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3、第四十三章 ...
-
不知从何时开始,谭大夫家对面的柳枝上就多了一条红绸带,时不时的出现着。郑贤仍是瞒着父母在跟秦冉交往,他们不敢在镇子里逗留,总是一起躲到凤凰山中去,荷香提的那门亲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光阴似箭,转眼间春雨化做了冬雪,正月十五的夜里,烟花绽放,漫天璀璨,映衬着河水流光飞舞,小镇里熙熙攘攘,到处都是出来看花灯的人群。
如此多的人挤在一起,郑贤再不必顾及什么,拉着秦冉游走于大街小巷,不放过小镇里的每一处花灯。只是秦冉看起来不太高兴,一直紧锁着眉头,想来是一路策马而来,累了的缘故。
石桥上,秦冉一袭白衣翩翩,银色的斗篷泛着五彩的光晕,有些话憋在心里十几天了,一直想对郑贤讲,此景此夜说出来,岂不是大煞风景。
郑贤回眸,嘴角还挂着笑意,“你怎么了?好像不对劲儿?”
秦冉犹犹豫豫,不知如何开口。
“是不是你的爷爷和父亲看不起我这个乡下丫头?”郑贤虽然任性了些,却也是个聪明姑娘,猜也猜出来了,秦冉的爷爷和父亲此时一定回来过年了,他也说了,但他们不同意罢了。“乡下丫头怎么了?宫里选皇后还从民间选呢?”
既然说起了这个话题,秦冉也就不再藏着掖着了,“不管他们同不同意,反正我是非你不娶,管他们在京里给我订了什么亲,反正我也是不同意的。”
郑贤笑道:“这不就对了吗?这是我们两个人的事儿,何必要把家里的人牵扯进来,难道他们不同意,我们就不在一起了吗?其实我早就打算好了,上次去了一趟京城,带了不少好东西回来,也够我们过一辈子了,以后我们可以买一个小一点儿的房子,再开一家铺子,也能安然度日。”
秦冉这才放开了心怀,承认还不如一个姑娘爽快,“你说的对极了!”他微笑着,衣袖一翻,露出一枝缠绕着牡丹花的钗子,慢慢簪在了郑贤的发髻上。花市灯如昼,照映着她的脸庞,自是美不胜收,着实欣赏了一番,轻轻托起她的手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郑贤浅浅笑着,手指缠绕在他的手心里,微微向他肩膀上靠着。
秦冉垂下头,移向郑贤的脸庞,却被来人突然打断了。
“娘。”郑贤回头,才发现身处自家对面的石桥上,怪不得给娘发现,既然发现了,就不再躲着了。
“你们在做什么?”此情此景,恍如隔世,女儿发髻上的钗子在灯火下格外耀眼,允贤上前就把钗子拔下来,随手丢还给秦冉,拽了女儿就走。
“谭大夫留步。”秦冉忙将她们母女拦住,郑重承诺道:“谭大夫,我真的很喜欢贤儿,我会用一生好好对她。”
允贤淡然若泰,这样的保证又何尝不是司空见惯,“嘴上说一句很简单,我怎么知道你能好好对她?”
“娘!”郑贤挣开母亲的手,解释道:“我跟他认识很久了,就是一直没有告诉你们,现在你知道了,我也不想再瞒着,他真的对我很好,我打算这一辈子都要跟他在一起。”
允贤望着女儿,她太小,她年轻了,根本不懂得世间有多少谎言,“你小小年纪懂什么?几句甜言蜜语就把你骗得团团转?”
“骗我?”郑贤不明白母亲所指,但秦冉从来没有骗过她什么!“娘,你是不是误会什么了?我没有告诉你们是我的错,可是秦冉他……。”
“跟我回家。”允贤不容她多说。
郑贤看了看母亲,又看了看秦冉,这要怎么解释呀?
“贤儿,先跟你母亲回去。”当下这种情况,谭大夫一时误会也是有可能的,今夜元宵佳节,还是不要生出不快,日后再行解释不迟。
郑贤只好跟着母亲回家,念齐和念贤在院子里头准备了一堆烟火,还没有来得及放,一见她就问:“姐姐,你不是去买汤圆了吗?汤圆在哪儿?我要玫瑰馅的。”
郑贤两手空空,早把买汤圆一事给忘记了。
念贤有些不乐意了,“爹不是说好了,吃了汤圆到外头看烟花吗?”
郑齐从厨房里走出来,看着她们母女就觉得不对劲儿,朝念齐和念贤道:“大概汤圆卖完了,今天吃汤圆的人太多了,你们两个去太师傅那里吃去,顺便再要一些,你们干娘做了好多呢!”打发走了两个男孩子,又问允贤,“怎么了?大过节的生什么气?”
“你问问贤儿做了什么?大庭广众之下,跟一个男子搂搂抱抱的,成何体统。”允贤望着贤儿,像是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一步走错步步错,她不想女儿步她的后尘。
事情竟是这样?贤儿她难道有了心上人?这一点郑齐不曾料到。是呀!女儿长大了,当然会有心上人。
“贤儿,对方是什么人?”
郑贤低垂着头,平心静气道:“他叫秦冉,住在楚州城,爷爷和父亲都在京城当官,家里现在只有母亲和祖母。”
“姓秦的。”郑齐一时记不准确,照这样也是个世家子弟,“他祖父和父亲在京城任何职?”
郑贤摇了摇头,“我没问过。”
允贤大失所望,女儿一定是被花言巧语所蒙蔽了,“贤儿,你连他是什么人都弄不清,就海誓山盟起来。”
郑贤唯唯诺诺道:“我跟他在一起,何必去管他的祖父和父亲呢!”
“这叫什么话!”郑齐三步并做两步走到女儿面前,“贤儿,你以为嫁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吗?弄不清对方的家世如何?人品如何?你过去岂不是要受委屈。”
郑贤张了张嘴,话到嘴边未曾出口,是自己想的太简单了?还是父母太在乎自己了?
“秦冉,他对我很好的。”
女儿情窦初开,未必考虑的周全,楚州城里姓秦的?郑齐细细思量起来,“确实有个姓秦的在工部任尚书一职,祖籍楚州,为人不太张扬,一向兢兢业业,善于钻营,他的夫人姓杜,与楚州杜知府是一家,还有个儿子像是在文华殿任职,贤儿所说的秦冉,大概就是秦尚书的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