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华夏之根 (一) ...
-
今天晚上我坐在电脑前浏览着网页。我无意间从网页的看见一个很不起眼的广告,上面只简单的写着五个字:华夏旅行社。至于广告的内容什么也没有写。
我非常喜爱华夏文化,看到“华夏”二字倍感亲切。于是我点开了这个网页。
里边这个广告网页里只写着一条旅游路线:华夏之根——河南新郑,看着广告上的那张图片,四根朱红色的柱子与柱子上面的青色砖瓦组成了一个大门,大门中间挂着一个牌匾。牌匾上写着“有熊遗址”四个繁体字。这不是黄帝建都的地点吗?我心里十分激动,黄帝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他当年就是在有熊定都的,虽然见不到他真人,见一见这个古都我就心满意足了;盛世华夏——河南洛阳,上面有两张照片,一个是洛阳邙山县北魏静文帝的皇陵,我以前看一些历史书籍上讲北魏的静文帝崇尚汗文化将自己的姓改姓元,还让他的臣子学“普通话”据说就是现在的河南口音,他那些臣子学这“普通话”时,一定很搞笑;另一个是洛阳市的牡丹园。两个市区行程一共是三天,价格是四百五十元。我大概算了算整个行程的基本需求,这个价位还是比较合算的,而且我也很喜欢这几个景区。
十一黄金周我约了和我一样酷爱华夏文化的密友苏依一起在华夏旅行社报了名,坐上大巴车,开始了我们到的华夏之旅……
第一站,河南新政——华夏之根。
我们来到了有熊的遗址,大门是用四根朱红色的柱子与一些青色砖瓦构成的,上面写着四个繁体字:“有熊遗址”。走进这个大门,两边是用土和干草制成的房子很复古。
在往前200米便看见一个高大的黄帝塑像,是用石膏制成的。黄帝头戴冕冠身穿汉服,他五官端正,眉宇之间透着威严,给人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
导游向我们介绍道:“塑像上的这位就是黄帝。公元前26世纪黄帝成为了中原部落的一位首领。黄帝本姓公孙,因为他长居姬水,所以改姓姬。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黄帝上任之后安抚百姓,教百姓种植五谷;他帮助炎帝打败了蛮尤。大家都知道古代是用十二个时辰来计时的,但你知道这是谁发明的吗?”
导游看了看大家,见我们没有一个回答的便告诉我们:“十二个时辰是黄帝叫他的一个名叫大挠的臣子创作的,来记录时间和年月。黄帝又命令伶伦定律吕,而开始有了音乐上的五音。黄帝是我国文明的第一奠基人,被后人所敬仰。黄帝与炎帝结盟,两个部落融合在一起渐渐变成华夏族。到了汉代,又将人们又将“华夏民族”改为“汉族”。这也就是我国人民为什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的原因。”
听了导游的讲解我不由得对黄帝肃然起敬。我抬头仰望着黄帝的塑像,却惊讶地看到塑像上黄帝的眉宇之间已经没有刚才那样威严,脸上含笑。他的嘴唇微微在动,而且我也听见了一种浑厚的声音:“影月,好久不见。”
难道是这塑像在说话?我问苏依:“苏依,你看见没有塑像上黄帝的嘴唇在动。”
苏依调侃道:“陆希你不会眼花了吧,石膏体的塑像怎么会动?”
难道我的眼真花了,我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再次看向黄帝的塑像,塑像上黄帝的嘴唇依然微微在动,那浑厚的声音又在我耳边响起:“影月,跟我来。”
顿时,我的眼皮变得沉沉的,接着眼前一黑便失去了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