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高处不胜寒 ...

  •   1914年的九月,西山大觉寺。

      大觉寺建于辽代,至今仍存有元明清三朝留下来的遗迹。京城的文人雅士,都爱来此地一游,发思古之幽情,避缁尘之喧嚣。

      廿五岁的袁克文和傅增湘先生也要去大觉寺。过了白家曈,看得见远处群山起伏,飘飘渺渺。大觉寺就隐藏在这西山里。

      寺门口写着“敕建大觉禅寺”。傅增湘和袁克文都抬头向上望。

      袁克文穿一件青黑马褂,灰色长袍,看来很瘦,站得笔直,跟在傅增湘身后,笑道,“沅叔先生,又是乾隆的御笔。”

      傅增湘也是展颜一笑,“豹岑,走吧。大觉寺我也一年没来了。”

      袁克文回身招呼道,“你们几个,拿着东西进来吧。”

      原来后面还跟了几个穿着民国政府制服的人,拿着几个大礼盒并包裹,看来是要送礼的。

      进门有两座碑楼,桥两边是放生池,池中残荷各具姿态,一池碧水也煞是喜人。

      傅增湘解释道,“这里辽代时叫清水院,看见前面两条细细的沟渠了么?都是山上的泉水流下来的。”

      袁克文点头说,“这很难得了。想不到京西还有这样的地方。”

      知客僧迎接出来,双手合十,“袁公子,傅先生。”

      袁克文合掌答礼,问道,“我们想见章太炎章先生,不知能否通告一声。”

      原来前些日子,袁世凯请了章太炎北上,结果章太炎到京后,就被袁世凯软禁在这里。

      知客僧躬身退回去,袁克文随着傅增湘一边欣赏天王宝殿前,钟鼓楼中那几棵奇木。穿过天王宝殿后,又礼拜了维持着明朝原貌的极具古意的大雄宝殿,直走到第三进,想朝一侧的四宜堂走去。章太炎就住在那里。

      知客僧一脸尴尬地走来,“袁公子,傅先生。章先生不在,去山里散步了。二位先生请回吧。”

      袁克文叹口气,“我奉家父之命,来给章先生接风。马上要入冬了,天气转凉,也给章先生送一些被褥衣物。小师傅也麻烦转达一下吧。”

      几个人走到四宜堂前,突然听得见有个人已极重的苏浙口音说道,“见什么见!袁大头把我骗来北平,把我往这里一关算什么东西!不敢见我也不放我,我要他的衣服被子做什么,我冻死不与他相干!袁大头自己不敢来,派个乳臭未干的臭小子!告诉他们,我不在。”说完砰的一声,把门一关。

      傅增湘擦了擦汗,“章疯子就是这么个脾气,寒云不要和他计较了。”

      袁克文呆了片刻,垂头苦笑,“章先生这脾气,也怪不得他。”他抬头朝四宜堂的匾额上望了一望,嘴角扯了一下,俊秀的面孔上挂了一丝无奈与惭愧,“四宜堂,春宜花,夏宜风,秋宜月,冬宜雪,要有好心情才能欣赏。可惜,我也无能为力。家父。。。。。。罢了罢了。先生既然上山散步去了,我们留下东西,以示区区景仰之意罢。”

      两人默默地逛到无量寿殿。无量寿殿里,一个少女正在低头默祷。傅增湘看她退出来,突然叫了一声,“这不是杨宓么?”

      少女回过头来,脸上还带着两个甜酒窝,但看起来却带着同龄人所没有的成熟。她随即微笑起来鞠躬道:“傅先生!”

      袁克文转头看看他们两个,有些惊奇。

      “哦杨宓今天怎么也来大觉寺了?”傅增湘点头答礼,笑着问。

      “家母前些日子身患小恙,昨日方好。之前来大觉寺许过愿,今儿是来还原的。傅先生一向可好?学生好久没有探望先生了!”

      傅增湘突然反应过来,“对了,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原来的学生,杨宓小姐,去年从女师毕业的,现在魏家胡同小学教书。这位是袁总统的二公子,袁克文先生。”

      杨宓愣了一愣,随即躬身道,“袁先生好。”

      袁克文也忙弯腰答礼。

      傅增湘接着问,“令堂的病已经好了?现今经济上,也能过得去了吧?”

      杨宓躬身答道,“已经大好了。还要多谢先生呢,薪金足够我们母女的花销了。”

      傅增湘和杨宓两人一路走,一路说,想起了什么问道:“对了,你怎么来的,一个人来的?”

      “哦,我今儿搭了车。师傅说了,一会儿还有一趟进城的车,我再搭车回去罢。”

      “和我们一起走吧,我们有车来的。”傅增湘皱了皱眉头,“女孩儿家,还是不要一个人出门的好。”

      袁克文也说道,“杨小姐和我们一道走吧。”

      “谢谢先生,谢谢袁先生了。请先生放心,杨宓会小心的。”

      傅增湘点头道,“我是能放心你的。小小年纪,就是一家之主了。”说罢和杨宓两人都是一笑,袁克文不由也笑了。

      “现在当老师,还习惯吧?小孩儿都听话么?”坐在汽车后座,傅增湘问杨宓。

      “已经很适应了,谢谢先生。这些孩子都很懂事,也很聪明,虽然有几个孩子淘气些,但也还听话,有时候批评他们,还会掉眼泪呢。”杨宓笑答道。

      傅增湘和袁克文都笑出声,袁克文坐在前排回头问,“杨小姐一定是个很懂教学的老师吧。”
      傅增湘回答道,“寒云不知道,杨宓可是我的得意门生,当年是以全优卓异的考评毕业的。一笔字也很好,算得上是闺阁上品了!杨宓好好努力,女师毕业出来的学生都像你一样,民国的孩子将来前途无量啊。教育界,需要的就是这样有真才实学,吃苦耐劳的人才。”

      “傅先生过奖了。杨宓会记住先生的话,好好做一个教师的。”

      “杨小姐,我其实很羡慕你们。”袁克文突然插话说。

      傅增湘和杨宓都愣了一愣。

      袁克文笑着说,“家父管束的严,少年时在天津北洋客籍学堂挂名念了一年书,其实一直在家,私馆授课。新式学堂的好处,简直就没见识过。表弟张丛碧,再过几日就要去欧洲留学了,到底是一路学堂念出来的,我是对你们都羡慕得很呢!”

      杨宓愣得说不出话来,傅增湘笑得要死,“寒云又调皮了!你那私馆,方老先生给你上课,哪个学堂有这样儿的?难道还要去重念几年高小?”

      三人都是一笑。杨宓说,“今儿巧极了,能遇见先生。傅先生和袁先生是来拜佛的么?”

      傅增湘和袁克文对视一眼,袁克文道,“也算是吧。不过没能见上真佛面。”

      杨宓奇怪地看了一眼袁克文,却没有追问,只说:“西山的风景真好。我想着哪天,若是能带着孩子们来这里郊游就好了,正好可以上一堂最好的自然课。我带着她们爬过景山,教了孩子们很多植物的知识,她们都挺喜欢的。”

      傅增湘说,“大觉寺的古木也很多,七叶树,白皮松,金镶玉竹,你都看见了么?”

      话题遂扯了开来,约莫过了一个多小时,车到哈德门,杨宓便下车了。

      车又开了一段,傅增湘方才开口。“寒云,你今日也不必在意。章就是这么个脾气。下次我见了他,也是要说他的。”
      袁克文笑道,“章先生真名士,我很佩服。倒是今天委屈了沅叔先生,还该克文和您道罪。”

      傅增湘叹气道,“也不必为我委屈,我的脾气你是知道的,若是不想来,总统便是亲自来请,我也不会去的。不过话说回来,总统这件事,也不怪章枚叔生气。而且,你家大爷做事有些着三不倒两,你平日里,也该劝着些。”

      袁克文皱眉道,“傅先生,你是明白人。大哥的脾气,唉。家父呢,会听我的么?这些日子,还有荒唐的事呢。说出来,家里不闹翻天不算完。”

      傅增湘也叹一口气。过一会儿说,“寒云若是想来借书,只管来我这里,我这里也清静些。老方不管你,纵容着你,我可要劝你一句,少和皮硝李的侄子混在一起!虽说有教无类,民国了,人人平等。但那种人,还是少来往的好。”

      袁克文点头道,“那多谢沅叔先生了。”

      车到总统府,随即见到了袁世凯。

      “傅先生,今天我们二小子没惹什么祸吧?”袁世凯今日看来心情还算不错,把傅增湘迎进书房。

      “总统哪里话,二公子一向聪明能干得很。”

      “见到章枚叔了?” 袁世凯看一眼袁克文说。

      袁克文犹豫了一下,袁世凯哈哈一笑,“没见到是吧。我就知道章疯子肯定不会出来见人的。今天真是麻烦傅先生了,晚间赏个面子,这里用个便饭?”

      “哪里的话,权当是西山一日游么。一会儿还得回去呢,内人说是娘家有客了,多谢总统好意了。”

      “唉,可能还得麻烦傅先生一件事。敝府上几个女孩子,想要找个西席,傅先生是教育界的泰斗,又是多年从事师范教育的,能不能,替我家内眷请一位女先生?”袁世凯说。

      傅增湘愣了一愣,随即笑道,“那还真巧了!”

      说罢和袁克文相视一笑。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