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静 女 上 ...

  •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齐先生与父亲是两种类型的人,前者适合从戎、后者适合理政;至于我可能偏后者多一些。
      兵法是我与徽容的必修课,不过侧重面却不同,徽容适于进攻、而我则善于防守。不过在齐先生眼里攻防没有本质的区别,进攻既是防守、防守既是进攻,关键在于使用者的驾驭。
      我朝自建国以来最著名的要数当年开国功臣戎马半生的元氏定国公元烈的《用兵六种》,是在那个特定时期所产生的特殊战略,及至今日尚有很高的战略意义。齐先生的教习除去《洪犯》、《易经》、《六韬》之类也包括元烈的《用兵六种》,平心而论我相对倾向于《用兵六种》,因为它比较适合我朝的兵制,其余兵阴阳学虽然精湛但未必符合国情。
      徽容近来迷恋上《墨子》,对其中的构建很有兴味,我却没有太在意,云梯之类设计即使改观,也避免不了进攻时的伤亡,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
      齐先生闲暇时在绘制滇南的地图,标注山川河流以及地势地貌,徽容多在侧习武,而我会从旁辅助;我粗略的看过从我所在的扬州无锡启程需要转到江陵,再从益州入滇,其间道路波折,不利于长途跋涉,难怪父亲对此有些犹疑。皇朝几条主干多起于京兆,却均在姬氏掌控范围之内,其中出长安至洛阳经宛入江陵便是姬氏的主线,但过江陵至成都、益州、零陵则是江南齐氏的势力,故此我与齐先生此行出吴地过江陵就要看齐氏的情面。皇朝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过谁的地界就要受谁的制约,政令可以靠后但世家的情面却不能辱没,比如吴地,谁若是无视我江南燕氏也同样无法立足。齐先生这些年南来北往,所经之处若真与齐氏没有关联那也是寸步难行,庶出子在世家中地位虽低却也远比白衣出身的地位高上许多,何况是齐先生这种已有二品功名的人。
      “先生”我将砚中的墨调匀再抬头时却看齐先生对着一处湖泊的标识出神,便不由自主地问过去“先生在思量什么?”
      “呵呵,烈可知这里是何处?”齐先生听了这才回神招呼我过去,指了指那处卷轴轻轻问我。
      西山脚下、南接晋宁,我暗自思量一番方出声回他“可是滇南泽?”
      “正是”齐先生轻笑一声“难为烈竟记得清楚”
      “烈记得先生颇爱此地”我接过一旁扶疏递来的水随口抿着,一面示意她为徽容准备绢子。
      “呵呵”齐先生微微颔首,随手揉了揉我的发梢“滇地江南,终生难忘”
      “噢?之前听闻滇地富足,便是有赖于此?”我听了兴味颇起细细询问过去。
      “或许”齐先生放下笔散开衣袖“滇地多产奇珍或者有益”
      “但并非幸事”我听了生出几分疑虑“先生此行怕是别有心思?”
      “烈这么想?”齐先生见说不着痕迹的上下审视我一番刻意压下眼角的讶异,随口呢喃一句“我没看错人”
      “先生……”我被他如此打量有些不自然起来,努力寻找话题试图转移他的视线。
      “烈,近来可有进益?”齐先生似乎觉察到我的窘态瞬息之间变换语调。
      “想请先生指教”我见他扫着才刚停下来休息的徽容便明了他的意图,毕竟此去滇南路途遥远没有足够的手段是寸步难行的。
      齐先生点点头,从条案后绕过随手撤出架上的剑,他不用自己的剑是为我着想,毕竟我尚无个人的常用的利刃。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