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科举选能 ...
-
第二题,我画了一只雄鹰屹立在最高峰,孤高自傲。东方怜幽则画了一家三口在世外桃源平静安详的生活,两种风格迥异。最后她获胜,原因是那种生活表达了全大陆百姓的希冀,没有战争,没有灾害,没有痛苦……
第三题,舞,依旧是东方怜幽先表演。她表演了江南女子的舞蹈,展现出女子的柔美婉约,再加上她的表情,让人不禁想怜惜保护。
轮到我了,我换了套衣服,较中性,有长长的水袖,飞身到高台上方,以致每个人都可以看到我的动作,早在比赛之前,我就命人在四周的树上交互系上天蚕丝,形成网状,可以让我站在上面,并且为了防止割破树皮使其枯死,我又在树和天蚕丝之间放上木板。
高台上放着八面大鼓,呈三十度斜放。我表演的是《十面埋伏》里章子怡跳的舞蹈的改进版,结合了女子的柔韧度和男子的阳刚,重在一个“新”字。清逸的身体在半空舞动,宛若仙子,衣服上涂有荧光粉,在月光的映射下,似幻似梦,水袖时而向下击打着大鼓,震撼而又邈远,声声不息。
最后由在场的人投票,那我的胜算简直就是百分之百,首先东方怜幽的支持者基本上都是男的,而我男女比例差不多,再说我在百姓中的声誉还是不错的。
结果毫无悬念,我赢了。
回宫里赴宴时,我经过强装坚强的东方怜幽,轻声在她耳边说:
“真令我失望,你想违约吗?你赢不过我的,别妄想得到枫的心。”傻傻的竟然喜欢上枫,我不是警告过吗?
东方怜幽看着我,
“我和你有个最大的不同,最后的赢家一定会是我。”
“想要企图怀上枫的孩子吗?你觉得我会任由你吗?”
“走着瞧。”呵呵,我早已在清凉寺里就动过手脚了,我冷笑着走远。
勤政阁里,凌寒萧坐在桌子后面,
“秋爱卿多才多艺,能为我所用,真是孤的荣幸。”
“陛下,想要更多的良才吗?”
“爱卿有何推荐?”
“陛下,不是推荐,只是介绍一种方法。”
“爱卿快讲。”
“微臣管它叫做‘科举’,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分科取士。目前的选官制度是由大臣或者王子推荐,范围太狭隘,而且有结党隐私的弊端。有些平民百姓有十分高明的见解,却因为无法结交达贵,不能显名于世,为陛下排忧解难。科举则是打破这种条规,向整个国家招募良才。
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王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其中常科为明经、进士两科。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随机一页,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覆盖三字,令参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解释。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参加,诗赋则需要具有较高文学才能。
科举为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州试、省试和殿试。殿试为最高级别,由王亲自任命,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殿试以后,不须再经考试,直接授官,殿试后分三甲放榜。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鸿胪寺进行考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州试由各地方进行,通过的举人可以进梵谷参加省试。省试在贡院内进行,连考三天。为了防止作弊及提前贿赂,考官均为临时委派,并由多人担任,一般为两到三人。考官获任后要即赴贡院,不得与外界往来。考生到达贡院后,要对号入座,同考官一样不得离场。试卷要糊名、誊录,并且由多人阅卷。而殿试则于宫内举行,由王亲自主持及定出名次。为了检验科举的效果,可以先在梵谷进行小型的科举考试,只要省试和殿试即可。”
凌寒萧思索片刻,
“传令下去,梵谷将进行科举,自认有才干的人,不论什么身份均可,先到鸿胪寺报名,不日进行考试,最后被选中的可以做官报效国家。”
梵谷的科举在报名完毕后十天举行,因为百姓对着此举抱着怀疑态度,所以只有十七个人参与。通过省试的只有八个,然后参加殿试。
殿试,在勤政阁举行,也是我考试的地方。除了离王,还有我,右相,太子太傅,也参与评价。
凌寒萧出了题目——离国的职业格局应该如何?
结束后,第一名是曾在聚美楼见过的张放,第二名是我命令参加科举的秦若风,第三名是个不认识的人。
可以说张放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的见识高远,可以想到几十年后的事,而秦若风虽然也不错,但是只能考虑到十几年后的事,明显低于张放。
士农工商,历来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排位,连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都表示过。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入朝为官一向是古人毕生所求,那意味着飞黄腾达,精忠报国……而商人最为不耻。
但是维和大陆的职业格局却是农商士工,由于目前的做官制度,使普通的平民百姓却步,不是很注重教育,士理所当然排在较后;食,为天下之根本,没有粮食,就没有生存,何来国家一说,因此农民在这里得到尊重,尽管微不足道;再看看大陆上商业的发达程度就可知道商人在这里没有被打压,过的如鱼得水。
由此,秦若风提出的是农士商工,而张放提出的则是士农工商:
士,做官,不论做官的人的品质如何,他们都是建立朝廷的一股强大力量,他们可以帮助上位者解决许多问题。而且如果科举制度能够实施,那么将来做官的大部分人都将来自普通百姓,自然而然了解百姓的疾苦,更能很好的为百姓服务着想,当然也就更容易产生腐败,这个就需要另一个专门机构来处理。并且人们会为了做官开始学习,更好的提高教育水平。尽管封建社会依旧靠兵力这种硬实力说话,但是教育这种软实力也不能小觑,它可以整个提高国家的产业水平等等。
农,种田,作为占大陆最多的一种职业——农民,他们的力量实在不能小看。每当一个国家没落时,君王昏庸,民不聊生时,最先反抗的必是各地农民(这个从中国历史上就可以了解)。他们用三季的时间整日劳作,换取钱财的同时养活了大陆另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最辛苦却又最值得尊敬。
工,造物,如果说农维持着人的生命,那么工就是延续着人的生活。人的生活离不开百工所作的东西,连乞丐都不例外——他身上的衣物和讨饭的器皿。生活中处处需要工匠替我们制作一些我们必需的东西,住的房子,穿的衣服,用的各种工具,可想他们也应得到一定尊敬。何况铁匠打造的兵器盔甲间接地影响了国家的硬实力。
商,经商,可以说这是个最赚钱的职业,但也是个对于国家不是很有用的人。国家有难时,除了资金帮助,其它根本没什么用,而且商人一般都是利益为重,会真心帮助国家渡过难关的人实在太少。但是由于利益驱使,会有更多人从商,这是件会演变成很危险的事,国家战斗力会下降,农民会无心种粮。
所以目前只能采取重农抑商的办法,增大农民的福利,减少赋税;对于商人,增加税收,而且按级增加,财产越多的人收取的税越多,争取缓解贫富差异。但是行商时不需严厉打压他们,必要时还可以纵容,毕竟国家的财力大部分还是来自于他们。
因为上面的见解,最后凌寒萧就决定张放为状元,任命为正四品的大理寺少卿,秦若风为正五品的太府寺少卿。既然已经有个人安插进去了,那职位的大小也就暂时无所谓。
两日后深夜,张放悄然拜访。
“不知张大人深夜拜访寒舍有何用意?”我穿着褒衣,用剑擦着张放的脖子。
“秋大人,恕在下冒犯。为了躲去眼线才逼不得已如此造访秋大人。”张放一身夜行衣潜入我房中。
“那么张大人有何指教?”我放下剑,却依然警惕。
“在下前来,只是想向大人宣誓,我愿从此只效忠你一人。”张放朝我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