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0、番外一 ...

  •   程家,曾是大族。
      曾祖名程兴,是北齐兖州司马,祖程哲,是北齐晋州司马,父程娄,是北齐济州大中正。
      程家,也曾经人丁满圆,子孙兴旺。
      然而,不过短短几十年,一族便只剩了程知节这一支。其余人去了哪里?

      战乱动荡时,还曾经见过几许亲故,可至往后却几乎再听不见踪影。直到唐王称帝,天下渐稳后,才终是从四面八方乡野村镇,找到了一些族中遗老残孤,从他们口中拼凑出了一段往事。
      程知节父程娄是二房,长房伯父自来体弱,不曾科举,娶妇诞下两子后便撒手而去了。程知节记得那位大堂兄,名唤知建的。容貌承继了伯母秀色,颇是貌美儿郎。又兼子自小聪慧达敏,虽不好科举却在经商一途上,颇有建的。将家族生意办得风声火起,很是富庶。伯父在世时,曾为大堂兄订了一门亲,是程家世交扬州刺史的女儿叫英娘的。商定英娘十五岁时,两家成婚。然、林家毫无征兆的败了。炀帝一杯鸩酒赐死了林大人,没有丝毫的预兆,更没有给任何人求情的机会。
      再然后林家人便没了踪影,堂兄多方派人打探,可林家主母韩氏还有英娘与幼弟再也没有寻到。
      “大郎记挂林氏,拖了好几年不愿娶妻,便由夫人做主纳了夫人娘家一庶女儿为妾。初时倒也和睦,可不知怎的,大郎竟突然迷上了坊中一姬,纳回家来,百般宠爱。夫人十分不悦,斥了多次方才好些。后听说那姬与妾室生了冲突,掉了孩儿。大郎气极几乎打死那妾,夫人震怒,就悄悄趁大郎不在家,把那姬给打卖了。”
      “后来嗯?”
      “后来天下便大乱了。”耆老说这话时已在榻上奄奄,回想当年,还自身上发抖:“各处的兵马到处乱抢,没了王法,到处是乱兵作匪。家里的生意被砸了许多,大郎便打算带家人回济州躲避。可过江前,却突然碰上了乱兵。大夥都逃散了。吾也是后来听人说的,说大郎在江边好不易找了条船愿意搭他们。可是上舟之时,却突然发了颠似的要去另一舟上,因船刚离岸,便跳了下去。大郎有水性,本已经巴住那船舷的。可那船上却有人狠狠踩了大郎,将他踢到了江里。而那之后,便再也无人见到长房的人了。”

      耆老说完便已昏昏,因军务在身之故,没有等到最后送别。待再次转回家时,才知耆老那日不久后便故了,只是临故时突然想起一事:“有人说那姬长得十分肖似林家娘子,可到底是不是,就没人知道了。”
      有可能是,林家败了际遇凋零,林英娘落进了教坊。可也有可能不是,大堂兄只是遇貌心怜。程知节见过那位林娘子,虽不是极美却活泼可亲,大堂兄甚喜悦之。可那后来江上是何人踩了他?都是离民,何故下那般死手?隐隐的似乎猜到,那舟上是那姬人。而若那姬人果真是林英娘,那么,这到底算是谁害了谁?

      大唐建帝,太子却不是天策将军。
      夺嫡在亲兄弟间进行,不生便是死,没有所谓道义和伦理,谁赢了谁就可以活下去。
      而天策将军赢了!太子齐王尽死,尉迟将头颅献上之时,程知节就有一股很不好的感觉。因为将军脸上有喜、更有悲。
      再然后,将军继位,高祖禅退,成就了太宗。

      毫无疑问的,太宗是位英明的君主,亲贤宽宏,志气高远。曾经乱世在太宗治下,开始渐自平稳安定起来。可这样英主,却也做了许多让人理解不了的事。比方说,执意纳了齐王遗孀为妃,并深宠爱之。更比方说,看太子越来越不顺眼,反而宠爱次子泰。长孙皇后在时,一切还好。后宫井然,纵有绎闻也无甚大错。可是、长孙皇后故了。太宗离奇的竟要立齐王妃为继后!朝臣死谏之,方才罢下。而后之事便更加奇怪,太宗竟然将齐王妃诞下的皇嗣出继给了故齐王。
      “这是在为太子扫清障碍么?”曾有诸多人这样猜测。
      可彦博却以为:“龙终有逆麟了。”每个君主都有这样的时候,大多初时英明,而渐自功业时,却逐渐无法把持。开始喜怒无常,开始天威难测。

      彦博温氏清贵,三兄弟同朝为官,一门三公三相,极是惹眼。
      可渐渐的,不知怎样缘故,三人竟渐少往来了。枝繁叶藏,难免互有心结,初时人人皆以为常。可后来彦博长兄请迁回了并州,三弟也离开了长安。竟象是不再往来的模样,令世人侧目。程知节曾见太宗问过彦博,可是出了事故?彦博喟叹,却不曾回言。许似光华闪眼之故,程知节竟似在太宗眼中看到了狐疑与不满。
      而后……长安城来了一个叫袁天罡的术士,听说极会卜卦,所料神准。风声渐起时,长安贵人家已经皆请过这神人相算。彦博与太史公李淳风交好,常研术理之学。听闻此人来长安后,也曾邀聚研习。

      程知节记挂族兄后来如何?便备了礼前去相访。
      这袁天罡行事颇有古怪,居于陋室,且严禁访客揩奴带婢。初时无人在意,可后来见其神算精准,便惧畏听从。

      程知节记得,那是一个冬日,下值后顺道去访,东市窄巷内积雪不曾清得干净,放马在附近酒家,徒步来访。刚到门边,便听得里面太史公一阵急吼:“乃尔胡言,此事怎可当真?”
      一陌生老朽挑言:“既是不信,可安等天命可看。”

      而后,太史令怒气冲冲出来。
      因心中诡异,没有进去,随行而去,却见李公去了安邑坊。
      再然后不到三日,彦博突然故去了。
      丧信传来时,程知节便有异感。而那报信温家老家人更是瞬的传过一条来。进入密室打开,上竟写:“万不可信那日所听言语,亦不可认那日曾进巷去看。否,塌天大祸,无人可救。”

      而后虞公被子孙送返,而太宗竟奇之的没有下旨,恩赐彦博随葬昭陵。
      深恐之!却不想事情还不算完,侯氏逼贺兰灭婚另娶,事情扬在长安上下纷纷,可太宗竟不约之。再然后,温振被污贪腐,太宗竟斥令夺了温家爵位。而太史李公竟被罚到昭陵监工,一别长安,便是十年。
      而长安城不知何时,竟有了一唤作‘地游’的暗户。专司各府查人隐私辛秘,只要价钱合适,没有查不到的隐当。而卢国公府内,更竟然再不安全。

      “怎么办?阿爷,儿没有办法了。”
      处亮哭得跪在跟前,说他一天到晚被人盯视,无处不缺,无处不漏时。程知节眼前一阵发黑!难道圣人听到什么流言,已身曾到过那巷么?想想温家下场,身上一瞬湿透了。
      却不想处亮又言:“她就是不信儿了,怎样也不信?阿爷,怎么办?”

      想起崔氏所干之事,程知节恨得简直想掐死她。
      自己在外刀头舔血,疆场历血,她却在后头闹这等胡事出来!真是纵坏她了。
      不过,这事要解决,光凭对柳氏补下之手,是不行的。还要看二郎怎么想:“处亮果真欢喜公主么?”
      “是!”
      “可大概公主不会再喜欢二郎了!”程知节定语完后,便给二子讲了大堂兄与那英娘之事。编说那英娘家道中落,沦进了教坊,更编说伯母不乐意那桩婚事,想堂兄娶自家侄女为妻。更编说林氏更向府中求助,却狠心拒绝。是故,才有了林英娘在江舟上,将不知内情的堂兄狠狠的踢入了江中……

      处亮听后,脸若白纸,久时不能成言。
      程知节厉问:“儿可敢杀了汝母,予公主出气?”
      处亮摇头。
      程知节又问:“那儿能抹了那事,哄公主回还么?”
      处亮已几欲哭出来。他没办法,无论想什么办法去哄阿伊,得到的只有羞臊和嘲讽。程处亮不怨,他知道是自己有错,是阿娘有错,是程家对不起她。她要怎样出气都可以。

      “可是,她为什么要这样派人盯着儿?”
      时时处处,一刻不曾停歇。便是与同僚开几句与女子有关的玩笑,回去后亦是冰天雪地,斥骂羞辱。程处亮真觉得自己快熬不下去了!是他错了,他愿意一辈子补偿她。可是为什么要这样?委屈羞愧,更觉得眼前渺茫。他真的已经尽力了,却想不出一个有效的办法。
      然后听阿爷说了:“公主肯查儿,说明她还在乎你。要是哪天查也不查了,处亮便真的出局了。”

      如被鹈鹕灌顶,刹时心中似甜泉涌。
      可是:“她气儿,不肯原谅。”
      “那怕什么?她要罚,就由她罚。她要闹,就由她闹。”阿爷的话听得程处亮一头雾水,又听阿爷继续:“处亮只要每天高高兴兴的去陪着她,为爷就不信,有哪个妇人宁愿每天哭闹吵嚷,不愿自在欢喜的过日子。”
      “可……”清河的脾气是不闹则已,一闹绝对不肯善罢的。
      “那处亮愿意和离么?”
      二子身上一抖,没有丝毫犹疑的摇头。

      程知节清声再问:“处亮可要做好准备,很有可能一事无成,毫无建树。”
      “那儿也不怕。”
      程处亮话声凿凿,而后,便被阿爷领到了城外一室内,看到了一个令他绝意想不到的景象。

      “怎么会这样?”
      “因为阿爷要救程家!”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40章 番外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