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喜欢水合的小说。
作者提示该小说中有明清话本的题材,果不其然,开篇就是一出似曾相识的“求子宝莲寺”。会心一笑之余,我尚疑惑:这小说为什么要这样开头呢?
好在文章文字清丽,赏心悦目,悬念层出,一口气拜读完七个章节,放下鼠标,冲了杯咖啡,定下神来,品味着咖啡的浓香,品味着文章的韵味。
文章的第一、第二章写宝莲寺,作者用此做引子,由妇人进香求子,引出女主罗疏香,进而引出“玉面生春春料峭,绛唇含笑笑藏刀”的韩慕之韩大人。
为什么要用这个“寺庙求子”“□□和尚”的故事做引子呢?是不是有些落入俗套?难道就没有其他的故事了吗?思之再三,我揣测,这可能是作者特意的安排,为了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需要,颇具匠心地引用了古代言情故事!
首先,罗疏香是一个有智慧有才情有胆识的女子,这样的女子应该是一个什么身份呢?大家闺秀有才情,但不一定有靠闯荡社会得到的智慧见识和胆量,小家碧玉更是如此;社会底层的农妇商人妇,肯定缺少智慧才情;来去无踪、飞檐走壁的侠女,终日行走江湖行侠仗义,哪有闲心与县令为伍。那么,青楼女子的身份,最适合罗疏香了,她很可能就是一个大家闺秀,家生变故,沦落风尘;她的身上,具有高贵的血统,与生俱来的智慧,乐坊中学成的技艺,风月场上练就的机变,色狼群里长出的胆识(哈哈,好像有点描述过头啦)。
其次,有智的女人很多,既有智又有勇的就不多了。要表现女主罗疏香的有智有勇,让她与和尚斗智斗勇,是再好不过了,而且,这样的角色安排,也符合青楼女子的身份。明代的话本小说中,“和尚”是一个不太好的形象,勾引良家妇女的有之,禅心不坚被勾引的亦有之(《月明和尚度翠柳》《明悟禅师赶五戒》说的都是此等事,据说大文豪苏东坡,就是一个犯了色戒的老和尚转世投胎的),那著名的《水浒传》中,也把和尚称之为“色中饿鬼”呢。想象一下,一个弱女子,与色魔周旋,需要何等的智慧与胆气啊。其实,我们都尊重佛教,尊敬释迦牟尼、尊敬观世音,爱屋及乌,当然也应该尊敬和尚,绝大多数和尚都是遵守戒律的,“色中饿鬼,花中魔王”都是极少数而已。作者这样的写,只是在讲故事而已,没有丝毫的不敬。
再次,在这个引子中,罗疏香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妓女,而是一个“锦囊”,处处透着机警、聪慧,不由得读者引起对女主人公悬疑:这是一个什么奇女子,她有着什么样身世和经历?她为什么那么关心金描翠,要拯救金描翠?从而抓住读者的眼球,勾起阅读的兴趣。
在这个引子中,作者除了县令外,还安排了一个风流倜傥的县丞陈梅卿,男人不坏女人不爱,他的身上也会有许多的故事吧。
期待着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