“既然前路注定是苦难伤心,如何避得了?就这样走罢。”却对樱儿道:“你就在这里避避吧,我自己走好了。”樱儿犹豫片刻,道:“我陪着你。”胭脂微微一笑:“多谢。”两人在雨中缓缓走去。
洗浪亭后接出一道深深的长廊,曲折环绕着一围巨大的太湖石假山,山势嵯峨,牵萝附藤。长廊迂回处,大块玲珑山石后面,此刻转出一个人来,轻衣缓带,却是沈留。他刚从衙门里回来,饭后不欲马上歇午,便出来走走。遇到下雨,来这廊子上躲一下。见胭脂主仆远远而来,并不愿和她们碰面,于是避到山石之后。胭脂她们全然不知,自顾说着话过去了。沈留站在廊下,默默注视胭脂主仆的背影。粗白的雨绳一片片扑打在两人身上,那纤巧身影,似乎随时都会被风雨卷走,却仍是不急不徐,沿着湖边,渐行渐远,没入白茫茫的雨雾中。沈留的目光停在那片雨雾上,仿佛想要看穿它。湖上雨点纷扑,重重敲碎水面,击起大圈大圈的涟漪,连环叠套,不绝泛开。
雨一直下,断断续续,时大时小,连绵了好几天,天潮地湿,有一种山水画的润泽清透。卧佛寺的红墙黄瓦在雨中显得特别的凝肃。往日门前的如流香客摊档商贩,象被一只神秘的手从天地间抹去,人踪寥落,更现出佛寺的宏大庄严。
雨丝打在油纸伞上,簌簌沙沙簌簌,听得久了,只觉得黯然消魂的凄清。伞外雨雾成烟,雨线穿经结纬,密密织成天帷地帘。隔着重重雨幕看去,身周一切,迷离倘恍,如幻如梦——象她。黄越山撑着伞,站在山门前,有些不知所措。
自曩月在卧佛寺门前惊鸿一瞥,他便中了邪似的,隔三岔五就要来一趟卧佛寺,里里外外盘桓几个时辰,踩遍了庙堂的每一寸方砖。他不是不知道,这般守株待兔实在傻气又可笑,但是京城如此之大,人海茫茫,他还能有什么别的法子,才可以再见她一面?黄越山颓然低下头来。不过一瞬而已,那容颜却深深刻进了心底。他并没有想过,见到后又会怎样,只是一股劲儿地,想要再看她一眼。他十年寒窗,头悬梁锥刺股,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念念在意的都是进士及第,光宗耀祖,扬眉吐气,时刻警醒自己不可有甚私情缱绻,以免误了功名前程。却万万没想到,当这一切发生时候,竟然那样突如其来,猝不及防。
然而时日既久,芳踪依旧杳杳,满怀的希冀点滴消磨,心事憔悴。他终于渐渐怀疑起来,那一刹间的相遇,到底真的发生过,抑或仅仅只是长夜的好梦,非花非雾,去似朝云,空无觅处。才知道那惊才绝艳,再铭心刻骨,仍然似真似幻,犹如隔在万重蓬山之外。他脸上现出一个迷惘的苦笑。立了一两个时辰,鞋袜早已湿透,凉意直透心底,却只见一小群穿绫着缎,好似官宦人家的女眷带着仆佣进得庙去。这样的天气,除了大户人家,出入有车马,还会有谁巴巴出门来呢?她今日是不会来了,明日呢?黄越山回过身,慢慢离开了。
就在他转身的时候,一辆小小的翠幄青䌷车悄无声息地停在山门前。
樱儿打伞护着胭脂刚刚跨进寺门,就看见连四在大殿前探头探脑。一见胭脂,登时满面堆欢,忙忙迎上来:“哟,三妹妹可来了,十二娘正着急念叨呢。”
胭脂微笑道:“今儿路不好走,耽搁了好久。我还怕你们走了呢。”
连四笑道:“十二娘没有见到三妹妹,哪里舍得走。三妹妹这边请。”
胭脂诧异地停下脚步:“这边儿是往净室去了。还请四哥哥跟我娘说一声,我还跟西边儿配殿那等她。”
连四便笑道:“今儿不妨。前几日浴佛节,家里的婶婶妹妹们都来过了。今日只有十二娘和二妹妹——二妹妹病好了来还愿的,这会子应该也在厢房里歇着呢。”一壁说,一壁把胭脂往里面让,随手撑开一把伞。胭脂脚步滞了一下,方才含笑说:“二姐姐病好回来啦?”如果那时二姐姐没有生病到庄子上去,就该二姐姐嫁到沈家了吧。胭脂心底一时间五味杂陈。雨滴在梧桐上,直是滴到人心里。
说话间,已经到了净室跨院外。既是连四带着胭脂二人,知客僧便没有阻拦。胭脂顺顺利利进了院门,一眼便看见连四家的在廊下张望,瞅见胭脂,一拍手笑道:“嗳哟,这可来了,婶娘急得什么似的。”忙把胭脂迎进门去。连四退下。
卞姨娘等了这半日,正焦心不已,看见女儿到来,预备了满腹的责怪话语早忘到九霄云外,笑了牵住胭脂的手,仔仔细细打量半天,方才满意的点点头:“气色还好。”连四家的亲自捧上茶来,又在临窗的炕桌另一旁再铺下一个锦褥子。
这净室里满堂红木家什,跟普通富贵人家的客室无甚区别,只堂上正对门挂了一副乌木联牌,描金字书了一付对联:“翠竹黄花爱静气,清池明月照禅心”。院子极静,有轻微的风雨声飒飒,天阴的午后倒像已近黄昏。母女俩坐在炕边儿,实实在在说了几句家常话。卞姨娘便向着胭脂问:“最近那沈家人待你还好?”这些日子沈家倒真是没人理睬她,着实不错。窗纸上有隐约的树影,胭脂缓缓低头笑答:“还好。”
卞姨娘知女儿对己是绝无虚言的,略松口气,端起茶来喝一口,方慢慢道:“你在他家确是不好自处。娘反复思来想去,大概只有一个方儿,许得让那家人待你好点。”胭脂睁大眼睛,看住母亲,一时间,似乎连那风雨声也听不到了。她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妙方,能让得沈家人对她的态度哪怕有一丁点儿缓和。她唯一的对策,不过是那三十六计中的上计,远而避之。
卞姨娘见女儿一双清明澄澈的大眼,汲汲的盯住自己,象煞了小时教她念诗,她瞧着自己的模样,也是这般满脸天真的好奇。过往十余年寂寞岁月,凄风苦雨,幸而有这个灵秀的女儿相伴,俏语娇言解除无数烦忧,才捱了过来。眼看女儿日日成长,母怀欣慰至极,那些为之承受的艰难困苦,相较之下,全然微不足道。她心中一暖,随即一酸。她上次不忍女儿生生被推入虎狼之口,于是起了与女儿同死的念头,不过人到绝境万念俱灰,一时冲动。事后回想,自己也惊出一身冷汗。母亲爱女护女之心,出自天然。时过境迁,求死之念既已放下,目下唯一思虑的,便是如何保得女儿周全,不受沈家的折磨。她伸手把胭脂鬓边的散发抿了抿,沉吟道:“这个法子,并不十分好,却也是没有法子的法子——若你能给沈家添个一男半女,许要好得多。”胭脂登时脸如飞霞,轻轻叫了一声:“娘……”就把脸伏在卞姨娘的衣襟间。立在旁边的樱儿硬生生把话咽回肚里去,差点咬到自己的舌尖。
卞姨娘疼爱地抚着胭脂的头发:“当了人家媳妇儿这么久了,还害羞么?”一刻又道:“有个孩子,于你也好得多。那孩子的父亲,其实倒是……”胭脂不响,只是把脸更深地埋下去,母亲的衣襟间有熟悉的清淡素馨花香。以前在家的辰光,无论天大的事情,只要闻到这股味道,就会完全地安下心来。胭脂鼻子有点发酸。
“你们在做什么?”一个女子声音尖利地响起,几乎是盛气凌人的,好像已经看见了说话人挑得高高的眉毛。胭脂暗自叹口气,并没抬头,只从母亲怀里看过去。门口站了一个苗条的人影,身上一件玫瑰紫闪金夹襦,滚着宽宽的银丝边儿,系条八幅鹅黄暗花罗裙,右手执着纨扇,左手斜叉在腰间,十分风姿。她拦门立着,挡了许多光,屋里显得更暗。樱儿行下礼去:“见过二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