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1、象之二十八 ...

  •   [隋唐英雄传]元德太子杨昭重生×隋炀帝杨广

      前因是这样的:

      元德太子杨昭死前那两年在长安,杨广在洛阳,死前的那几个月杨昭到洛阳拜见杨广,跪求很多次想要多留在杨广身边一段时间,杨广皆不允,因此生病,没回到长安就死在行宫。
      《资治通鉴》说杨广“帝哭之,数声而止,寻奏声伎,无异平日”,不过《资治通鉴》肯定有丑化杨广的成分,这本书特别的政治正确,夹带私货也很严重,有些情节就像作者在以上帝视角写小说,《隋书》明明说“帝深追悼”。
      不过本文情节需要,就取资治通鉴的说法,假定杨昭当时告白了,所以才被杨广坚决赶回去,杨昭病故,杨广一方面痛失爱子,一方面不愿意面对儿子临死前表白的心意,所以沉溺歌舞酒乐,麻痹自己。
      杨昭死后沉入鸿蒙,直到杨侑(杨昭的幼子,被李渊立为傀儡)追谥他为孝成皇帝,他才在宗庙中恢复知觉,那时候杨广在江都被遥尊为太上皇,还没死,杨昭在宗庙眼睁睁看着杨广丢了天下,欲偏居一隅不可得,欲服毒自尽不可得,被叛军缢弑,于是原本苦苦压抑自己想始终做个好孩子的元德太子黑掉了,然后重生到告白之前。

      这个梗是写在《每天开坑》那边的,接下来就是元德太子逼宫登基,不过突然脑洞了一个BE版,干脆放过来:

      历史上杨昭之死离李渊攻破长安足有十一年,够重生的杨昭布置了,这里就设定杨昭没重生,但蝴蝶翅膀了一下,杨广不许杨昭留在洛阳,杨昭撑着一口气回长安才病倒,此后一直缠绵病榻,李渊攻破长安后,推病怏怏的杨昭为帝,仍旧是遥尊杨广为太上皇,但是杨昭素有贤名,比杨侑这个小孩子有名望也有势力多了,只是常年生病才让人看低,他在登基大典上设伏,诛杀李渊等首领,以“降者不杀”之名招降了李渊带进长安的军队,然后连发几道诏书,号令天下诸侯来长安勤王,发罪己诏把这几年的非议都揽到自己身上,命令洛阳军队立刻护送太上皇回长安等等。
      他下令按照名册赏赐洛阳的军队将领及士兵留在长安的家人钱粮,把这道诏书和前面的一起发去洛阳,这些军队一方面思乡心切,一方面杨昭信誉比较强,一方面顾忌到家人的性命安危,总算是没哗变,把杨广平平安安地带回来了。
      然后杨昭撑着病体理政,经常上朝上着上着就吐血,撑了五年,把乱象勉强稳定下来,就病死了,皇位还给杨广,杨广重新主政,在大家惴惴不安的时候,这次他竟然没作死,恢复了晋王时期的勤勉贤明,把江山彻底稳固下来,然后把皇位传给杨侑,又跑到洛阳去当太上皇了,这次带着杨昭的骨灰一起。
      杨昭当初死了其实没下葬,他的骨灰盒子杨广一直带在身边,最后带着陪葬。
      杨昭的葬礼是杨广主持的,天下皆知极其厚葬,所以没过几百年就被盗墓的给掘了,发现虽然陪葬品确实多但其实是空棺,考古界百思不得其解很多年,还有各种猜测比如杨广其实暗中怀恨杨昭之类的,直到开挖杨广的墓,棺材里没有尸骨,就并排放着两个骨灰盒子,写着杨广和杨昭的名字,才知道这父子两个默默合葬了,细思恐极。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1章 象之二十八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