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过年 ...

  •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农历的正月(1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现在定名为春节;节日具体时间最后的确定相信和这个时间对农业劳作影响最小有关。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饭以后有熬年夜(守年岁)和发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对这一节日又称之为过年。
      在民间,特别是农村地区,有过小年和大年的习惯。
      小年,即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送灶王爷上天(把供奉的灶王画火化),向玉皇大帝报告他所在的一家,在过去一年的表现。为了让灶王爷说好话,要供奉糖瓜,送行时还要用糖糊在他嘴上,让他上天言好事。到除夕再把灶王迎回来,就是请(买)一张新的灶王画(画上画有灶王爷和他的太太灶王奶)供在厨房。画的两侧通常贴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
      大年从腊月最末一天开始,一般认为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为止,亦有未出正月就是年的说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今天是除夕,不知不觉又过了一年,在古代的日子,日复一日,每天做着同样的几件事,闲暇的时候,总会无事找事做,在这里生活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适应了这里的一切事物,又熬到一年的最后一天了。
      准备过年的时候,康熙交给阿哥们做的事情特别的多,因为赶着在年前封印,好让大家都过个开开心心的年,正因为这样,最近我可以见到他的时间特别的少,弄得自己最近的心情也特郁闷的。
      早上的时候,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吵醒,硬生生地打断了我和周公的美梦,心不甘情不愿的起床,奋力地打开门刚想骂人,看到来人就一下子愣住了,懒睡虫都给他全都赶跑了,四阿哥就站在了门前。
      他完全没有在意我的惊讶,径自从身后拿出了一卷红纸,递到了我的面前,我当时还没有反应过来,直愣愣地看着他,因为实在是很少时间可以见到他,现在见着了,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好。
      只见他扯了一下嘴角,好像挺无奈的样子,然后捉住了我的手,郑重地把那卷红纸交到我的手上,不容抗拒地道:“明天要看到这张字贴在门上,不然,就要你好看,你看着办吧!”说完,不理发愣的我就转身走了。
      真的是来无影去无踪,让我很怀疑,他真的来过吗?显然,我手上的东西,足以证明他真的来过,打开红纸一看,上面写着一个“福”字,我认得出是他的字迹,是他亲笔写的,顿时觉得心中暖暖的。
      “福”到,简简单单的祝福,虽然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但却表达了他的关心,他的关切不是在表面,而是内在的,不过,他要我把它贴在门上,要是被人发现是他的字迹,那我岂不是麻烦大了,又是一个难解决的问题。
      当夜幕降临,盛大的庆典开始了,所有的人都去了乾清宫看热闹,有些不用当值的都去了,而我就在自己的房间里静静的等待新一年的到来,在现代的时候,我都是和家人一起过年的,不知道他们怎么了,十二点的钟声一过,康熙四十三年到来了。

      二月,封淮神为长源佑顺大淮之神,御书“灵渎安澜”额悬之。
      深冬的二月,寒风虽然凛冽,但不时会透露着一点的暖意,昭示着春天的即将到来,在这寒冷的月份,皇室又添加了一个新成员,为皇家增添了一点喜庆的气氛,不过这喜庆也只是昙花一现罢了。
      四阿哥府上的侧福晋李氏,于这个月生下一子,取名弘时,由于早些年,李氏生的弘昐,于康熙三十八年二月殇,年紧3岁,没有序齿,所以弘时是为第三子,即三阿哥,这又让我感叹他短暂的一生。弘时于雍正五年以放纵不羁,削宗籍,无封。雍正五年八月六日死,年紧24岁,正值青年,英年早逝,放纵不羁这个词太笼统了,不知道他在哪方面惹雍正不满,对他不置理会,致使他郁郁而终。总之,这又即将是皇室里的一场悲剧,每个朝代到会有同样的悲剧发生,到了现在的清朝,也只不过是一场场的轮回而已,人的一生早已被上天注定了,有些事情,不是你想改变,就可以改变得了的。
      对于他儿子的出生,我还是有一点埋怨的,我在这皇宫里和他谈情说爱的同时,他就在他的府里风花雪月,年生贵子,但这也不可以全怪他,毕竟他在府邸里有他的责任,如果他不负责任,那就不是他了。
      既然喜欢上了他,就要包容他的全部,作为现代人的我,既然来到了这古代,就要接受这里的一切事物,包括这里可恶的一夫多妻制度,上天要我来到这里,就要学着去适应,我改变不了天意,还有谁叫我喜欢上他呢。
      在这个月里,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三年一选的秀女就要进宫了,不知不觉的,我也在这皇宫里待了三年,已经算是乾清宫里的旧人了,也不再是三年前那个年少无知我了,一切都在改变着,找不到来时的路了。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前些日子,我的那个阿玛罗察,使人带了一封信进宫给我,说是我的那个妹妹完颜葶舒已经够年龄选秀女了,要是被选进了宫,叮嘱我一定要帮忙照顾好她,要不是这封信,我也快忘了这号人物,未来的十四福晋。
      来到储秀宫,仿佛又回到了我三年前刚来到这里的时候,在这里认识的两个朋友,早已各奔东西,一个嫁出了宫,一个还在宜妃的翊坤宫里,真的好久没有见面了,还有点怀念那时候的时光呢。
      和宫门前看守的人打了个照面,由于他们也知道我是乾清宫的人,所以也没有多加阻拦,找了个里面的小太监来打听,我那个妹妹很好彩的被选上了,历史还是会沿着原来的路线走下去的,不会因为我的出现而改变。
      妹妹的住处竟然是我三年住的房间,真巧,不用我浪费时间来一间一间地找了,来到那间房前,一切恍如隔世,虽然住在这里的时间不长,但却也留给了我不少的回忆,这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的。
      敲了敲门板,听到里面一阵声响,然后门就开了,看到了一脸惊讶的小妹葶舒,亭亭玉立的,以前的小丫头片子也长大了,我也快不认得她了,不禁调侃说:“丫头,不认得我了么?”说着,弹了一下她的额头。
      葶舒一下子回过神来,下一刻就扑到了我的怀里,哽咽道:“姐姐……这几年想死你了……”额……我的衣服肯定湿了一片,不过她也长高了,头顶到了我的肩头,肩膀湿了应该看不出来的。
      安抚了小妹一阵子,她终于平静了下来,和我说起了家里这几年的事情,哥哥罗延泰在前年取得了功名,现在在朝中任布政使,而且还娶了妻子,今年年头就生了个白胖儿子,阿玛和额娘得了孙子,自是欢喜。
      说完了家里的事情,小妹又跟我说起了这几天选秀认识的秀女,和她最要好的就是住在她左边房间的钮祜禄氏,还有右边房间的兆佳氏,临走前交代了她万事要小心后就出了储秀宫,一路上都在纳闷,那两个和小妹要好的秀女,不会就是那个钮祜禄氏和兆佳氏吧!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全都换上了新装,迎接这一年春天的到来,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要过好这一年,那么在春天就应该有个好的计划,有计划的人生才不至于虚度,人生在世几十年,也不枉此生了。
      选秀的事情进行得很顺利,大多数的秀女都尘埃落定了,小妹葶舒被德妃要了,进了永和宫,我大概记得历史上的完颜氏好像是在这一年嫁给十四阿哥的,算算时间,也差不多该到时候了。
      同进了永和宫的还有那两个和小妹要好的钮祜禄氏和兆佳氏,真的有那么巧合,那个钮祜禄氏就是四品典仪凌柱之女,而那个兆佳氏也就是尚书马尔汉之女,看来历史上所记载的人物真的是存在过的。
      而其他的秀女,大多数都封为了贵人、常在和答应,充入了后宫之中,剩下的都被各宫娘娘要去当宫女了,三年一选的秀女,又为这个皇宫增加了无数的女人,更何况还有一年一选的宫女,选上的人比这还多呢。
      总之这一年的选美活动是真的落幕了,名花有主,这皇宫里有名份的花,都是属于一个人的,那就是康熙,这都是他的家务事,我们这些做手下,只要少说多做,服侍好这个皇帝老爷子就行了。
      最近,地方上的官员进贡了一批顶级的苏绣,苏绣,是江南女孩一生中最美丽的情结。那些绣花用的绷布、绷架、苏针、花线,它们依恋的目光永远不会离开水灵如草清澈如花的江南女孩了,任伊老了,在江南,它们的目光也不离开。这是刻骨铭心的爱情啊,苏绣对江南女孩是天荒地老般的爱情。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苏州有一种工艺名叫苏绣。女红之巧呵,十指春风。
      清代(公元1644~1911年)的苏绣以“精细雅洁”而闻名,当时的苏州更有了“绣市”的誉称。清代中后期,苏绣在绣制技术上有了进一步发展,新出现了精美的“双面绣”,仅苏州一地专门经营刺绣的商家就有65家之多。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皇室享用的大量品,几乎全出于艺人之手。民间更是丰富多彩,广泛用于服饰、戏衣、被面、枕袋帐幔、靠垫、鞋面、香包、扇袋等方面。这些苏绣生活用品不仅针法多样、绣工精细、配色秀雅,而且图案花纹含有喜庆、长寿、吉祥之意,深受群众喜爱。还有一种“画绣”,属于高档欣赏品,称之为“闺阁绣”。史载吴县的钱慧、曹墨琴,吴江的杨卯君、沈关关,无锡的丁佩、薛文华等人的佳作,皆名垂一时。
      康熙要将这批苏绣分派给各宫的娘娘,而李德全就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我,真的想偷懒一下都不行,唯有带着十几个捧着苏绣的小宫女和太监,穿梭于各宫之间,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把任务完成。
      宜妃的翊坤宫是最后的目的地,终于把手上的苏绣全都分派好了,正准备离开翊坤宫,却在前庭瞥到了一抹熟悉的身影,那不是曼青吗?和我同一年进宫的秀女,一个很久没有见面的朋友。
      和曼青站在一起的还有一个人,是九阿哥耶,他们好像在讨论事情,隐约还能听到他们的话语,九阿哥好像说,跟着十四弟是你的福气,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曼青想要反驳,可是九爷,我……
      由于跟着我来的小宫女催促,就出了翊坤宫,后面他们说的话就听不到了,他们的事竟然扯上了十四阿哥,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事情呢?不过这好像也不怎么关我的事,但只是有点为曼青担心而已。
      过了几天,康熙就下了一道指婚的圣旨,赐二等护卫石保之女伊尔根觉罗氏作十四阿哥侧福晋,择日成婚,听人说,这好像是九阿哥作的媒,这才让我想起了曼青就是那个伊尔根觉罗氏,她是注定要嫁给十四的,不过那天的情形,她好像不怎么情愿,唉!不管了,这也不是我可以管得了,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硬道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5章 过年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