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8、第五十八章 书生与猫篇(四) ...

  •   镇上的郎中也来书生家看过病。
      只是这病没点由来,医书上可是半点也没记载。
      先生犯了难,如何也识不破这疑难杂症,最后只得断了个劳累过度,并嘱咐他要多加休息,切勿操劳。

      这事发生得也巧,镇上人都说,是寡妇家的邪灵附在了书生身上。
      药草是治不好了,只有请山上的道士来做场法事。
      只是,言之本就与那老道有些纠葛,而且这酬劳他也支付不起,于是这事儿也就这样拖了下来。
      只是一天一天,书生的病却越来越严重了。
      陆续也有镇上的人来看望言之,可看他一副病容,却也是束手无策,只得送些往日里补养身子的东西过来,嘱咐他要好生休养。

      小猫在他床边日夜焦急,却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一日,它踏出小屋后,却在无意间听到了几个妇人的谈话。
      说的是关于前些日子那用妖法复活死婴的妇人,语调里也多是哀婉和无奈。

      “其实陈寡妇的事,我也能理解……大家都是女人,这孩子一下没了感觉,比天崩地裂还来得痛苦。”
      “只是妖法始终是妖法。你那天又不是没看到……那莹莹绿光的,吓煞人了!”
      “哎,”妇人们叹了口气,“人要是没了念想,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你们不是没看见,前几天镇长把那孩子下葬时候,那寡妇哭得跟丢了魂儿似的!”
      “知道归知道,可人死不能复生,还真当能有菩萨显灵吗?”

      几人相对而坐,表情是越发阴郁。
      这时,一位妇人发现了墙角边躲着的小猫,倒也寻了个移开话题的机会:“那不是言之养的猫?哎,言之也是个可怜人。”
      “小时没有父母疼爱,身世不明落人口舌,好不容易长成了个翩翩少年,却也穷酸潦倒;要迎娶的姑娘猝死途中,末了,还身染恶疾,当真是命途坎坷呐。”
      “小时候我还抱过他,他爹也是个老实人,就是他那娘亲……哎。”
      “前几天我家那口子还去医堂问过言之的病,我还没见过那老郎中皱过那么深的眉头呢。”
      几人哀叹几声,也不再说话。

      小猫躲在街角,仍是一脸懵懂。
      那几人话中之意究竟为何?
      它来回看了看几位妇人,见她们不说话,心急之下便扑到了一人胸前,伸出爪子,意欲询问。
      可这下动作过猛,爪子竟伤到了她,几人忙站起身来,将小猫驱赶开去,一边嚷着“主人快死了猫也给弄疯了”,一边拍着衣襟走远了。
      小猫站在原地,却再也没有动弹。
      因为它分明听见了,她们说它的书生就快死了。

      其实书生生病这事并没有那么蹊跷。
      言之本就身体不好,衣食不足温饱,养了小猫之后却是尽心与之分食照顾,前些天天凉受了风寒,再加之,因为画月一事心神俱疲。
      总而言之,是长时间积累而致,只是如今病情加深而已。
      不过恰好碰上了陈寡妇妖法救子一事,才惹了众人猜忌。
      小猫不懂这些人世俗情,它只知道,那人就要死了。
      它虽不明生死之事,却也知道那是生人永别。

      人之一生当有多长?少年夭折,盛年暴毙,百十年之内皆有,生老病死本就不是凡人可操控。妄想跳出生死之举,古来也有人尝试,可究竟能否长生,又有谁人知晓?
      而它修妖之举,不也正是为了那虚妄的长生之法吗?
      只是,问题根本在于……因何而要长生?

      小猫轻盈的跳过几个墙头,然后极其容易的找到了回家的路。
      它在门前徘徊了一阵,才推门进去。

      书生仍是虚弱的靠在床头,脸色煞白。
      它几步跳到他的身边,然后像是极为不舍一般,蹭到了他的胸前……
      小猫轻轻舔舐着那人的脸颊,唤着那人听不懂的话语。
      还好言之只是口哑,并未耳聋。
      他见那小猫竟这般温柔起来,也不自觉的伸手去抚着它的毛发。
      小猫抬头看着他,一直看着,墨绿的眼里尽是不舍与依恋。

      它很想让那人给自己取个名字,听他亲口唤自己回家,就像凡尘俗世中极为平常的一刻,他张口叫它,它开心的跳入他的怀中。
      可是书生不会说话。
      不仅如此,它更是连他的笑靥也看不见了
      书生就要死了。
      不知名的恐惧蔓延在那个小小的身体里,就在它以为已经无路可走的时候,事情却有了转机。
      山上的老道士终于答应镇长的要求,来书生家里做场法事。

      那一日,小猫仍是躲在床脚,忽然就看见一大群人涌了进来。
      老道士拿着灵符和桃木剑,沿着屋子内外走了一圈,终是下了结论。
      “这屋子果真是满布妖气。看来,这穷书生真是着了妖道。”
      村民们面面相觑,有些惶恐。
      言之下意识的看了看床脚,却仍是镇定自若。

      “不过,也不是无药可医。”
      “道爷有何对策?”
      “我也不知那妖孽原形为何,道行多深……想要根除之,必是极难,不过要治好这书生的命,倒也是有法可试。”
      镇长抬头,然后,便听那老道高深莫测的压低了声音:“解铃还许系铃人……若是能取得那妖身上的一物,以之作为药引,怕是能救他一命。”
      “可这妖孽神出鬼没,道爷真能……”
      “你这是不相信我师父?!”几个年轻的道士又叫嚣起来,镇长只得赶忙摇了摇头。
      “贫道也只能尽力而为。”说着,那道人捋了捋胡须,表情严肃。
      那人说罢,床脚处竟莫名亮起了一簇绿光,可是那光芒微弱,除了那病弱的书生,谁也没有看到。

      之后,终是到了开道开坛做法的那晚。
      那一夜恰逢雷雨,电闪雷鸣间,竟真让那老道获得了他所说的妖灵之物。
      只是,当他看到雨中那颤抖着的小猫时,也不觉有些吃惊。
      那小小的影子早已浑身湿透,它身后是三根灵尾,而较短那根分明是方才新长出的。
      那妖猫强忍着骨肉穿刺的痛苦,从几近致死的疼痛中苏醒过来,然后睁眼,便看到了那个手握利刃的道士。
      手起刀落,它几乎连挪动半分的机会也未曾有过。
      那新尾还带着血迹,一下便落入了那道士手中,可等长剑放下后,便再也不见了那妖物。
      就像它专程呆在那里,等他发现一般。

      原本众人以为事情也就算告一段落,镇长差人给言之煮了药汤,却不料那老道竟将那灵尾给掉了包。
      如此一来,吃了那来历不明的药草之后,言之的病却是更重了。
      只是众人并不知原委,只道天意弄人,生死已定。

      只是几日之后,却发生了怪事。
      山上的道观中,有人离奇死去。
      而血泊中躺着的,分明就是那老道和他的几个徒儿。
      他们身上并无刀伤,也不似中毒,只是皆被刨心而死,背部也有多处爪痕。
      也是在那时,镇长才发现,那老道房中的锦盒里,竟放着那日他所获的灵尾。
      灵尾究竟能不能救书生,那老道也是不知,不过那也是在妖猫挖下他心脏的前一刻,它才知道。

      之后,它回了书生的小屋,那人还是脸色苍白的躺在床上。
      只是,在看到那小猫从门缝中进来时,毫无血色的唇角竟也下意识的上扬了起来。
      他一直看着它,它却再不敢与他对视,赶忙逃出了小屋,再也不敢回头。

      它曾经见过垂死的人。他们的身体会逐渐冰凉,面色会如死灰一般,不再动弹,不再睁眼,再也……醒不来了。
      它也曾路过灵堂,听过亲戚友人声嘶力竭的哭喊,也曾见过满目绝望的苍白和无力。
      人死不能复生。
      那才是真正的绝望。

      天空阴霾,它走在石板路上,却再也不觉得自己轻柔如风。
      为何它要化妖,为何它要长生?
      猫又一时竟也想不透彻了。

      这时,路边传来一位老妇的声音。
      那老妇人手握念珠,似乎是信佛之人,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样。
      老妇人在闲聊的妇人身边慢慢坐下,轻声说道:“言之这孩子身残但心善,这辈子也没做什么恶事,来世必能安稳祥和。”
      “李大娘怎知我们在说言之?”
      “不然还能说谁?毕竟街坊一场,那孩子落了这般结局,也委实让人伤心。只是天意难改啊。”
      妇人们皆是哀婉的叹了口气,忽然其中一位穿着粗布麻衣的女人问道:“大娘先前说的……来世?”

      “佛家有云,谓众生由惑业之因而招感三界,人死之后再复生,恰如车轮之回转,永无止尽。”(1)
      小猫听得入神,不觉走得更近了一些。
      “一个人的灵魂在死后可以在另一个躯壳中转生,转生的形态取决于他生前的业果,行善者得善报,行恶者得恶报,有的可以进入天道祖道,有的则堕落入兽道,沦为畜生。……佛家认为,有情的生命是依缘而起,并且处于不息的演变之中……此之谓轮回不灭。”(2)
      “这我也听人说过,说人死了,会有鬼差来带你奔赴黄泉,过奈何桥,喝孟婆汤,然后等待往生轮回的机会……”
      “倒也真希望他把这辈子的苦难都忘记了,来世做一个幸福快乐的人。”
      妇人们叹了口气,而街角边,却不见了那只落魄的小猫。

      等它回到屋子里时,天已经黑透了。
      书生还是躺在床头,桌上还留了半碗汤药。
      屋里的烛光有些昏黄,小猫在门口站了许久。
      它能听到那人不住的咳嗽和难过的喘息声,却始终不敢上前去。

      等了很久,它才轻轻迈开步子,朝着屋内走去,一步一步,没有任何声响。
      书生似乎并没有注意到小猫进了屋子,所以,在看到那乖巧的身影时,竟不禁怔愣了一下。然后,那苍白的脸上荡漾开一个温柔的笑颜。

      小猫仰起脑袋,乖巧地摇晃着那一双妖尾,却看不到半点邪气。
      书生也不怕它,依旧笑得温柔。
      他们对视了许久,书生终于疲惫的靠在了床头。
      他合上眼,用手拍着胸襟,似乎难受之极,然后,他突然不动了。
      也就是那一瞬间,竟让那小猫的心跳漏了几拍。
      还好,它还能听到他低缓的呼吸声,只是那声音极其微弱,仿若即将熄灭的烛火。

      这时,小猫跳上了床边的木案。那上面放着书生平日里看的旧书、习的书法,还有一些针线和碎布。然后在那碎布下,又放着一把锋利的剪子。
      它对屋里的布置非常熟悉,于是就那么驾轻就熟的一跃而上,慢慢将那利器取了出来。

      人因何想要长生,又因何想要毁灭?
      佛家真谛其实并不是因果轮回,灵魂不灭,而是缘聚缘散,万事皆空。
      只是,人活着,总是要图个念想,寻个缘由。
      而它的念想,它的缘由,现在都只有一个。

      突然,书生的小屋里莫名泛起了一道绿光,不是诡秘的邪光,而是温暖,如同光照般的盈盈光芒。
      接着一声沉重的钝响之后,黑色的利器重新落在了木案上。
      剪子上还带着血,沾湿了书生写过的纸页。
      然后,那小猫颤抖着回转身,将那断尾含在嘴上,忍着疼痛,一下跃到了那人床头。

      书生的呼吸声越来越微弱,不靠近,似乎都不能发现似的。
      它朝着他凑得更近了一些,然后将那猫尾上的残血滴落在那人唇间。顿时,那苍白的双唇仿若开出了妖冶的花。
      可是书生始终没有睁开眼,那染血的唇瓣也没有再张开丝毫。
      小猫有些着急,几乎哽咽般的轻唤了出来。
      它想唤他的名字,却不通凡人的语言,于是,只能一声一声,绝望的叫着。

      等到屋里的烛火就将熄灭,书生终是断了气。
      只是临死,它都没听到那人的声音。

      最后书生的尸体就快凉透,小猫终于站起身来。
      他的鬓发间还能看到那细微的伤痕,就是先前小猫在他脸上留下的痕迹。
      它最后亲吻了一下那人的鬓发,终于一跃,跳出了那人的屋舍。

      之后,镇上的人将书生葬在了后山,一片荒凉之地上。
      书生的小屋倒是废弃了。不过也曾有人去那屋子里收拾过遗物,没什么值钱的东西,破布衣,烂纸书,还有很多不知道写着什么的碎纸。
      而在书生经常伏案书写的木桌上,却有一张沾着血迹的纸张。
      村民识不得几个大字,便交予镇上的教书先生去看。
      只是那纸张还未交到先生手中,便被一阵妖风吹走了。
      不过是张废纸,村民们倒也没有在意。

      此后九年,镇上再没发生过什么大事,平静祥和的日子,波澜不起。
      只是那一年的中元节,有巡街的捕快说了个轶事。
      说是在葬着书生的小山坡上,有人曾看过一个怪影。
      旁人问起为何有此一说时,捕快却小声说,是因为那小东西身上竟长了两条尾巴。
      不过等他再回过神来,却也见不得那怪影了。

      再后来,又有人途径那山坡,竟意外拾得一张纸页。
      上面沾着血渍,却也是字迹工整。
      有人拿到教书先生那儿,这才有人记起,那是好些年前,曾在言之家找到的东西。
      年老的先生看了许久,终于辨清了那纸上的字迹。

      上面写着:
      君之所在,虽千万人,吾亦往矣。(3)

      【书生与猫篇•完】

      备注(1)(2):这一段改编自百度资料,因为妇人是阐述的佛经上的东西,所以用了官方点的说法。
      备注(3):意为“你所在的地方,就算千军万马、莫大的困难,我也会前往。”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8章 第五十八章 书生与猫篇(四)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