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我觉得这篇绝对是大大的败笔!!!!
    按照原著的情况来看,黛玉此时,还是个孩子,没那么多春心萌动,纵然和宝玉感情好,也还在兄妹之情范围内,还未质变啊~~~~
    在母亲贾敏的言语中,宝玉就是个被祖母宠坏了的孩子,到了该读书的年纪了还在内帏厮混,小小年纪就一副“色胚”的样子,喜女厌男的。黛玉在母亲影响下,对表兄的印象一开始应该算是不佳的。
    我们从她父母对她的教育可以看出来这一点。没有儿子的林如海是把黛玉充作男孩教养的,读书也是读四书论语,而不是像其他女孩子那样主要学习针织绣花,读书也是看看女戒,认几个字就完了的。其中贾敏身体不好也是个原因,她常年卧病在床,没有精力对女儿进行主妇教育,好在女儿也不大,过几年再加强也来得及,结果没想到自己去世太早,很多东西都来不及开始,只好寄希望与娘家,希望母亲好好教导女儿。黛玉之前都是林如海按照男子的课程教导的,对所谓的经济文章是很熟悉的,如果没有遇见宝玉,在宝玉的影响下越发清高,她本身是有成为母亲那样的官太太的潜质的,纵然不会热衷于世俗钻营,凭她本身的聪慧也是能够应付自如的。黛玉在潇湘馆发月钱时,坠儿正好送东西,她顺手就抓了一把钱给坠儿。这个举动是很有意思的,黛玉并不像一般人误以为的那样不通人情事故,她只是无人教导,本身也不屑去耍心机手段收买人心罢了。如果母亲贾敏还在,她在理事上一定不会比宝钗要手段差,而宝钗所谓的治家才华,也并不是因为她像探春那样真的做了什么改革,而是她善于收买人心,不主动作为,也不得罪人,所以人人称她好。黛玉一开始不喜欢宝钗,除了因为宝玉的原因不喜欢情敌外,也是因为认为宝钗是个外表忠厚心中藏奸的,不愿和她交好。这也许是偏见,但也不乏黛玉心思玲珑,敏感体察的缘故。
    直到宝黛两人见面以后,在前世情缘的牵引下,黛玉才对宝玉产生好感。离开父亲的影响,在和宝玉青梅竹马的成长过程中,渐渐磨合,也就不觉得宝玉如何不好了。我个人认为,虽然不像宝钗那样说出来,在黛玉本身的价值观里,宝玉现在这样固然很好,但这也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原因,如果宝玉愿意上进,她也不会为了宝玉“俗了”就和他不好了。
    黛玉从来不是因为宝玉清高鄙俗才喜欢他的,前世牵引之外,主要还是后来父亲去世,真正寄人篱下的生活太过苦闷,除了年事渐高,鞭长莫及的贾母外,只有宝玉是一心一意对她好,任她怎样使小性子,说刻薄话,都不变的包容她,对她好,冷战多少次,都是宝玉先低头。宝玉作为情人,其实是很完美的:出身好,皮相好,性子好,最重要的是对黛玉好。
    黛玉会把宝玉当做值得托付终身的对象,其实还是因为缺乏父母教导,把完美情人和最佳丈夫当做一回事,不知道宝玉的不上进和无责任心是多么可怕的事。更重要的是,她在父亲去世以后没有更好地选择了,如果不能嫁给宝玉,父母双亡,身体不好的黛玉很难找到条件更好地人可以嫁了。在古代,黛玉这种未出阁就父母双亡的女孩子,在别人看来是“八字重”,担心娶回家会克到自家儿子。相看的时候,不免会发现黛玉身体不好,就更担心不利于传宗接代了。黛玉虽然不一定真的知道这些,但她本能的知道,没有父母做主的自己比从前更加艰难了,眼前一个完美情人摆在那里,作为表妹的自己是很有机会成为他的妻子的,不免有托付终身的希望。
    如果林如海不是因为无心续弦,担心没有女性长辈教导的黛玉将来不好说亲,而把黛玉送到外祖家镀金(这样将来说亲的时候,黛玉除了盐政家独女的身份,还会有诰命夫人亲自教导的名头)黛玉可能会成长成完全不一样的人。当然,林如海自己一定也是希望黛玉能够嫁给宝玉的,他对贾宝玉和贾府不了解,以为荣国府是很好的亲事,而林家没有近亲,黛玉没有兄弟,女儿嫁到别家去无人撑腰,如果嫁到舅舅家,以为一定不会不如意。
    现在如果穿越版林如海愿意好好教导,黛玉还是可以掰过来的,毕竟少了丧父后黛玉心境的变化,黛玉未必对宝玉念念不完。穿越版林如海娶个新的妻子,黛玉就不必常住舅舅家了,从礼法上看,黛玉有了母亲,再天天往舅舅家去反而不好,离宝玉远了,重新在封建教育下熏陶一两年,黛玉也就成了普通的官家小姐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