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火烧连营(4) ...
-
思量片刻,陆逊道∶“丞相可知伯言何以能轻易将丞相请来我府中做客?”
“都督想必养尊处优,从未吃过苦。这一路尾随,风餐露宿的滋味不好受吧。”
“丞相果然智慧过人,伯言心悦诚服。”语声忽而转为低沉,缓缓道∶“那丞相又可否明了,伯言锲而不舍步步紧逼的目的本就是为了请得丞相,而非追击那蜀汉之军?”
诸葛亮点点头,道∶“都督不惜以歼灭蜀军作为交换代价,将亮抓来囚禁,想是认为亮不在蜀,蜀国内部必会发生政权争夺之乱。届时蜀人自相残杀,军心动乱,好比一盘散沙,尔等便可趁机偷袭,自是不攻自破,得收渔利,亮可有说错?”
陆逊见设下的完美计划被诸葛亮轻松识破,不仅不怒反而笑道∶“伯言亦知此计未必能瞒过丞相,只是单就纸上谈兵,此时丞相人却在我手中,剩下一个小小的姜维,又有何惧?”
“都督的一番良苦用心,亮只怕它是镜中花水中月,都督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丞相何须过谦,妄自菲薄。”陆逊想起不久前诸葛亮曾跟他说过此话,不禁失笑。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而上苍如此眷顾于他,不过十多年,便能得偿一生所愿。“丞相的隆中对,未出南阳已言天下三分,刘玄德成其霸业非丞相不能也。”
“亮不过一井底之蛙,当时年少轻狂,不知天下之势非凡人可度(duo),如今亦然。”顿了顿,接着道∶“然则对都督的心思,亮尚能猜度一二。故日前已授意姜伯约,一旦亮有不测,军便自发。亮之接任者名单,亦由暗探将密信传回川中。蜀国文有蒋宛费依对内治理,武有姜维马岱对外抗衡,亮之不慎使得都督的崩析之计付之东流,惭愧惭愧。”诸葛亮投桃报李,将之前陆逊的话原封不动的返回。
陆逊将信将疑,诸葛亮熟读兵法,精通术业,焉知此非无中生有之计。
他惊觉自己的心神竟被对方寥寥数语所动摇,心道不妙,遂起身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事成与否日后自会见分晓。眼下烦请丞相在此处安心小住几日,让伯言以尽地主之宜。若有所需,但请吩咐,自有下人随时听候传唤。”
“多谢都督盛情款待,如此亮便恭敬不如从命。”名为服侍,实则监视罢了。
陆逊快走出门的时候,诸葛亮突然唤道:“都督请留步。”
脚下一顿,只这片刻,陆逊脑中飞快闪过数个念头。他是知不能骗过我所以想认输讨饶?即便不是,若要我多留些时辰陪伴于他,我也情愿。
转过身,他轻快道:“丞相有何吩咐,伯言定当从命。”
诸葛亮抚须笑道:“吩咐不敢,都督若能不吝赐件外衣,亮铭感五内。”
“……丞相不必如此客气,伯言见丞相那件已脏,故让人丢了去。等下自会有下人送件新的过来。”说罢拂袖而去,仿佛一刻也不愿停留。
偏厅之内的桌案后坐着一人,正在奋笔疾书。
人谓‘近乡情怯’,陆逊此刻的心情便是如出一辙,‘近情心怯’。
成功掳了诸葛亮而来,将他囚禁在自己掌控的羽翼之下,虽为扰乱蜀汉政权,得以一举攻下汉中,分取州郡,吞并蜀国领地,但私心里又何尝不是为了那仰慕多年,一直以来始终念念不忘的青衣人。
“有子在身畔,或恐意迟迟。夜风忽乍起,翩翩吹我衣。子从远方来,我心常欢喜。倒履勤相迎,辄复非相亲。遥望青藤下,唯有花满地。我为磐石厚,子作蒲苇韧。何日得连理,长伴两相依。”
一首抒发陆逊内心情怀的诗句雀然跃于纸上。
抛下手中毛笔,陆逊对着字迹未干的墨迹径自出神,良久良久……
突然他毫无征兆地仰天大笑,笑声连绵不绝,边笑边摇头,笑哑了嗓音,笑出了眼泪——眼角滑出的泪水被他随意抬手抹去。
“何日得连理,长伴两相依——哈哈哈哈,陆逊啊陆逊,痴傻多年,你已非当年无知稚子,他也永远不可能属于你……这个做了十三年的梦该醒了!有子在身畔,或恐意迟迟——这番怜惜之意又顶个屁用,不过是自作多情罢了!若你不是江东的大都督,他根本不会多瞧你一眼……该醒了……这一场黄梁美梦该醒了……”笑渐不闻声渐消,最后只见嘴唇轻微蠕动,却再无声息。
陆逊低头趴在桌案上,肩头耸动,看不清袖子底下的情形。
房外若有人路过必会被他的疯狂言行吓到,一向温文儒雅的都督居然口出脏言,疯狂若颠,怎不叫人心惊胆颤,惊疑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