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第十五章 ...
-
这天,郑齐一出门,就给荷香拦了个正着,家里突然多了一个人,还有些不习惯。
“干爹你去哪儿?能不能带我去?”
“不行,留在家里照顾你干娘。”郑齐知道荷香活泼好动,但允贤一个人在家,没人照顾可不行,“你不是想学认字吗?让你干娘教你!记住,别让她太累。”
“噢!”荷香答应一声,蹦蹦跳跳回屋子里去了。
允贤认得这个干女儿不错,荷香又能烧菜做饭,又能照顾人至少他出门的时候能够放心。来到镇子外,雇了一辆经常用的骡车,按照允贤的吩咐去县城买药,一只脚刚踏上车,就听见后面有人喊他,回头一望见是碧娘。
碧娘气喘吁吁的跑过来,怀里还抱着一只大木匣子,“郑齐,你要去城里吗?我能不能搭你的车?我的行头坏了,要去城里修一修。”
“好啊!上来吧!”郑齐也没多想,一下子就把她拽了上来。
上了车,碧娘终于缓了口气儿,“直直跑了一路,累死我了!”又打开匣子看了看,唱戏用的行头凤冠老老实实在里头躺着,“下个月就要去唱堂会了,我得修修它。”
“看起来你真的挺喜欢唱戏的,不仅仅是谋生。”郑齐在一边搭话。
“没办法,从小家里就没饭吃,父母为给找条活路,就卖给了戏班子,管他什么喜欢、谋生啊!除了这个我也不会干别的。”想到自身,碧娘不免嗟叹,“小时候学戏是挨了些打,不过现在好了,也算戏班子里的顶梁柱!说这些你肯定不懂,听那老不死的说你家是京城的大盐商,自然不知道民间疾苦。”
郑齐老半天才反应过来老不死的是王道长,莞尔一笑道:“也不是,我还是懂一些的。”
说着话才感觉到时间过得飞快,骡车一路摇摇晃晃,到中午停在了郑齐经常去的那家茶棚吃饭。路边一个小茶棚也没什么好吃的饭菜,只有白粥、包子和鸡蛋,再加上车夫三个人一起吃了饭,继续向县城行驶。
差不多午时末才来到县城,之后两人就便道扬镳,郑齐去吕掌柜那里买药材,碧娘去找人修行头,说好事情结束在城门外碰头。
郑齐那里买药挺快的,一直在城外等着碧娘,直到申时末,她才急匆匆地返回,看她欣喜的样子,行头应该是修好了,总算没有白跑一趟。
回到溪樵村天刚刚擦黑,灯火掩映,鸡犬相闻。
允贤跟着荷香不知道在门口盼了多少次,终于把人把等来了,正要吩咐荷香搬药材,结果看到碧娘从骡车上下来,不止如此,更兼着帮郑齐往药房里搬药材,还真没拿自己当外人。
搬完药材,允贤连个谢字也没有,一张脸冷冰冰的。
“吃了饭再回去吧!”郑齐倒是招呼碧娘。
碧娘摆摆手道:“不了,今天也迟了,一会儿那伙子人要回来吃饭了。”
待碧娘走了,允贤立即吩咐荷香关门,然后回到卧室,一动不动坐在了榻边。
郑齐见她这个模样,上前挽了她的手道:“不舒服吗?”
允贤摇了摇头,还是忍不住问,“碧娘怎么跟你一起去城里了?”
“她是去修行头的。”郑齐根本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道长不是接了个活儿吗?下个月演出,邻村有个人过寿,定钱都送来了,碧娘是戏班里的花旦,行头挺对她挺重要的。”
允贤一直默默听着,心里虽然不舒服,但也知道自己想多了,元宝自然不会跟碧娘有什么,顶多就是碧娘自作多情吧!她胆子再大,也不敢以对元宝表露什么,无非就是想见见他,和他说说话,可见了又怎么样?元宝不过就是把她当做碧娘,自己的好朋友罢了。
翌日。
好久没有开锣的戏班子终于有动静,一大早儿就在院子里排演《八仙过海》,要给人祝寿,当然要演些喜庆的戏文。听到敲锣打鼓之声荷香早就忍不住了,干娘刚一放话,扶着她就来凑热闹,隔壁的院子里已经围了一圈儿的人,都是闲着无事来看热闹的。
允贤看了一眼扮演何仙姑的碧娘,当什么事儿也不曾发生过一样,默默坐下来观看。
王道长见徒弟来了,忙上前搭话,“丫头,这戏排的怎么样?还成吧!”
允贤点了点头,不能唱戏的时候戏班子里的人总是找些零活儿来干,总算恢复到老本行了。
王道长才要说什么,一个十五、六的小伙子匆匆跑了进来,气喘吁吁道:“道长,我祖父明天过寿,你能过来演场戏吗?我父亲从城里订的那个戏班了过不来了,您帮帮忙吧!”
王道长一听就不是滋味,你订的城里戏班子过不来,方才想起要我救急,没门儿!才要说两句好听的,却被徒弟打断了。
允贤见过这孩子,是张老爷子的孙子,名叫张敬华,张老爷子从前当过里正,在这个镇子里德高望重,一向处事公正,人人敬服。
“师傅,你明天不是没活儿吗?”一边说,一边向他暗暗示意。
“好吧!明天正愁没事儿做。”王道长也知道徒弟的意思,对那孩子道:“你先回准备着,明儿我们一早过去。”
待张敬华欢欢喜喜的走了,允贤也向师傅告辞回家。
一进门,就看见郑齐在翻晒昨天买的那些药材,隔壁动静那么大,他倒是无动于衷。
看见允贤,郑齐忙把怀里的名贴拿出来,“是刚才张家的小伙子送来的,说是他祖父明天过寿,让我们去凑个热闹。”
允贤看了看名帖又还给了他,“你去吧!我就不去凑那个热闹了。”
一边的荷香也插嘴道:“干娘不去我也不去。”
“那我一个人去了。”想想也是,以允贤现在的身子的确不合适凑热闹,吩咐荷香道:“明天好好照顾你干娘。”
“你就放心吧!饿不着我。”允贤低头一看,郑齐右手袖子边的线开了,便让荷香拿来针线,坐下来一针一针的缝起来,很是细致。
郑齐一直拿眼瞅着她,喜欢看她认真的样子,趁着荷香不在,立马在她脸颊上吻了一下,又飞速闪开,“有个娘子真好。”
允贤看了他一眼,抿嘴一笑,“想想送什么礼物,下午到集市上买去,总不能空着手去吧!”
郑齐细细一想,从前除了诚孝和孝恭两位皇太后,的确没有给长辈过寿的经验,“咱们送什么?”
荷香打趣道:“干爹连这都不知道,就是随礼呀!我们村子有老人过寿,家家都要包钱送去,过寿的人家管一碗长寿面。”
郑齐是知道随礼这件事的,出自太祖爷的《教民榜文》,原来是让乡邻之民相互帮助、扶危济困,现在有些变味儿了,但入乡就要随俗,“好吧!包多少你们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