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朕生平澹泊为怀,恬静自好,乐天知命,随境养和。前居藩邸时,虽身处繁华,而寤寐之中,自觉清远闲旷,超然尘俗之外。然不好放逸身心。披阅经史之余,旁及百家小集。其有寄兴萧闲,寓怀超脱者,佳章好句,散见简编。或如皓月当空,或如凉风解暑,或如时花照眼,或如好鸟鸣林,或如泉响空山,或如钟清午夜,均足以消除结滞,浣涤烦嚣,令人心旷神怡,天机畅适。因随意采录若干则,置诸几案间,以备观览。
自总理万机以来,宵旰不逞,求如曩时之怡情悦目,不可复得,然宁静之宰,不因物动,恬澹之致,岂为境移,此乃可以自信者。爰取向所采录,汇为一书,名之曰《悦心集》。
夫心者,人之神明,所以为万化之源,万事之本。而劳之则苦,扰之则烦,蔽之则昏,窒之则滞。故圣贤有“存心”、“洗心”之明训,佛祖有“明心”‘寂心”之微言。无非涵养一心之冲虚灵妙,使无所累,与天地太和元气,浑然流行,无入而不自得也。如孔门之春风沂水,仙家之吸露餐霞,如来之慧雨香花,以及先儒之霁月光风,天根月窟,其理同,其旨趣何弗同耶?
是编所录,有庄语,有逸语,有清语,有趣语,有浅近语,不名一体。人有仕,有隐,有儒,有释,有高名,有无名,亦不专一家。总之,戒贪祛妄,屏虑释思,寄清净心,游欢喜地,言近旨远,辞简味长,俯仰之间,随时可会。然而喧寂在境,而不喧不寂者自在心。往往迹寄清廓之乡,而神思萦绕;身处尘氛之地,而志气安舒;则见道未见道之分也。
昔朗禅师以书招永嘉禅师山居,师答曰:“未识道而先居山者,但见其山,不见其道。未居山而先识道者,但见其道,必忘其山。见道志山者,人间亦寂也。见山忘道者,山中乃喧也。”旨哉斯言!知此义者,始可与读《悦心集》。
雍正四年丙午正月初三御笔
看书有个习惯,先看序。序好,人品才好,人品好,书才值得看。
胤禛在我心里从来不是言情剧的男主角,他是追求个人境界,处繁华而心寂神清的奇才、高人。
南怀瑾语:
清朝入关定鼎八十年后,有了一位文学辞章并不亚于任何一位翰林进士;谈禅说道,并不逊于禅门宗师的雍正皇帝。他的为政之道,使人不敢欺,亦不可欺。内肃权贵,不避亲疏。外立纲常,赫如烈日。用此守成,当然可使内外肃穆,谁敢与之抗衡。他是真实奠定了清朝的江山,付予儿孙好自经理,实在可算是历代定鼎守成帝王中的一代奇才,为历代职业皇帝中绝无仅有的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