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
选修过“中华灯谜”,刚开始是因为兴趣,上课的时候倒不怎么认真,买了一本书,当时没看几页,架之于高阁许久。今拿出,品之,觉得颇有趣味。
也许正而当之的上课反倒不愿意学习什么,这样随意翻阅,认为是自我选择,竟是认真上许多分,还能学进一些东西。
因为书本内容较多,分为几章讲之,在这儿整理出来,就当作是读书笔记。
第一章
今天看完的是绪论和第一章“问渠哪得清如许”,讲的是灯谜的起源。
这边摘抄一些我认为有意义的东西。
首先是“廋(音搜)辞”这两个字,意为“隐语”,在隋唐以前,是没有“谜语”的,先秦的时候就叫作“廋辞”。
(因为本人对陌生的词比较敢兴趣,在这儿记录的可能都是一些比较生僻的词。)
最早的谜来自于汉人赵晔(音叶)指出的上古黄帝时代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八个字其实没有什么,不过在于早,也算是比较有纪念意义的吧,主要在于没有明说是干嘛,属隐语性质,实际意思是制作弹弓以猎取野兽。
战国末期的代表作是徐卿的《蚕赋》“......冬伏而夏游,食桑而吐丝,前乱而后治,夏生而恶暑,喜湿而恶雨,蛹以为母,蛾以为父。三伏三起,事乃大已。”
我小时候养过蚕,算是对这种生物有一些些了解,不过没徐卿写的那么多,这会儿才知道,蚕是多么矛盾的动物啊,不过挺可爱!
不知道“蛹以为母,蛾以为父”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蛹的时候相当于雌体,到了化蛾的时候就是雄体了?可是蚕是化蛾以后才产卵的不是?
大家还记得东方朔不?——没错啦,就是西汉时候的那个,有一个他跟郭舍人(这人是谁?)的互猜谜语典故,我抄下来了。
郭舍人曰:“客从东方,且歌且行,不从门入,逾我垣墙,游戏中庭,上入殿堂。击之拍之,死者嚷嚷,格斗而死,主人不伤。此何物也?”
东方朔也出了一则隐语,这个有趣,直接以隐破隐,说的也是这种讨厌的东西(我是很讨厌这个玩意的,不过郭舍人也把他说得很可爱。是不是文人都很含蓄,很含蓄啊......)
话说回来,东方朔说:“利喙细身,昼匿昏出,嗜肉恶烟,指掌所扪。臣朔愚戆,名之为蚊。”
其实我刚开始猜是苍蝇来着。还有,东方朔好谦逊有莫有——愚戆(音杠),就是愚笨的意思,“戆”就是傻,就是愣!东方朔怎么会傻和愣呢,古代人自谦过头了!现代人要这样,人家还以为你真傻呢!话说那蚊子,被东方朔这么轻轻甩掌,拍死了。
到了汉魏六朝,盛行离合体“文义迷”。就是把字拆开整合叫离合(应该没错吧),而“文义”指的就是汉字的形、音、色,根据这个来制谜。
这边有两个很出名的例子,一个讲的是董卓(看过三国演义的孩纸应该都知道),另一个好像也跟三国演义有关,挺有趣的。
第一个是东汉末年诅咒董卓当死的童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这个不解释。另一个是讲一个姑娘名为“曹娥”,因父亲淹死江里,便投江寻父尸,五天后终于抱着父亲的尸体漂上江面(可歌可泣啊)。后来有个叫邯郸淳的为她作了一篇诔(音磊)辞,东汉的蔡邑(美女蔡文姬她老爸?)看了赞不绝口,又题了八个字“黄绢,幼妇,外孙,齑(音机)臼”。有一天曹操经过这里,看到蔡邑题字,问左右谁能解,随行主簿杨修表示可解,曹操不让他马上解答。走了三十里,曹操才悟出答案,两人各自写出答案,由杨修先作解释:“黄绢,色丝也,绝;幼妇,少女也,妙;外孙,女子也,好;齑臼,受辛也,辤(古代的“辞”)”。好了,出来了——“绝妙好辞”。
诔,就是哀悼死者的文章,相当于现在的墓志铭(我想)。齑臼:齑也,捣碎的姜、蒜、韭菜等;臼,容器。(我很喜欢看这种不认识又很有意思的词)
好像很复杂是不是,关系太多了。好像易中天评三国时有说到这一段,曹操因此觉得杨修比他聪明(人家立刻就知道了,他老走了三十里才知道),一直怀恨在心,最后把人给杀了。由此可见,人不能太聪明啊!(鬼话,是叫你不要太张狂的意思!)
我想说的是,为人处世,有时候真的挺复杂。要懂得看眼色啊!
前面的也就这些了,后面讲到的隋唐的,两宋,明清,还有现代的,就没有以前那么有趣了。
隋唐还有一个谜语故事,我挺喜欢。写下来:隋唐秀才侯白,才华出众,才思敏捷,深受隋唐重臣杨素的重视。
有一次他们并马而行(好吧,我承认我是看到这个鸡冻了),杨素见路旁有一枯槐,就说:“侯秀才理道(不是道理哦)过人,能令此树活否?”
“能!”(这么肯定?)
“何以得活?”(怎么可能?)
“取槐树子于树枝上悬着,即当自活。”(看看这夸大其词的家伙!)
“因何得活?”(胡说吧你!)
“可不闻论语云:子在,回(槐)何敢死?”(孔子您活着,我颜回怎么敢去死呢?)
杨素听了大笑。(我囧了......不过谜语很考验人的智力倒是真的,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是解不了很多谜语的——看来我要多加修炼啊)
其实有一些典故都是很有意思的,多读多看还能增长见识,同志们有空多去找找啊!
最后补充一点基础知识,灯谜有几个发展高峰期,第一是两宋,第二是明代,第三就是清朝了。你可能知道“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那你还知不知道有个“清灯谜”?(我好像不知道),就是有这个!如果这本书没乱讲话的话。
OK,第一章完毕,接着等我有机会再写了。
今天停了一天的电,我太无聊了,可能写的东西也不是很有聊,诸位看官,随意点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一章
下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